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21123
  • 作      者:
    何南林著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是一位英语教师,这使作者尤其觉得难能可贵。有一件事作者一直觉得很奇怪,一个多世纪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来。骂汉字、贬汉语、吹捧洋文洋语的往往不是外国人,也不是国内的外语学者,而大多是汉语学者自己,其中许多人的外语水平并不高明甚至可说是基本不通,但指责起中文来却义无反顾,似乎十分理直气壮。另一方面,国内真正在搞外语的人固然很少像汉语学者那样以指责汉语为己任,却也不会指责外语,通常是保持沉默,或者置身事外。像本书作者那样一边教英语,一边指责英语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即使在外语教学界,也确实像一个“另类”。但作者倒是非常佩服这样的“另类”。因为人们之所以不敢批评某件事物,除了礼貌等原因之外,往往是因为知之不深,怕说出外行话来遭人嗤笑。反过来,如果有人敢于批评某件事,那就说明他对那件事物相当了解。对说出的话有相当的把握。
  本书是关于研究“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原始思维与文明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跨越思维与演算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人为他们那仍属少数几种古老象形文字之一的汉语发明了一个由8万个字符组成的庞大体系,并且以六种或六种以上的字体令世界上其他各民族逊色,这是一种在大事上缺乏创造力,而却精于雕虫小技的表现……他们的医术就像他们做买卖那样,是些精明的、骗人的把戏,充分地暴露出他们虽然精明透顶却愚昧无知的秉性。
  有关汉语的所有报道都一致认为,汉语对中国人那种造作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难以形容的巨大作用。哪一种民族的语言不是构造、储存和表达该民族思维的器物?对中国这个深受语言制约,所有文化概源于语言的民族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人的语言是一部道德词典,即一部谈论礼貌和修养的词典。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语言,甚至不同阶层的人和种类不同的书籍使用的语言也各有差异。因而人们花费大部分精力刻苦地学习语言,仅只为了掌握一门工具,而绝不考虑用这种工具做什么。汉语中的一切尽是些千篇一律的雕虫小技,说的内容很多,而用的音素很少。书写一个音素要用许多笔画,描述一件事物需要许多本书,那种一笔一划地书写他们文字的做法是何等的劳而无功!但他们的情趣和艺术却体现在那些繁琐的笔画之中,因为在他们看来,优美娴熟的笔法比那些最富魅力的绘画作品更加令人赏心悦目,也还因为他们喜爱那些枯燥乏味的道德箴言和恭维客套之辞,视它们为礼貌和智慧的结晶。他们单单描述开封府这一个城市就写了八大卷四十册书。这便是一个堂堂大国的所作所为,这便是中国人的劳动欢乐。他们关于土尔扈特人出走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一尊巨大的石刻,它以象形文字的艺术形式描摹出中国人那高深莫测的思维方式。人们在书写象形文字时必须全神贯注于字形笔画,从而便利这个民族的整个思维方式流泻出捉摸不定、任意的特征。(赫尔德)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汉字是一套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符号。有大量的字需要记住,而且必须习惯于它们的用法。它所具有的表达思想和议论的能力,至今还不能拿西方的标准来计量。但是,我们可以怀疑,用这种工具是否能够造成像西方文明里的较为简单和较为迅速的字母所能做到的这种广大的共同意识状态。在中国,文字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读书人阶级,也就是官吏。他们也就是统治和官僚阶级。全心全意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于文字和古典文学格式,胜过集中于思想和现实;尽管中国相当太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语言与思维
第一节  沃尔夫假说
第二节  汉语与思维
第三节  英语与思维

第三章  语言与逻辑
第一节  外行与专家
第二节  逻辑与习语
第三节  语序与时序
第四节  精密与模糊

第四章  原始思维与文明思维
第一节  原逻辑思维的运算和方法
第二节  从原始人的思维与他们的语言看原始人的思维
第三节  从原始思维与计数的关系看原逻辑思维

第五章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第一节  汉字与抽象思维
第二节  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汉语与反事实推理
第四节  “眼睛”与“eye”
第五节  抽象名词与伪学术
第六节  汉语的“险境”与“救赎”

第六章  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第一节  高语境与低语境
第二节  听者负责与说者负责
第三节  意合与形合

第七章  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
第一节  焦点与散点
第二节  化整与聚零
第三节  重复与替代
第四节  造字与构词

第八章  跨越思维与个体思维
第一节  视角与转换
第二节  空白与省略
第三节  日常语言与形式语言
第四节  衔接与连贯

第九章  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第一节  人称句与物称句
第二节  主动句与被动句
第三节  无主句与完整句
第四节  话题句与主谓句

第十章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第一节  直线式与螺旋式
第二节  前因后果与前果后因
第三节  从大到小与从小到大
第四节  土八股与洋八股

第十一章  骈偶思维与散行思维
第一节  骈偶与parallelism
第二节  对对子与思想条理
第三节  并列与主从
第四节  骈偶与数学
第五节  骈偶与语文

第十二章  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
第一节  动词优势与名词优势
第二节  动作句与状态句
第三节  动态动词与静态动词
第四节  灵活与僵硬
第五节  作画与造句
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