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文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038448
  • 作      者:
    罗维扬选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1932年无锡国学专门学校诸生集资排字铅印上海光华大学教授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该书下编“新文学”“一、新民体”谓康有为、梁启超开“新文学之流别”,称康梁的文章为“通俗之文言”;1947年曹伯韩在上海文光书店刊行《国学常识》,其“第二童语文”论及‘觋代通行的文言文”,称之为“王见代文言文”,后来,钱基博之子钱锺书则径称“现代文言”。<br>    现代文言是古代文言的延续和革新。<br>    《现代文言》辑录篇什,是当今中学生大体可以读懂的文言文,也是大学教授未必读过的文言文。<br>    选编者上溯梁启超的新民体,近辑互联网上的文言文,披沙拣金,遴选20世纪和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海外华人所写的优秀文言文139题,作为范文,加以赏析。全书共五卷,第一卷绪论,论述中华民族的文言传统绵亘不绝,从五四狂飚到十年浩劫对它都奈何不得;第二、三、四卷为文选与讲解;第五卷为文体流变十讲,分书信、日记与自述、传与状、讲稿与祝辞、遗书与祭文、文告与宣言、报道与评论、专论与杂感、记与赋、序与跋十类,探讨其文体演变之过程及其写作特点和写作手法。<br>    《现代文言》为爱读文言文、尝试写作文言文的人们提供阅读方便,为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史学研究、现代汉语研究的人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评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本身有一个代价。把文言完全置于一边,文言写作完全废弃,而且在写文学史时,把文言写作的作品完全放在一边了。文言文的绝对废弃,太绝了一点。<br>    文言有什么好处呢?文言能保持文本的庄严。我们处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过程中,但中国人的庄严成分在减弱。在古代,文言本身文本是庄严的,它也补充了精神世界里假如庄严还不够的问题。适当地使用文言文,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国家的重要文稿,略增一点文言的话,国家的威信都能提高一点,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文化的国度。<br>    所以,在重建传统时,有能力的人从事文言的写作是件好事情。<br>    可是,文言写作又很复杂,不是人人都能写的。根底不够,写起文言会出笑话,会泛酸。<br>    赋是极少数人才有能力可写的,绝对不是人人可写的。<br>    ——刘梦溪<br>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br>    ——孔子<br>    白话文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br>    ——陈独秀<br>    古文历千年之久,老而成精,凝聚深郁,其色正,其光永,其味妙,其境高,历久弥新,令人研磨不尽矣。<br>    白话是水果,熟极而朽;文言是琥珀,千年弥新。文言涵盖古人脑汁学养,古人钩深致远,一切又以智慧推敲为依归,终于雅训深异而能不断发荣滋长。<br>    ——伍立杨
展开
精彩书摘
    本报以一八七二年即清同治十一年壬申始创,明岁一九三二年又逢壬申,岁月不居,忽忽已六十周年。瞻前顾后,是不可以无纪念。乃于今日起划此一年度为纪念年。  所谓不可无纪念者何?  吾人试回首六十年以前之世界何如?其时西方则苏伊士河初通,列强方竞向海外寻觅殖民地;东方则日本才上维新之路,其在世界尚无足轻重,而今则何如者?以此六十年之变化,准此演进速度,推测今后世界,又将何如者?<br>    吾人试又回首六十年以前之中国何如?其时列强已敲破我静寂之门户,要求互市通商,且竞以不平等条约束缚我民族。远识之士,初谈洋务。有清之国运虽衰,国人尚牢囿于专制政治之下,而则何如者?以此六十年之变化,准此演进速度,推测今后中国,又将何如者?<br>    回溯以往,皆为陈迹。历史上之新页,正赓续依次展开。本报为国内新闻纸中之成立较早者,在过去六十年历史演进之洪流中,是否曾尽有一分推动之力,为功为罪,非本报同人今日所愿计及。独是在今后继续展开之新史页中,本报究应如何以肩荷此社会先驱推进时代之重责?如何使社会进入合理之常轨?如何使我民族臻于兴盛与繁荣?是则本报同人在六十年后之今日所郑重深自体念,而不敢丝毫放松者。<br>    念之则如何?以积极之行动,努力于本报之改进,努力于应负之责任,不徘徊,不推诿,不畏缩,尽我绵薄,期有以自效。
展开
目录
卷一  绪论:文言绵亘 罗维扬<br>一、文言文的好处与功劳<br>二、文言文的进程与歧途<br>三、“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br>四、国学复兴文言绵亘<br><br>卷二  文选与讲解(上)<br>1900年代<br>少年中国说<br>敬告我同业诸君<br>《痛史》叙<br>《革命军》绪论<br>致未婚妻(二通)<br>从最上之改革入手<br>《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br>普告同胞檄稿<br>《域外小说集》序言及略例<br>1910年代<br>《民立报》发刊词<br>与妻书<br>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br>中华书局宣言书<br>上海亚东图书馆宣言<br>讨袁宣言<br>《礼拜六》出版赘言<br>敬告青年<br>保定军校求学日记一则<br>《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br>致陈独秀<br>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br>体育之效<br>1920年代<br>致陈式周<br>梅兰芳在港演出之述评<br>致律师公会<br>今日青年之弱点<br>获狐辩<br>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br>思亲记<br>中华民国之真面目<br>北伐宣言<br>致刘海粟<br>致陆小曼<br>记砚兄之称<br>遗书与祭文<br>北大之精神<br>1930年代<br>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年宣言<br>怀废名<br>“彻底消灭赣匪!!!”<br>……<br>卷三 文选与讲解(中)<br>卷四 文选与讲解(下)<br>卷五 文体流变十讲 罗维扬<br>附录 文选分类目录<br>后记 罗维扬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