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尔雅:文词的渊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49634
  • 作      者:
    徐莉莉,詹鄞鑫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尔雅:文词的渊海》的撰写,就算是为今后进一步全面阐释《尔雅》所作的尝试吧。
展开
内容介绍
  《尔雅》自汉初成书二千多年以来,向来被认为艰奥难读。《尔雅》之所以难读,固然是由于它所辑录的古语词文字生僻,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由于古今文化的隔阂。作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古语词,要认识它们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必须先了解产生这些语词的文化传统背景。历代学者为《尔雅》所作的校注疏证工作,是今人阅读研究这部文献不可缺少的桥梁,但由于旧注侧重于具体字词的名物训诂问题,而并不着意从整体出发来加以阐释,因此今人在凭藉旧注阅读《尔雅》每个条目时,往往如管中窥豹,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只见树叶不见树木的感觉。从这点而言,旧注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如何使得对上古文化比较陌生的现代读者在认识每一片树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树木乃至森林的全貌,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本书的撰写,正是试图在解释具体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阐释这些语词所产生的文化制度乃至意识形态。问题在于,对于现代人来说,古代文化还有大量的疑团尚未解开,有些文化现象甚至连问题也还未曾被提出来。过去,我们在从事古代语言文字研究的基础上,曾对古籍中涉及的一些上古文化史专题试作了一些探索.并撰写了一些专题研究的论着,但涉及面毕竟有限,对于《尔雅》所涉及的许多文化史问题,还处在摸索阶段。要完全按照每一个豹纹斑点构拟出全豹的模样,还有待于今后不懈的努力。本书的撰写,就算是为今后进一步全面阐释《尔雅》所作的尝试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亲属制度
  一、氏族
  述评
  第一段是父系氏族内部在“我”之上的直系亲属的称谓。它的关键意义有两层:一方面,直系亲属以男性祖先为核心,其配偶为从属。所谓“父为考,母为妣”,乃是对已去世的父母的称谓(在世时不称“考妣”)。“考”的含义是“成”,意指他一生的德行已完成;“妣”的含意是“比”,意指她与“考”相比配。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知母不知父,氏族内的辈分世系只能按母亲来计算;而在父系氏族社会中,辈分世系都按父亲来计算,母亲仅仅是处在配偶的地位。这是父系氏族社会男娶女嫁、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映。另一方面,直系亲属有四级在“我”之上的长辈,最高一代为高祖父,第二代为曾祖父,第三代为祖父,第四代为父亲,连同“我”的一代计五代人。这意味着中国古代的父系氏族是由同一高祖的五代以内的子孙及其配偶所构成的家族。由此决定了氏族内的旁系亲属的血缘关系不可能超出共同高祖的范围。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其它亲属称谓的含义非常重要。
  第二段主要叙述氏族内第三代中“我”的最亲近旁系亲属的称谓。其中对“世父”“叔父”的解释虽是第四代最亲近旁系亲属,但其用意可能只在于补充说明上文先出现的“世父”“叔父”的含义。“世父”即“伯父”。“伯、仲、叔、季”本来是兄弟中长幼排行的用语,在这里用作父辈兄弟的长幼的区别字,中心词都是“父”。“父”的原始意义是成年男子的通称,后来才转化为已婚男子的通称,所以父辈男子都称为“父”,合称为“多父”(见甲骨卜辞)或“诸父”(见《诗经》)。
   第三段叙述同辈最亲近旁系亲属的称谓。男的按长幼称为兄弟,女的按长幼称为姊妹。由于涉及姊妹称谓,所以又补充叙述上一代最亲近旁系亲属中的女性成员“姑”。
  第四段叙述氏族内第四代(“我”的上一代)及第五代(“我”的同一代)中较疏远和最疏远的旁系亲属的称谓。上一代旁系亲属按其亲疏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亲的从父兄弟,叫“从祖父”,应理解为“从祖之父”;一类是父亲的从祖兄弟,叫“族父”,“族”表示同氏族。在亲属称谓中,凡冠以“族”字都意味着同氏族而关系最疏远的旁系亲属。族父的子女“我”称为族兄弟姊妹,则是同辈中最疏远的旁系亲属。族兄弟的下一代属于第六代,他们之间因为没有共同的高祖,不再同一个氏族,因此他们不能互称为“族兄弟”。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1
序言/3
前言/6

第一章  一般词语/1
一、始/3
二、往/6
三、寿/9
四、匹/11
五、主/13
六、获/15
七、早/17
八、视/20
九、俌/23
七、祭/25
十一、死/27
十二、举/29
十三、思/31

第二章  亲属制度/33
一、氏族/35
二、婚姻/42
三、甥舅/48

第三章  宗教礼俗/53
一、宗庙四时祭/55
二、天神地祗诸祭/57
三、师祭和马祭/60
四、宗庙大祭/62
五、大社/64
六、四时田猎/66
七、食瓜果之礼/69

第四章  工艺建筑/71
一、宫室/73
二、版筑/84
三、泥水工/87
四、手工艺/89
五、食品加工/92
六、食品失味/94
七、盛器/96
八、乐器/100

第五章  天文历法/111
一、四时之天/113
二、四时祥和/115
三、灾荒/118
四、太岁纪年法/120
五、岁名/124
六、干支纪月法/127
七、四方风/130
八、旋风/132
九、刮风天/134
十、虹霓/136
十一、雷霆/138
十二、霓/140
十三、雨/142
十四、二十八宿和十二次/144
十五、天驷和大辰/148
十六、析木之津/150
十七、南斗、牵牛、河鼓/152
十八、北极星/154
十九、启明星/156
二十、彗星/158
二十一、奔星/160

第六章  地理/163
一、九州/165
二、十薮/168
三、九府/171
四、四极/174
五、五岳/177
六、四渎/179
七、黄河/181
八、五丘/184
九、地形/196
十、山名/188
十一、水流/191
十二、五方异气/193
十三、四方民性/196

第七章  植物/199
一、草/201
二、花/202
三、灌木和乔木/204
四、野菜/206
五、草药/211
六、树木形态特征/217
七、荷/219
八、“唐棣”非“常棣”/221

第九章  动物/223
一、虽豸/225
二、禽兽/227
三、昆虫/229
四、水族/234
五、贝/241
六、龟/243
七、鸟/248
八、兽/256
九、六畜/261

篇目索引/26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