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是阅读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语言技能对外界语言信息的快速提取与判断。即“在体验认知客观事物和表述、表达客观事物的语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运用语言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运用语言表达的事物积累得多了,就形成了文化底蕴,拥有了语感。在作者看来,语感并不是什么玄妙而不可触摸的东西,抓住了积累与读写实践,就抓住了根本。
这一点从阅读心理的角度也可得到说明。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人们在接触文本时所感知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单字、单词,而是一组组句子和段落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篇章。人们的阅读理解过程,大都经过这样的心理活动:一是由部分到整体,即由语文形式到思想内容,由句段到篇章,由题材、布局、表达、用语入手去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由整体到部分,即在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的引领下,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材、谋篇、遣词造句的等等。这两种心理活动是往返交错、密不可分的。整个阅读理解过程,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当中如果没有个体体验与知识积累,就谈不上对文本的理解与判断。而对一个学生来说,他在阅读过程中,接受文字信息的多少,感知与理解程度,阅读速度的慢快,都是与阅读积累和语言经验直接相关的,一句话是与自身的体验密不可分的。作者将语感的形成放到学习主体自身的积累、历练、体验的广阔知识背景下来加以思考,不论对实现阅读效果的最优化,还是对探究语感形成的条件和途径,都是很有益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