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最常见的病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16526
  • 作      者:
    陈林森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从普及的层次上来说,这套丛书是通过文化纠错来提升文化形象。因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每个人都有文化形象的问题。而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有损个人文化形象的口误、笔误,除了公众人物会被媒体曝光进而吸取教训外,很多人可能没有自我纠正的机会。这套丛书的推出,正是因应现实的需要和改善与提高大众文化形象而产生的。
    从教育层次来说,这套丛书是对仍然活在我们身边的传统通识进行一次普及与推广。这是对不恰当地否认和摒弃传统文化从现实角度进行的一次反动,是对仍然活着的文化进行梳理。而其更深层次的隐喻是,我们要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对于不了解或不懂的文化的无知而口无遮拦其实际是一种虚伪,一种作秀。我们时代的浮躁正在于我们很多人不好学习而好表现。所以强调学习的精神,对于当下的国人尤其重要。同时,对本国传统文化通识的学习,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起码的文化标识。所以当有人把国外著作中提到的孟子翻译成“孟修斯”的时候,我们虽觉可笑,更觉可悲。
    对于文化纠错和提升文化形象来说,这套丛书中是一个开端。
展开
精彩书摘
    糊涂县官断案——主语残缺
    从前有个县官,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筐,官是花钱买的,在断案时,经常读错字闹笑话。
    这天,他手里又有一个案子,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齐卞丢。县官开始审案。他先把原告的名字喊成“都上来”,结果原告、被告、证人等一干人一起走上堂来。县官气冲冲地说:“本官只叫原告一人上堂,你们为何都跟着上来?”旁边的师爷悄悄地说:“禀告老爷,原告的名字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县官接着又喊:“齐下去。”结果原告、被告、证人又一起下堂。
    这个糊涂县官真是荒唐可笑。我们撇开县官读错字不谈,就他两句话的语法结构来看,假设其内容不错的话,也存在缺主语的毛病:你是要谁上来?又是要谁下去?表意不清,捉摸不透,有关的人当然无法执行了。司法领域使用的句子应该完整无误,比平常的用语在句子结构上有更严的要求。
    汉语并非所有句子都需要主语。一是汉语存在“无主句”,二是汉语句子经常省略主语。尽管如此,主语也不是可以随便省略的。主语不应该省略的省略了,应该交代的却没有交代,或者暗中更换了主语,都会造成“不合法的无主语句”。实际上,主语残缺的病句,通常并不是作者故意造成的,往往是表达上的粗疏使然。
    某报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信中说:
    病例1  我一口气读完了贵报《热点对话》专栏首期刊载的《前南危机和武装冲突》一文,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一句没有主语。但又不是“承前省略”,因为前句的主语是“我”,总不能说“我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吧。修改的方法是在后一句的开头加一个代词“它”(指代上文提到的文章)。这样后一个句子就完整了。
    有的句子,虽然读者在意思上可以推测出主语,但是结构的残损终归会影响文章表意的清晰性,影响语言的美感。有的句子还要费点儿踌躇,甚至会让人误解。书面表达比口语更注重结构的完整性。比如,电视新闻上经常可看到字幕上用括号补出被采访人的对白中被不当省略或缺乏交代的成分。
    病例2  有的国家规定,对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
    (《简明公安词典》,群众出版社1990年)
    这是造成主语残缺的一个典型例子,原因是滥用介词结构而掩蔽了主语。“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的主语本应是“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但由于“对”的介入,“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公民”就成了介词结构的宾语,这样“回国也须办理入境签证”就没有相应的主语。应把介词“对”删去。
    不仅是滥用介词结构,凡是由于造句的原因,使句子中本来存在的主语在结构上成了别的成分,都会使主语丧失。修改的途径是由谓语找主语,把幕后的主语挖掘出来。
    病例3  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谁“使大家恍然大悟”?此句形式上的主语,承袭前面分句的主语“大家”,而“大家使大家……”在逻辑上显然说不过去,可以把“使大家”改为“这才”,使主语承前省略。这是由于不适当地用了“使”字(语法上“‘使’+兼语+谓语动词”形成兼语结构)而掩盖了主语(使主语变成了兼语)。修改方法通常是去掉“使”字,但又因为“大家”已经在前面分句出现了,就不必重复。
    这类病句在口语中较多。
    病例4  通过刚才×××的精彩表演,使我们大饱眼福。
    (曹可凡、王群《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第三章引例)
    本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明确的,应该是“×××的精彩表演”,可是由于在前面加上了一个介词“通过”,就使它失去了做主语的资格。如果去掉“通过”或“使”,句子就完整了。去掉“通过”,“精彩表演”做主语;去掉“使”,“我们”做主语:两种改法都行。
    许多句子本来有主语,由于造句的原因,使主语在句法上丧失了。还有的句子本来没有主语,这种错误更为严重。本节开头举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
    男的还女的?——谓语残缺
    先看一段小说中的对话:
    “晚上一起吃饭!”张宝打电话来。
    “我的好友从美国回来,我要和她见面。”
    “男的还女的?”
    “女的。”
    (小说《蛋白质女孩》)
    “男的还女的”实际是“(是)男的还是女的”,在对话中由于语速较快,就把音节不响亮的“是”字吞掉了,少了谓语。如果不是对话,这样的残缺形式应算病句。
    古今汉语中省略主语是常见的,但在正常表述中,谓语却不会轻易省略,也是最不应省略的。而由于粗心,或者语感不强,也会丢失谓语。
    病例1  登陆青岛前他们专门对青岛市场作了调查,除了地摊,青岛还没有布鞋的品牌店。
    原句有两个分句,它们各有主谓语,似乎不缺什么。但仔细阅读,会感觉这两个句子缺乏语法联系。前一分句的主语是“他们”,他们专门对青岛市场作了调查,作者显然还有话要说,特别是“专门”二字,暗示了作者还有下文,引起了读者的期望。如果有下文,就必须进一步交代“他们”在调查之后收获了什么。现在这样写,就成了前一句话还未完,就以“青岛市场”为主语,另起一句。要将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得用一个说明“他们”的谓语,将后一个分句做它的宾语。修改的方法是在“除了”前加“发现”。
    上一句话未说完(只有主语没有谓语),误以为说完了,于是“中途易辙”,另起一个主谓句。这是造成谓语残缺的一个原因。
    病例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形势,广大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各行各业的形势”怎么样?没说,就另起炉灶了。
    在语言实践中,这类谓语残缺的毛病主要是语言素养缺乏造成的,但是对于谓语比较复杂的句子,即使有一定语言素养的人也可能产生病句。
    病例3  我们青少年学生一定要行动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是谓语残缺的另一种情况。在缺谓语的句子中,另有一个非谓语动词(它可能充当短语中的小谓语),作者潜意识里把它当作是谓语动词了。此句中,“为把我国……强国”后面缺少了谓语动词“(而)奋斗”,乃因为作者误以为“建设”这个动词能够充任后一句的谓语。实际上,“建设”只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国”这个短语中的小谓语,而这个短语在后句中只是充当介词“为”的宾语。
    病例4  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这个病句与前例类似,但错误更加隐蔽。原因是两个动宾结构套叠在一起,以致丢失了其中一个动宾结构的谓语动词。在句中,“参与……”、“化解……”、“安定……’这三个动宾短语共同修饰中心词“责任”。为了与宾语中心词“责任”搭配,必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这类动词,充当全句的谓语。也就是说,“参与”只能管到“处理”,而管不到“责任”。
    误把介词结构当作谓语,也是造成谓语残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病例5  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并且努力做好。
    “他们就是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这句话没说完,就中途易辙了。作者之所以“胆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他误以为“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这个置于主语之后的介词结构可以充当谓语。实际上,汉语的介词结构只能作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永远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
    断腿的桌子站不住——宾语残缺
    主持人和记者在不少情况下是直播节目,即使是录播,也免不了临场发挥,要求没有病句,是不现实的。但有些习惯性的病句,还是应该避免。比如,在转播体育赛事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是××队获得发角球。”“获得”后面需要一个名词性的宾语,比如“(的)机会”;“发角球”是动词性短语,本身不能做“获得”的宾语,否则,听起来好像是××队得到了一个“球”。
    在“主一谓一宾”结构的句子中,宾语是相当重要的成分,缺少了它,句子就不完整。在缺乏适当背景的情况下,你告诉朋友:“我买了。”人家就会疑惑:“你买了什么?”这就好比是一张断腿的桌子,摆来摆去,总是不平稳,不踏实。
    在日常对话中,在对话双方对所涉及的对象都了解的情况下,或出于某种忌讳的心理,宾语可以甚至必须省略。
    例如:
    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得了么?”
    “得了。”
    (鲁迅《药》)
    这里动词“得了”意念上的宾语是“人血馒头”,说话人出于上述的双重原因而省略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宾语还是不应该被省略的。
    简单的宾语一般不会被遗漏掉。开头举的例子,主要是由于口语中的不良习惯。宾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宾语,这个宾语有修饰语,特别是有较长的修饰语,结果把宾语的中心词给丢了。以下几个例子都是这样的。
    病例1  这些古老遗民仍保留着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取火种来照明和取暖。
    病例2  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病例3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关好世界。
    病例4  最近又读到一篇介绍四位“贪内助”钱迷心窍,利令智昏,积极帮助甚至鼓励丈夫敛财受贿,结果把丈夫推向犯罪深渊的过程,提醒官员家庭引以为鉴。
    例1表面上“保留”的宾语好像是“方法”,实际上“方法”做了介词“用”的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习惯”或“(的)生活方式”等,才能与“保留”相呼应。例2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全句的谓语动词“给予”搭配。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也有毛病,“停止”改为“取消”较妥。后者是搭配不当的问题。例3缺少与“表达”相配合的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可在句末加上“的意图”或“的愿望”。例4“一篇”与“过程”搭配不当,“过程”应改为“文章”、“报道”之类。
    这几个例子都是宾语的修饰语较长,宾语中心词离相关的谓语动词太远,特别是修饰语内部包含着动宾结构,容易把句子末尾的宾语中心词落掉。它提示我们,要慎用过长的句子;如果用了较长的句子,就要检查相关的语法成分是否完整,是否顾此失彼。
    就是河马的孩子呀!——其他成分残缺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
    小学生回家后兴冲冲地告诉爸爸:“老师说,一个孩子吃河马的奶,一个月内体重增加了20磅。”爸爸厉声说:“胡说八道!哪有这回事?是谁的孩子?”“就是河马的孩子呀!”小学生睁大眼睛,认真地回答。
    在这段对话中,爸爸起初不相信有“一个月内体重增加了20磅”的孩子,是因为他把这“孩子”当作人的孩子,当儿子对“孩子”加上“河马的”这个定语后,概念的含义变得明确了,父亲对儿子的话也就相信了。
    前面说过,所谓成分残缺主要指的是缺少主语、谓语、宾语;但是有时必要的附加成分残缺了也会对表情达意产生重要影响。有些语法书没有专门讨论附加成分残缺的问题。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把“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作为成分残缺的一部分来分析。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编者分析说:“劳动”前缺少必要的定语,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似乎只要付出一点劳动就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应当在“劳动”前加上“艰苦的”来修饰。当然,在特定的情景下,“劳动”重读,也可以传达出比字面意思更多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我经常引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作判断时要注意必要的限制:“我们要学习雷锋的勤俭节约精神,把一切废物都积攒起来。”我说,把一切废物都积攒起来,你做得到吗?不但做不到,而且也没有必要。所以这里要加上一个定语:一切可以利用的废物。
    病例1  这一时期(指先秦两汉时期——引者)是社会演变的时期。
    (《中国修辞史》中卷)
    总起来说,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演变剧烈的时期。如果光说“社会演变”,则可以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哪朝哪代没有或多或少的“社会演变”?应当在“演变”前加上修饰语“剧烈”。再如:
    病例2  下岗职工可经营任何行业。
    (《人民日报》1998年5月4日)
    这个标题容易引起读者误解:“任何行业”,难道也可以贩毒、卖淫、走私、偷盗?事实并非如此。这则消息的导语说:福建省工商局最近出台《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该省下岗职工可经营除国家明令禁止从事行业以外的任何行业。可见,下岗职工可经营的行业不包括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这则标题缺少限制,容易出现不正确理解。可改成:下岗职工可经营法律允许的任何行业。
    病例3  国务院办公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共度新春佳节。
    全句的主语是“国务院办公厅(代表中国政府)”,说“国务院办公厅……共度新春佳节”不通,应在“共度”前加介宾结构“与他们”作状语。
    大家知道,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他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被聘为北大教授,其时誉满京华,是名副其实的当红大明星。有一篇文章这样描写他:
    病例4  当年胡适留学归来,青春年少,声名远播,更兼风度翩翩,自然免不了有许多女孩子苦苦追求他,写来许多神魂颠倒的情书。(《南方周末》2003年10月9日)
展开
目录
语法篇
糊涂县官断案——主语残缺
男的还女的?——谓语残缺
断腿的桌子站不住——宾语残缺
就是河马的孩子呀!——其他成分残缺
谁“在小报上”被射了五枪——单句语序不当
理无可恕,情有可原——复句语序不当
她是科长、处长、局长——多项并列的顺序
你是我的“贤妻良母”?——主谓搭配不当
鲜血能够“享用”吗——动宾搭配
“你去”和“我去”——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人能服用“胃液、呕吐物、尿液”吗——联合词组的搭配
芳与泽其杂糅兮——结构杂糅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词类混淆
刘晓庆能拍卖吗——虚词误用
一个“的”字,尽得风流——“的”、“地”、“得”误用
岳阳楼能建在洞庭湖上吗——指代不明
蒋介石与吴国桢谁原谅谁——主动与被动
小心,别“穿帮”了——连贯
已经“粉身碎骨”了还能作贡献吗——衔接
下次请您只寄些标点来——标点符号
词汇篇
都市缘何起“狼烟”——不明词义
何来“东郭狼”——生造词语
小学生用“天真”造句:今天真热——割裂成词
又怕人笑掉西班牙——断章取义
“如椽大树”是什么树——篡改成语
好一个“高瞻仰止”——成语杂糅
大夫不得造车马——偏义合义
妈妈!我在练习签名呢!——大词小用
孔子是不是“丧家狗”——褒贬不当
秦香莲是陈世美的“前妻”吗——误用特义词
能说兄弟“情同手足”吗——比喻性词语
垂阳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不自足词语
张老师小心,下面有一堆水!——量词误用
能称别人的丈夫为“夫君”吗——称谓错误
男子焉能“河东狮吼”——性别限制
邓亚萍是“富婆”吗——年龄限制
酒要一壶乎?菜要一碟乎?——滥用文言
马褂,马褂,红马褂!——滥用方言
“狗友”是狗还是人——新词语问题
潘多拉盒子开不得——外国典故问题
修辞篇
一个孤僧独自归——重复
帽子还有不戴在头上的?——赘余
亲爱的!敬爱的!博爱的!——堆砌
从宋祁删削旧史说起——苟简
夜莺唱罢杜鹃啼——如何避复
在“尼龙袜”里工作——滥用简称
“李林”是何方神圣——过度省略
不必替别人客气——谦敬失度
王熙凤巧说委婉语——使用委婉
从北京胡同改名说起——语言粗鄙化
这比喻多形象,就是颜色差点儿——比喻不伦
谁是最好的裁缝——夸张失实
痛并快乐着——结构不整
反对男人!——排列不当
纺织局批准了什么——滥用长句
谁是谁的儿子——欧化句式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车轱轳话
“香榭丽舍”这四个字多美呀!——译文不达
梅兰芳的“一字师”——措辞与传情
尴尬丈夫究竟饱尝了谁的耳光——标题的尴尬
逻辑篇
蚯蚓是昆虫吗——概念之间关系混淆
父母均为双职工——集合概念
骇人的“百旬老妇”——数量表述
有没有“共同语言”——偷换概念
一块肥皂的礼物——定义错误
赵忠祥出书——歧义
齐人固善盗乎?——以偏概全
好的结局也是苦果吗——一面与两面
忽闻门外人咬狗——主客倒置
“自古依然”说得通吗——时间先后
少量饮酒到底是否有益健康——肯定与否定
是“来”还是“去”——角度不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自相矛盾
我一看见你,便知道了闹饥荒的原因——隐含判断
儿女到底是不是英雄——词不达意
我没有偷看你的信——顾此失彼
别里科夫反对骑自行车理由是否充足——分句间逻辑关系混乱
王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论题
东施效颦为什么错了——机械类比
鲁迅为什么讽刺挖苦梅兰芳——人身攻击
其他
此李密不是彼李密——引用不确
张冠李戴知多少——引例错配
陈水扁误用典故惹笑话——误用典故
包拯怎见放翁诗——提前用典
“离弦的箭”怎么能绕山而行——事实可疑
骡子会下崽吗——违背科学
“玩美女人”的争议——广告语言
“喜结良缘皆白发”——产品说明
“一对双眼”是多少“眼”——流行歌曲
全厂动手,打击偷盗!——标语口号
准确,准确,还是准确——法言法语
服务,不该讲什么——服务忌语
“大体联”是什么组织——视听语言
“走社会”和“走资本”——吃字儿
新鲜菠萝,一块五角——语言陷阱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