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模糊性展望模糊语言学
语言用于人类交际活动,始终具有模糊性特点。这一模糊性特点,并不影响交际活动的有效进行。
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语音,即语言的物质结构系统,它的模糊性是很明显的。比方说,汉语里“a”这个音,可以是前元音a、央元音A和后元音a,可是汉语拼音方案却都只用一个a来代表。汉语拼音方案这个a除了表示央元音之外,在ai里属于前元音,在ao里属于后元音。如果把a这个音细加分析的话,还可以分列出许多不完全相同的a来。可是这许许多多的a在语言的实际交际使用中,人的生理机能是很难把它明辨出来的,事实上也无辨别之必要。因此,汉语拼音方案以简驭繁,只用一个a来概括,并用它来对汉语语音作一般的描写。这种描写当然谈不上精确,但是不影响实际应用。再比如汉语里的轻声念得十分模糊,它的调值是不确定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区别词义的作用。其他如语流音变现象(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交替等)、同音现象(“教室,,与“教士”、“报复’’与“抱负”之类)等等都不排除模糊性,但并不因而导致影响语言交际职能的发挥。
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词汇,也具有模糊特性。比如“红”这种颜色,古代表示它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有“绛、朱、赤、丹、红”(后来“红”与“赤”没有区别);现代可以有“深红、浅红”的说法,也可以通过加程度副词“很、极”之类,说成“很红、极红”等等,而这些究竟表示“红”到怎样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