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周代词研究
1.1 从《尚书?商书》看殷方言代词的特点
对上古汉语代词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分析研究:(1)词义,(2)词性,(3)句法功能,(4)数,(5)历史演变,(6)方言差异。周生亚先生在《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一文中,把上古汉语人称代词划分为三类方言系统:(1)殷方言,以甲骨文、西周金文和《尚书》为代表;(2)洛邑方言,以《诗经》为代表;(3)鲁方言或其他某些北方方言:以《论语》《左传》和《孟子》为代表。关于殷方言,周先生在同文中指出:“从时间上说,上述三种文献(指甲文、西周金文和《尚书》)的时间都较早,除《尚书》某些篇被认为是东周的作品外,其余的都是商和西周时的东西。而商和西周时最有势力的方言无疑是殷方言。”《尚书?商书》(以下简称《商书》)作为殷商时期的文献,在今文《尚书》中虽然只有五篇(包括《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等),却代表了殷方言的正宗。除《微子》等个别篇章的写作年代有阙疑外,一般的史实都较为可信。尤其《盘庚》三篇,范文澜先生说:“《盘庚》三篇是无可怀疑的商朝遗文。”因此,《商书》对于研究殷方言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本文打算根据上述六个方面对《商书》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进行调查,以便进一步认识殷方言代词的使用特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