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愉快的第一次
休斯敦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是我走进NBA的第一个赛场。本来是冲着姚明和火箭队去的,但看上去有些疲惫的姚明对同胞有些不冷不热的样子,火箭俱乐部给中国记者安排的那种我在任何级别比赛中都没有“享受”过的记者席,以及胖子新闻官那副傲慢冰冷的头脸,让我很不愉快很不爽。
那是2004年11月中旬,NBA新赛季开始不久,也是我到美国工作不到两个月。与我同行的是和我一样效力于新华社华盛顿分社的摄影记者吕明响,他比我早出来驻外一年多,但兴致勃勃地来到休斯敦,却也是第一次。我们一共呆了6天,采访了火箭在主场的3场比赛:第一场对孟菲斯灰熊队,第二场对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第三场对洛杉矶湖人队。
但一进入这个“丰田中心”,我的心情很快就变得糟糕起来。首先,凡从国内来的中国记者一律被安排在一个几乎连最差的观众席还不如的记者席上。那些座位离赛场之远、之高,要想看到场上的球员们是在如何争夺、如何比赛,简直就像看蚂蚁打架差不多。这还不算,我们的鼻子底下就是从球馆顶棚上吊挂下来的四方形视屏,而且,作为建筑支撑的墙柱还死死地挡住了我们需要随时能够看到的那个巨大的电子记分计时牌屏幕的视线。如此“记者席”,简直把我们当成了乞求恩赐恩舍的“叫化子”,感觉自己来这里根本就不是为工作、为采访。
其次,姚明从赛前到赛后见到我们时那般缺少同胞之情、朋友之谊的言谈举止,也让我有点“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感觉。我和姚明虽然没有深交,但毕竟彼此认识,而且我也知道球员赛前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并不想占用他多少时间,只是想见面打个招呼、一般问问而已。而他看上去有些累,说话显得底气不足,能够问一句答一句就已经算我奢侈了。
得,不爱搭理咱,咱就少跟他废话;坐得太高,咱就“自我调整”,到下面没人的座位上。谁知,后一招引起了一点小麻烦,新闻官发现后给了我们“黄牌”警告,说“你们要是再这样不服从安排自己找座位,将永远被取消进入丰田中心的资格”。话说得很严厉,听着就更不舒服了,但也没办法,这是人家的地盘,而且人家是照章办事,我们意见归意见,规矩还是要遵守。不过,我们随后就向NBA告了火箭俱乐部的状,而且一周多以后就收到成效,使中国记者在“丰田中心”的记者席彻底改进。
惹了那点麻烦后,胖子新闻官对我们的采访看管、检查更为严格,简直苛刻到了家。最明显的是坚决不许我把照相机带人赛场内,说我是文字记者,按规定除了摄影记者外,文字记者一律不许拍摄比赛。对此,我理解也服从。但我说,我保证不对着场内拍摄,而且我可以把照相机放在我包里,如果拍也只是在观众休息的地方拍。可是说来说去,这家伙就是不允许(其实NBA并没有限制在赛场和球员更衣室以外的拍摄规定),非让我把照相机留在门口的保安处不可。没办法,我只好服从,这也是我在任何NBA赛场即使作为文字记者(有时也作为摄影记者注册)而照相机被扣留在门口的唯一一次。其实,何止常规赛,就是总决赛也有文字记者带照相机进入场馆的,但保安照样允许,只是不得随意跑到场地的摄影席或在文字席上拍照而已。
实际上,我并非第一次进NBA的球馆,也不是第一次亲睹NBA球员比赛。早在1996年,我就跟踪采访过中国男篮在奥运会前的一系列热身赛:采访过中国男篮参加的NBA洛杉矶夏令营,看过刚刚人选NBA的科比·布莱恩特代表湖人队同中国队的比赛;采访过中国队同奥尼尔等NBA明星组成的“梦三队”,在菲尼克斯太阳队主场“美国西部竞技场”的热身赛。至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NBA赛场的经历就更不用说,只是真正走进NBA的赛季比赛,休斯敦之行是第一次。火箭队也早在姚明加盟之前,就曾是我非常喜欢和关注的队伍,尤其在奥拉朱旺、德勒克斯勒先后拿到总冠军的那时候,我简直就是他们的球迷。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第一次亲临这一赛场,竟使我感觉如此冰冷和失望。
当然,首次休斯敦之行也给我留下了愉快而美好的回忆。那天从火箭更衣室出来后,我又来到灰熊的更衣室采访加索尔。加索尔来自西班牙,他和他的西班牙国家队在2004年奥运会小组赛上表现出色,打败的对手中包括获得最后冠军的阿根廷队以及意大利队和中国队,但最后只输了一场却名列第七。有人还为之大喊不公,呼吁国际篮联修改奥运会比赛规则。在丰田中心更衣室的采访中,我与加索尔谈起此事,他无奈地笑笑,摇摇头说,这种规则真是“愚蠢”,输了两、三场球的可以得奖牌,输了一场却第七,“太不公平了,应该改一改”。我还问:“有人说你在与火箭和姚明对阵时格外来劲,是否确有其事?”他又是一笑,并摇头否认说:“没有。首先我并不特别在意跟他(姚明)的比赛,再说我们俩的位置也不同,他是中锋,我是大前锋,不管进攻还是防守一般都碰不到一块儿。”此外,他还回答了我一些关于灰熊队里当时的情况和赛季目标等等。尽管赛前球员都在集中精力准备比赛,一般情况下并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但加索尔却那么耐心、热情、友好、真诚地接受了我这位只在雅典奥运会新闻发布会上向他提过问的中国记者,真使我十分感激和愉快,也把我从火箭更衣室出来时的不悦,一扫而光。
2.越来越好
尽管休斯敦给我留下了不甚愉快的经历和伤痕,但两年多、大约三分之一赛场的光顾,我对NBA给我们这些外国记者提供的服务和采访,还是满意的,甚至很感谢。尤其是华盛顿奇才队主场Verizon中心体育馆(原为MCI中心体育馆),那里的人们对媒体的友好态度、至诚服务,使我永远无法忘怀,以至我回国前向它告别时,还真有些依依不舍。
国内有朋友曾问我采访NBA是否很困难,我说这要看你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等等是什么了。根据我的经历,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包括参观NBA总部,采访他们的新闻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我就采访过),甚至总裁大卫·斯特恩,只要机会赶得巧,都可能做到。至于赛事采访,就更没什么问题了,你只需提前把准备采访的比赛通过邮件发给NBA负责新闻的有关人士即可。比如中国记者,无论你是从国内专程到美国临时采访NBA,还是像新华社这样常驻美国、在美国国务院新闻署注了册的国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只要提前一周向NBA亚洲公司报名,一经确认,就可在比赛当天直接到赛场领证采访。但任何记者都要遵守规定。赛场起码的规矩是,分配坐哪就坐哪,即使观众席位空空如也,原则上也不能坐。就像文字记者不可以到摄影区,分配在东边摄影区的记者不能到西边摄影区一样,违反了就要被纠正,不服从绝对不可以。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都由赛场保安来解决,必要的话才动用警察,只是到了那份上,问题就严重了,性质也变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