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通》的语法观和语料观
语法观是作者对语法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是作者观察和描写的基点和支点。语料是体现语法观和通往语言事实研究的素材。语法观支配着语法学家对语言事实的观察角度和方法的选择,语料则体现了语法学家的语法观和对语言事实的处理方式。作者的生平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语法哲学的重要资源,我们作了一个综述放在附录里。
1.1 《文通》的语法观
学界一般侧重于讨论《文通》的普遍语法观、动词中心观等语法观,而《文通》的语法哲学思想是非常丰富深厚的。例如,“言者,心之声也。”表达了语言工具论思想。“物生而动”、“形者,附事物而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从哲学角度说明名字、动字、静字、数字由先到后的发生顺序。“凡兹诸字,皆所以记心中之声,发于口而为言者也;而所以记心中之感,矢诸口而为声者,则惟叹字。”则表明了非叹字与叹字的语言发生学问题。非叹字与叹字分别起源于“感之猛者”和“感之轻者”,表达了感叹说的语言起源论立场。表示工具的“以”一般位于动词之前,原因是“所赖用而后其行乃发”,表现了以自然事件顺序解释语序的认知观。“使”字的施动,如果是人,“使”是动词;如果是“事势”,“使”是连词。“人”和“事势”的区别是施事性不同。“夫”为叹词,在句末兼表传疑,体现了感叹和传疑相通。“反决”这一术语则体现了否定与反问相通。“心欲其然而恐其不然者,则加弗辞以状之;冀其不然而虞其或然者,则不加弗辞。”反映了心理动词肯定与否定表达的不对称。“故句意正者,状字弗之;而句意反者,弗辞反不加焉。此所谓反比例也。”反映了反问句肯定与否定表达的不对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