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16793
  • 作      者:
    许文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放在案头的这部书稿,是许文峰君关于成语的随笔。信手翻开,马上就被它吸引住了。书稿以独立思考的观念为灵魂,以新颖别致的体例为骨骼,以丰富多彩的典故和生动优美的语言为血肉。不难看出,这是一本益人心智、雅俗共赏的好书。我手不释卷,先睹为快。作者的真知灼见,每每使我情不自禁地感叹。
    综观全书,有三大亮点。
    一日独特。作为人文类随笔体,作者以汉语成语为切人点,可谓匠心独运。汉语成语也是中国古今文化的一种载体,作者把它作为考察中国历史、人文的平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自成一格。
    二日好看。文史典故的大量融入,是《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的一大特色。读此书,开眼界,长见识,哪怕纯粹把它当成文史典故的另类读本来读,也未尝不可。其实作者并不是故意掉书袋以显示博学,完全是根据文章题材的需要安排材料。惟其如此,作者在旁征博引的时候,或者一笔带过,或者适可而止,无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感。比比皆是的典故、事例穿插其中,再加上独到的见解,漂亮的文笔,当然好看。
    三日大气。这部书稿,绝无小家子气,读来只觉得举重若轻,沧桑老到,荡气回肠,大气十足。这种大气,来源于大历史、大人文的广阔视野,来源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厚积薄发,来源于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看穿其内在本质的敏锐观察,来源于悲天悯人
    的哲人情怀。
    读此书,如饮醇醪,初闻之,香;乍品之,纯;既饮之,醺。于是,体味到它纯正味浓的本色。作者如果没有相当深的功夫,断不能达到这一高度。为此,我欣然写下我的阅读心得,权且作为此书的小序吧!
    《最应知道的成语趣说》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对中国的历史、人文作了一番别开生面的考察。其中,有对陈腐之见的针砭,有对文史典故的阐发,有对历史人物的藏否,有对名家诗文的鉴赏,有对知识误区的辨正,有对人生智慧的感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文化闲考
    爱民如子——古代的纳税人意识
    “爱民如子”这个成语,打有封建时代的烙印。古代的皇帝,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朝廷任命的各级官员,也跟着以所谓“父母官”、“老爷”、“大人”自居。称百姓为庶民、众庶、黎民、黎元,还算是比较客气的。白丁、布衣、小人、黔首、匹夫匹妇、村夫野老等称呼,已经含有蔑视的意味了。至于贱民、刁民,则是侮辱性的称谓了。在官府的大堂之上,百姓告状是要下跪的。如果当官的能说出来“爱民如子”的话并且身体力行,那么小民只有受宠若惊、感恩戴德的份儿,哪里还敢挑刺儿,说“爱民如子”颠倒了官与民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官贵民贱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汉代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还乡时还故意穿上旧衣服,暂时隐瞒自己的身份,其动机也无非是看看家乡的熟人出出前倨后恭的洋相,满足一下自己发迹后的虚荣心罢了。范进没有中举的时候,他的岳丈胡屠户骂他个狗血喷头。中举以后,胡屠户马上变得诚惶诚恐,口称“贤婿老爷”。他心里清楚,一中举就意味着有官做了。可见,封建社会的官,地位是多么尊贵。
    然而,封建社会产生纳税人意识的人还是有的。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先进思想。唐韦应物说“邑有流亡愧俸钱”,清龚自珍说“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音ye hu,船夫拉纤的号子声)泪滂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实际上都表现出一种“纳税人意识”的觉醒。河南内乡的古县衙里有一副名联,把官与民的关系说得很透彻: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这副楹联为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在任期间所撰。作者没有摆大老爷的架子,像是在拉家常,朴实亲切。虽然明白如话,却很耐人寻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文化闲考
爱民如子——古代的纳税人意识
拔葵去织——古人的思维方式
白日做梦——古人的昼夜观
百步穿杨——古代的神箭手
不饮盗泉——古人忌讳多
晨钟暮鼓——令人怀旧的回响
莼羹鲈脍——“此行不为鲈鱼脍”
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好使吗?
多多益善——刘邦与韩信的一次“闲聊”
恶语伤人——“骂”中也有“文化”
分我杯羹——楚汉之际的一次人质事件
分香卖履——其实曹操很廉政
付诸洪乔——毁人书信的无赖
负才任气——狂放不羁的才子
负荆请罪——千古佳话“将相和”
姑妄听之——铁杵磨成针,你信吗?
好大喜功——好大喜功,伊于胡底?
红颜薄命——“红颜”与“薄命”的关系
红叶题诗——古代宫女的命运
鸡鸣狗盗——战国时期的养士风
买臣覆水——为“会稽愚妇”说点儿公道话
买椟还珠——售书乎?售金乎?
扪虱而谈——让王猛告诉你什么叫“酷毙”
奇技淫巧——小心烈马脱了缰
千里命驾——古代的“追星族”
入国问俗——在中西文化差异中找出我们的差距
三跪九叩——无形的辫子不好剪
三令五申——古代女子命贱如草
杀风景——甘露寺老僧的手杖及其他
始作俑者——由“始作俑”到缠足
竖子不足与谋——古人的一句名骂
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岂是等闲之辈
韬光养晦——一种无奈的选择
未老先衰——古人的寿命
未能免俗——社会习俗的力量
温良恭俭让——我国的“绅士文化”一瞥
文武全才——从戎何必投笔
问心无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我见犹怜——有惊无险的一幕
先斩后奏——项羽将了楚怀王一军
闲情逸致——古人的休闲意识
挟天子以令诸侯——枭雄的一桩大买卖
惺惺惜惺惺——惺惺相惜佳话多
羞与哙伍——韩信不应轻樊哙
夜雨对床——夜雨潇潇谈兴浓
一诺千金——古人信用面面观
一言九鼎——古代的鼎
殷浩书空——殷浩的晚景
庸人自扰——庸人自扰的三种类型
羽扇纶巾——显示名士风度的用具
越俎代庖——丞相自有丞相事
枕石漱流——古代的隐士
知恩报恩——中国人的报恩意识
直谅多闻——古人交友的学问
至高无上——古人心目中的“天”
众毁所归——千古奇冤无过王莽
自知之明——由关羽羞辱孙权想到的
第二章  成语别解
兵不厌诈——用兵也有“厌诈”时
不了了之——换个角度看“不了了之”
成败论人——我的“成功”观
附庸风雅——一桩语林“冤案”
沽名钓誉——善欲人知又何妨
贵人多忘事——贵人真的多忘事吗?
举案齐眉——“举案齐眉”可以休矣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未必“淡如水”
开卷有益——“开卷”不一定“有益”
美言不信——老子的话不能句句听
沐猴而冠——众说纷纭的一个成语
男女授受不亲——别把程朱的账记到孔孟名下
牛骥同皂——骥高牛一等?
鹊巢鸠占——暗度陈仓的杜鹃鸟
声色犬马——又是一桩“冤案”
玩物丧志——丧志与否因人而异
心无二用——专才与通才
夜郎自大——别拿夜郎人开涮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竞不成
愚公移山——愚公为什么不搬家?
坐怀不乱——柳下惠的故事别当真
第三章  文学漫谈
不如归去——游子最怕子规啼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是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的
长安居大不易——唐代文士艰难的求职之路
东涂西抹——古代文学的一种载体
环堵萧然——陶渊明“归去来”以后
九回肠——书生气十足的太史公
怜酒贪杯——假如文人没有酒
洛阳纸贵——令人神往的“通货膨胀”
人杰地灵——不朽诗文映山川
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世外桃源——陶渊明是小说高手
一字之师——“一字之师”可不是好当的
倚马可待——古人的才气
第四章  人生智慧
福寿双全——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
改天换地——人类要放弃征服,学会敬畏
各得其所——人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
两袖清风——智者的家业观
蛮触之争——我们就生活在蜗角内
南辕北辙——现实中的“南辕北辙”现象
青钱万选——钱之为物,味甘,性热,有毒
塞翁失马——磨难是一笔财富
游山玩水——山水随想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