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程序”本位的语法理论
纵观世界语言学史,无论是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语义方面,都已经把社会因素作为不可或缺的研究视点。譬如,在语音方面,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调查研究纽约市某百货公司店员的r发音情况,就是语言学的一个经典事例。拉氏询问店员们某种商品的摆放位置,而他实际上已经知道是在四楼。正如他所设计的,店员们都回答“fourth floor”或“On the fourth floor”。拉波夫发现,社会上层和中层的店员发r音的百分率大大高于下层店员,即r的不同发音实际上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在语义方面,解正明(2005)通过定量统计得出: “心肝宝贝、植物人、笔杆子、变色龙、病包儿、急性子、可怜虫、势利眼”等认知称谓名词是社会隐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阶层偏向。诸如此类的社会因素分析,举不胜举。不过,在语法方面,社会因素的研究甚是稀少零碎。
本书在广泛汲取语法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集中研究汉语语法现象中的社会因素,努力提取出隐含其中的普遍语法,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语法体系:社会语法学(Sociogrammar)。贯穿全书的学术思想是“程序”本位,即语法是生成语言的社会程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