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极圣地陈家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828836
  • 作      者:
    崔春冬著
  • 出 版 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陈家沟坐落在温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黄河在村南千古流淌。<br>    这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全村600户人家,2500多口人,散居在沟沟壑壑之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般舒适宁静的生活。<br>    这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村庄。在国外,许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有个温县,甚至不知道有个河南省,却知道有个陈家沟。这样的村庄,偌大个中国能有几个?<br>    如今,太极拳已经在全世界广播开来。作为武术,它可以技击自卫;作为运动,它可以强身健体。这个开始泽被人类的拳种,就是从陈家沟走出来的。陈家沟,孕育了奥妙无穷的太极拳。<br>    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村里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几乎人人会打太极拳。自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以来,陈家沟代代相传,代代出名手,傲然屹立于中华武术之林!<br>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欣逢盛世,太极拳“老树逢春更著花”,陈家沟强手如云。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被武林同道誉为“四大金刚”,蜚声海内外;更有一大批俊彦新秀,陈炳、陈自强、陈鹏飞、陈斌、陈娟、陈媛媛、王占军……他们年少有为,已在国内外大赛和太极文化交流活动中崭露头角。可谓“世代人才出不尽,纪元新辟有强弓”。<br>    陈家沟魅力独具。陈王廷创拳后,陈家沟陈氏视为“独得之秘”,只在族内沿习,外人难窥门墙。漫漫一百多年,太极拳不出陈家沟。清道光年间,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打破门规,收河北人杨露禅为徒。杨露禅将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后逐渐衍变为杨、武、吴、孙四大流派,享誉九州。而陈氏太极拳依然蛰伏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之间,“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起太极拳,人们只知有杨、武、吴、孙,不知有陈。<br>    陈家沟有太多的神秘。本书作者崔春冬先生长期在温县的宣传部门工作,曾任温县广播站记者、站长,温县电视台长,温县《太极文化报》主编,潜心收集、整理陈家沟的种种资料达二十余载。本书尽写陈家沟的古今历史,人物风流,尤其详细介绍了太极拳的哲学背景——河洛文化,具有浓郁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气息。要知端的,让我们随着本书,走进陈家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陈家沟——太极桃花源<br>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br>    陈家沟坐落在温县城东去5公里的青风岭上。黄河在村南千古流淌。<br>    青风岭是一道东西蜿蜒数十公里的土岭。说是岭,其实与平地并无二致。只有站在黄河滩上,才能看出一点岭的意思,不过三五丈高的样子,雨水顺岭而下,积年累月,将岭坡冲刷成一道道沟壑。土岭虽不高峻,却是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滔滔黄水,保得一方平安。<br>    清风岭上,坡崖生草,沟畔长树,芳草萋萋,林木繁茂——一并随了沟坡起伏。春夏令月,徜徉其中,可闻百鸟和鸣,可见野花斗艳,疑是进了公园,却又比公园来得自然。秋日,这里天高云淡,风爽气清;冬天,一场大雪捂下来,天地一白,不见俗物。<br>    岭南,黄河滩空旷开阔:满滩的庄稼,绿地毯一般铺过去,一眼望不到边,风吹来,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待到庄稼收割,黄土裸露,浓重的黄色涂抹了整个河滩,一派苍凉,又令人顿生天地悠悠、独立大荒的感慨。再往南,但见大河东去,不舍昼夜;对岸邙山青黛,连绵西走。此处原有陈家沟古渡,过河便是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虎牢关西侧;有两座古城堡,一叫霸王城,一叫汉王城,是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对垒的地方。紧挨古城堡,便是伏羲画卦台,台下,黄河洛河二水交汇。相传,伏羲氏见河洛旋汇有感,于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构演阴阳八卦。<br>    岭北,一马平川,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囱闬扑地,人烟稠密。特产四种奇物——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俱有防病祛病之功、延年益寿之效,号称“四大怀药”,驰名中外。再往北,便是逶迤磅礴的太行山,但见云雾缥缈,山在有无之间。<br>    陈家沟面虎牢之险,负太行之雄,地势北高南低,背风向阳。村中有三条纵贯南北的大沟,分称东沟、西沟和中沟。小沟没人计数,不知其数。村子不算大,近600户人家,2500多口人,散居在沟沟坡坡之间,方圆约0.5平方公里。街道随沟就坡,不很规则,房屋便也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房是瓦房,墙却有砖砌、有土垒,其间还点缀一座两座茅草屋,显然古风古貌。村里绿树成荫,沟间多柳,坡上多桐树、洋槐树之属,树上小鸟唧啁,春来花开,有蜜蜂嗡嗡,有暗香浮动。人家养鸡、养羊、养猪,间有养狗,一犬咬,群犬吠;一家鸡叫,家家的鸡都叫。<br>    饭时,人们端碗出门,圪蹴在街旁,树荫下就是饭场。菜是时令鲜蔬,饭却是各家各样:中午有卤面、捞面、大米饭;早晚两顿,或玉米粥或小米粥,粥中着土产,或南瓜或山药或红薯。一边呼呼噜噜吃,一边唧唧嘈嘈说,家国新闻,邻里短长,天上神仙事,人间风流话,无所不包,即兴话题,随意发挥。说到高兴处,一个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饭便吃不成。话是永远也说不完的,饭场就永远具有吸引力。<br>    这里民风淳朴。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守着脚下的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年复一年。在陈家沟徜徉,看见田里耕作的农民,街头闲聊的老人,村口玩耍的孩子,不知怎么就想到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r>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比起其他村庄,陈家沟的经济似乎还略略滞后,因此,外村人提起陈家沟,褒扬者说:古风依旧。贬抑者嘴角迸出一个字:穷。可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陈家沟小觑不得,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人涌向陈家沟来。在国外,许多人甚至不知河南,不知温县,却知道有个陈家沟。<br>    陈家沟魅力独具。如今,太极拳已经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作为武术,它可以技击自卫;作为运动,它可以强身健体。这个开始泽被人类的拳种,就是从陈家沟走出来的。陈家沟,孕育了奥妙无穷的太极拳。陈家沟,是中外人士向往、游览、拜师学艺的“太极圣地”。<br>    这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村庄。当地民谣道:“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个村上至八十老翁,下至几岁孩童,几乎人人会打太极拳。自从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以来,陈家沟代代相传,代代出名手,傲然屹立于中华武术之林!<br>    陈家沟的习武之风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那时,陈家沟不叫陈家沟,叫常阳村。元末明初,这里战祸连连,故而洪武年间组织往这一带移民。其中有位名叫陈卜的青年,古道热肠,移民路上,时时扶危救困。来到温县境内,陈卜和一些移民筑土为墙,结草为房,建起一个村庄。村须有名,大家敬重陈卜,便以他的姓名为村名,立村陈卜压(今温县北冷乡陈卜庄)。如今村仍在,名依旧,村东北隅水井上的石盖,村民传说“是当年陈卜使用过的石碾盘”。住了二年,陈卜嫌陈卜庄地势低洼,又迁居常阳村。<br>    陈卜精于拳械。他发现附近岭中多有土匪,便在村中设立武学社,教授子弟,保卫桑梓。《温县志》载:这个武学社,“开陈家沟世代习武之先河”。<br>    后来,陈家人丁兴旺,在村中渐成大户,陈家武术闻名遐迩,加之村中沟壑纵横,人们便把常阳村渐渐叫成了陈家沟。陈卜便是陈家沟陈氏一世祖。<br>    汲黄河之膏泽,纳太行之灵秀。明末清初,陈家沟出了一位武学大师,他就是陈卜的九世孙,如今被人们称为“太极始祖”的陈王廷。<br>    陈王廷时值改朝换代,社会动荡。他久不得志,晚年干脆闭门不出,潜心研究各家各派武术,较其异同,发其精要。时日既久,心得既多,便萌生创新思想。他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取法《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创编了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特色的新拳种。他名之为“太极拳”。<br>    此后,陈王廷又把太极拳的招式化入各类武术器械中,依照太极拳原理,创编了刀法、枪法、剑法、棍法、锏法和双人推手、双人黏枪等,也分别以“太极”名之。其中,双人推手解决了不用护具也可以练习徒手搏击的技巧和技术问题。双人黏枪在拼刺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br>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在我国武术史上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成就。<br>    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下《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遣拳,忙来时种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无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煞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听其自然。那管他世态炎凉,权衡相参。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br>    穿越岁月的尘烟,我们仿佛看到一代宗师轻吟自己写下的长短句《叙怀》,漫步在陈家沟的林木间。他一定神态安详,心境闲适,也有些许的无奈,正如陶渊明。<br>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传下来了。陈家沟陈氏代代相传,代代出名手。“大河南北言拳法者,必日陈沟也。”<br>    陈王廷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思想也传下来了。陈氏后人不事张扬,只在族内演练,外界只知道陈家沟有一种拳,名叫太极拳,那拳很厉害,可是难见“庐山真面目”。斗转星移,漫漫一百多年,太极拳不出陈家沟。<br>    清道光年间,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把太极拳带出了陈家沟。他在陈家沟学得了太极拳后,到北京教拳,由此,太极拳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并逐步衍变为杨、吴、武、孙四大流派,誉享九州。说起太极拳,世人只知杨、吴、武、孙,不知有陈。<br>    作为源流的陈氏太极拳,依然蛰伏在陈家沟的沟沟壑壑之间,“养在深闺人未识”。然而,世间凡事,有一失必有一得。唯其如此,陈氏太极拳原汁原味,独独保持了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蓄发相变、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等特色。还有,太极推手中的挽花、定步、活步、大(扌履)、花脚步(乱踩花)五种对练法,唯陈氏太极拳保留全貌。其他流派只练定步一法,其余四法不传。<br>    陈家沟依然故我。人们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来时种田,闲来时练拳。拳练成了,有的便出去走镖,在刀尖上讨生话;老了,便归耕故里,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陈家沟——太极桃花源<br>第二章  陈卜与陈家沟<br>陈卜县衙救贫女<br>迁民路上解危难<br>青风岭上战强匪<br>第三章  陈王廷与太极拳<br>一、小小少年郎聪慧又顽皮<br>二、随父作远游各地访名师<br>三、走镖山东地声名播齐鲁<br>四、血战黄河滩舍身保桑梓<br>五、一心报家国奈何时不与<br>六、荒野投黑店奋力毙五虎<br>七、建功玉带山英雄小聚义<br>八、联络起义军烽烟走太行<br>九、隐居陈家沟潜心创太极<br>十、讨牛木门寨新拳初试锋<br>附:陈王廷所创太极拳套路、器械及其功效<br>第四章  河洛文化概略<br>河图洛书<br>太极图<br>河洛交汇处<br>河洛文化小议<br>第五章  太极拳名家传略<br>陈王廷<br>陈所乐<br>陈恂如、陈申如<br>陈敬柏<br>陈继夏<br>陈公兆<br>陈长兴<br>陈有本<br>陈清萍<br>陈耕耘<br>陈仲甡、陈季甡<br>陈垚<br>陈鑫<br>陈发科<br>陈照丕<br>陈照奎<br>杨露禅<br>武禹襄<br>和兆元<br>李景炎<br>陈小旺<br>陈正雷<br>王西安<br>朱天才<br>陈立清<br>陈庆州<br>陈小星<br>陈世通<br>陈伯祥<br>陈俊凌<br>陈皂森<br>第六章  名胜古迹<br>太极拳祖祠<br>陈氏祖林<br>东大沟造拳处<br>大皂角树练拳处<br>牌坊<br>陈照丕陵园<br>杨露禅学拳处<br>太极武术馆<br>第七章  风物传说<br>青风岭的传说<br>“斗虎舞”的传说<br>陈家拳为啥传男不传女<br>第八章  武林故事<br>大天神二天神双英破敌<br>陈敬柏的故事(两篇)<br>陈耕耘走镖山东<br>杨露禅学拳陈家沟<br>武禹襄拜师陈清萍<br>陈石头请客<br>陈垚的故事(四篇)<br>陈发科的故事(四篇)<br>陈照丕的故事(三篇)<br>孤胆英雄陈照海<br>陈照旭白手夺枪<br>陈兰如开封打擂<br>陈鸿烈破家兴拳<br>陈立清宴前比武<br>陈小旺的故事(三篇)<br>陈正雷的故事(三篇)<br>王西安的故事(三篇)<br>朱天才的故事(两篇)<br>陈庆州在南京<br>附:陈氏太极拳主要传承系统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