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古中古的穿戴类动词
1.1“着”和“戴”
上古汉语穿戴动词主要有两类,一是使用通用动词“服”,其搭配对象既可以是衣帽鞋袜,也可以是各类饰品。二是使用包含动作和特定宾语的动词:穿衣服叫“衣”(读去声),戴帽子叫“冠”(读去声),穿鞋子叫“履”,遣实际上是名词的动词化,如:
(1)要之辣之,好人服之。(《诗·魏风·葛屦》)
(2)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淮南子·时则》)
此外,表示“穿戴”义的“着”和“戴帽”的“戴”此期也已出现,但均只有零星用例,与同时期的“服”、“冠”相比明显居于弱势,如:
(3)相如身自着椟鼻挥,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屡虽青,足必履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束汉以后,造一局面得到根本改变,表现为:新的通用动词“着”广泛应用并取代早期的“服”,名词的动词化基本不用,表示“戴帽”义的“戴”也开始多见。
汉魏六朝文献中,“着”在“穿戴”义动词中占据绝对优势,可以和衣、裤、裙、帽、鞋袜、头巾、饰品、刑具等各类宾语搭配而不受限制,汪维辉(2000:儿3)已经详捆论述,现转引数例:
(5)宁常着皂帽、布襦挎、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三国志.管宁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