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何谓翻译?若以一言作答,翻译乃是“再现原作的再创作”。它是一门具有独特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同时也是_种讲究语言表达技巧以保存原作内容和丰姿的“再创作”艺术。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原著时往往要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手法和技巧,其过程与作家进行创作时的过程颇相像,它们都要综合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的知识,因此,我们说,翻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把一种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完好无损地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在此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忠实于原文,曲解原文或随意增减内容的翻译都不是正确的翻译,与此同时,还须注意译文通顺达意和词句的优雅。正如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所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此三字翻译标准是严氏通过多年翻译实践所归纳出来的,它对我国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广大的翻译人员奉为圭臬。
关于翻译之定义,当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A.Nida)认为:“翻译就是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采用归宿语言中最接近和最自然的等同词语再现出发语言的信息……,如果不能达此目的,译者就没有完成其职责。”换言之,“翻译就是用归宿语(译人语)复制出与出发语(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
至于翻译之准则,钱钟书先生主张译文要进入“化境”。钱氏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一个“化”字,他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道:“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是人于‘化境’。”实际上,这种有点近乎苛求的标准——“形神兼备”是一般译者难以达到的,然而,它却是广大译者所应追求之目标。其他经常在我国译界提到的准绳还有鲁迅的“信、顺”,傅雷的“神似”,许渊冲的“三美”,周煦良和萧乾的“得体”,以及国外的“对等”、“等效”、“等值”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