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发展研究》采用语言实验的方法,以母语是汉语的大学生为参照,对以英语、日语、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不同标记汉语句子上的加工表现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留学生在这些句子上的理解方式,探索他们习得汉语句子的规律。
在对比汉语作为母语和第二语言在习得上的异同,评介语言习得中的迁移、中介语、语言加工中抑制、汉语句子理解等跟本研究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后,本研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式、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以确定研究方案。综合运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是本研究的显著特点。用语言学上的标记理论和心理学上的原型理论对所研究的句式的结构规则进行了描写与解释,用心理学上的迁移理论描述被试理解汉语句子时所受的母语或目标语汉语的影响。上述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即从标记迁移的角度概括留学生被试在所研究旬式上的理解结果,并从语言加工中的激活和抑制过程来分析理解结果。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一、施事位置、生命度差异、VP位置、是否带补语、是否带施受标记5个标记因素对留学生理解汉语句子的影响既有共性的一面,也表现出个性特点。
二、母语和目标语的结构规则对中等水平留学生理解汉语句子都有影响。但与初等水平留学生相比,他们受母语的影响越来越小,受目标语汉语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中等水平留学生理解汉语句子时受汉语结构规则的积极影响增大。他们能够从目标语汉语正确地迁移相关规则,尤其是标记程度低的语言规则,但他们的汉语知识的自动化程度较低。
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无标记的语言规则易于激活和提取,产生正迁移效果。在无标记规则加工过程中,目标语汉语的无标记规则影响更大。有时,它抑制住了被试对母语中相应范畴无标记规则的提取和迁移。因此,汉语中无标记规则比较容易习得。二是被试理解有标记规则时,需要抑制相应范畴的无标记规则。如果某一语言规则在汉语和留学生母语中都是有标记的,那么这一规则就难以习得。此外,留学生母语使用的文字的差异对习得也有影响。
最后,结合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对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