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167125
  • 作      者:
    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编]
  • 出 版 社 :
    学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发明,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引擎。互联网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之一。据最新调查显示,互联网已覆盖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超过15亿。我国网站总数287.8万,网民2.98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的问世和应用,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技术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不仅具备通讯功能,而且具备媒体功能。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有着开放度高、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界限,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剧了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社情民意和思想动态也更集中地在网上反映。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
    认识了网络舆情结构,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
    1.影响个别舆情形成的要素
    个别舆情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三个要素。①
    第一,特定公共事件或话题是个别舆情形成的诱因和依托。个别舆情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某些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出现及传播所带来刺激的结果。尽管社会公共事件与话题每天都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事件与话题都能刺激起较大的舆情。具有下列几方面特点的事件或话题容易成为个别舆情的诱因:反映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或矛盾;与某个时间点上社会发展的特定诉求相契合;与社会公众在特定时期的需求与利益相关;在思想或认识上具有较大的争议性,等等。网民正是通过参与具有以上这些特点的事件与话题的讨论,才有机会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并展开互动,并由此形成网络个别舆情。
    第二,个体意见倾向是个别舆情形成的基础。网民个体在获得公共事件的信息后,会形成自己意见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与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等多种背景相关,也与个体的价值观有关。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网络舆情概述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类型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二)网络舆情的类型
二、网络舆情的表现途径
三、网络舆情的结构和变动
(一)网络舆情的结构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
(三)网络舆情的变动周期
四、网络舆情的特性和环境因素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特性
(二)影响网络舆情的环境因素
五、网络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
(二)网络舆论的互动
(三)网络舆论的变化

第二章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要求
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内涵
(二)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特点
二、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的
执政理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二)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保持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三)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掌握宣传舆论工作
主导权、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的需要
(四)做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网络
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一)服务大局、服务决策
(二)关注大事、把握大势
(三)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四)灵敏高效、快捷畅通
(五)把握规律、与时俱进
(六)掌握新知、探索前沿
四、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重大决策部署类网络舆情信息
(二)经济发展类网络舆情信息
(三)社会热点类网络舆情信息
(四)突发事件类网络舆情信息
(五)宣传思想工作类网络舆情信息
(六)社会思潮类网络舆情信息
(七)重要境外涉华类舆情信息
(八)互联网发展类舆情信息

第三章 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和研判
一、发现筛选
(一)发现和筛选的标准
(二)发现和筛选的主要方式
(三)发现和筛选的“四眼法”
二、动态跟踪
(一)动态跟踪的对象
(二)动态跟踪的方法
三、分析研判
(一)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
(二)分析研判的主要方法
四、传递报送
(一)传递报送的具体要求
(二)传递报送的主要方式
(三)传递报送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四章 网络舆情调查
一、网络舆情调查的方式
(一)网上问卷调查
(二)网上议题设置
(三)电子邮件调查
(四)网络会议调查
二、网络舆情调查的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调查实施阶段
(三)撰写舆情报告
三、网络舆情调查的优势和问题
(一)网络舆情调查的主要优势
(二)网络舆情调查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
一、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要素
(一)逻辑结构要素
(二)形式结构要素
二、网络舆情信息的编写要求
(一)选题要求
(二)内容要求
(三)材料要求
……
第六章 用互联网新技术推进网络舆情信息工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