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男孩、女孩:不一样的成功.需要不一样的教育
孩子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内心产生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及学习的狂热。这股力量就是孩子的性别特质造成的不同天性。
每个孩子的性别在母亲受孕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被确定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忽视的事实。在我们的细胞里含有一种叫做染色体的物质,它携带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控制我们身体的遗传特征,比如我们眼睛的颜色和头发的曲直等等。性染色体分为x和Y两种,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23对这样的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中,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妈妈的卵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在受精过程中,它会和爸爸的精子中的23条染色体相结合,这样就形成了含有23对染色体的新细胞。人的性别是由爸爸精子中的性别染色体决定的。当爸爸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妈妈的卵子结合时,就会生下女孩;当爸爸含Y染色体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时,就会生下男孩。
不同的染色体结构决定了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的不同。他们都带着各自强烈的性别色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种不同不仅仅指生殖器官的显著不同,更表现在大脑结构、体型大小、荷尔蒙值的高低以及感观反应速度等各方面。
以女孩为例,从妈妈受孕那一刻起,女性染色体基因便被女性荷尔蒙激活,这些荷尔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经为她规划了未来。也就是说,女性荷尔蒙决定了女孩细心、安静、敏感、温柔等天性,同时也决定了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荷尔蒙对女孩的感情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它控制女孩情绪的稳定、思考的过程、做事的动机、爱好、焦虑以及如何处理外来的压力和性冲动。女性荷尔蒙同样导致她的情绪天生就变化无常。因此,有的文学家曾把女人称为“最情感的动物”。女性荷尔蒙等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就会使女孩的情绪产生波动。如果女性荷尔蒙等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生气、易怒、悲伤、失望、缺乏自尊,这也是女孩更敏感的原因。
当然,雌性激素只是一个方面。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例如孕激素就是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的原因,催产素则会使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这就是“母性的本能”。
我们再来看男孩,睾丸素在塑造雄性特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很强的攻击性。而男孩体内分泌的睾丸素使得男孩身体的发育更快。同样也是由于这种激素,使男孩的行为不同于女孩,男孩更需要释放自己的能量。另外,睾丸素的存在改变了男孩的大脑结构,限制了他们大脑两个半球的电流传输数量,而女性通过接触两个半球过去积累的经验,很快就能领会出自己的感觉,因此,男孩对感情的反应往往不如女孩敏感和快速。
一句话,是染色体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而荷尔蒙造成了性别差异。
不同的性别特质决定了什么
男孩女孩分别带着不同的特质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也就注定了从一开始,男孩和女孩就是不同的。男女有别,并非简单地指外观上的性别差异,在男人和女人身上不仅有两种解剖学和生理学,而且有两种心理学、两种伦理学,两种对世界的美感和两种社会学,等等。
以大脑性别为例,由于女性联结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比男性的要大,这是男女行为有别的基本原因。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喜欢谈论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因为女孩的左右大脑两半球联结的神经纤维束比男孩的多,而这种神经纤维束越多,这个人就越能言善道。
其次,男孩的体型生来就比女孩要大,据不完全统计,出生时男婴平均比女婴重百分之十。这就造成男孩生来就比女孩更健壮的印象。
再次,男孩的男性荷尔蒙值要比女孩的女性荷尔蒙高。因此,男孩的精力更旺盛,而女孩则大多显得更安静。
男女两性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关于这一点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在他的《情爱论》一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说明:“男子身体比较笨重,妇女体态轻盈。男子较健壮,妇女较娇弱。男子较理智,妇女较重感情。男子较‘刚劲’,妇女较‘柔顺’。男子较注重逻辑,妇女则凭借直觉。男子严峻,妇女较热情。男子偏重概括,妇女偏重分析。男子好斗,妇女富于同情。男子更热衷于抽象概念,妇女则关心具体事物。男子始终不渝,妇女变化无常。男子较易激动,妇女完全受心境支配。男子的感情更富有戏剧性,妇女的感情乐观。男子较果断,妇女较审慎。男子更‘威严’,妇女更高雅。男子‘敢作敢为’,妇女勤奋不懈。总之,这一切都表明男子更有男性气概,妇女更具有女性温柔。”
虽然瓦西列夫的总结是针对成年男女,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中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特质,以便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从性别的角度看待他们,我们通常还能获得更多有意思的信息:
大人逗弄婴儿的时候,男婴通常无动于衷,而女婴则反应较大。女孩天生比男孩更喜欢洋娃娃,那是因为她们比男孩的感情更丰富,同情心发展得更快。
1岁半之前,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并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
事实上,1岁半之前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
以瞬间的洞察力来说,女孩更强一些,她甚至在打招呼的瞬间,就能把对方从头顶打量到足尖’,以确定这个人是否值得她喜欢。男孩则更粗心一些,他们甚至不记得对方是高是矮。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取了十几个11个月左右的婴儿,男女都有,让婴儿坐在母亲腿上观看在小戏剧舞台上的表演,演出的第一幕是一个橘黄色的大块东西从蓝色吊箱上吊起,缓慢地穿过舞台,然后重新放回箱子处,重复做6次。第二幕也是相似的,只是橘黄色的物块小了一些。男婴儿好像没注意到物块的大小差异,而女婴则立刻激动起来,并开始发出语言一样的声音,她们好像要说话。由此可从很小的时候,男女就表现了明显的差异。
刚上学的女孩显得比男孩子更聪明。她们的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几乎各方面都比男孩表现得更出色。这是因为女孩的左脑神经比男孩发育得快,正是左脑强烈地影响着一个人使用词汇、拼写和记忆事物的能力。
男孩更容易在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因为他们更擅长发明创造,女孩则在词汇量方面令男孩望尘莫及。女孩喜欢根据感觉每天穿不同的服饰,着重个人感觉的表现更甚于一切,
男孩自信、生机勃勃。他们喜欢集体生活,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力来估计自己在所处集体中的地位,更喜欢主宰、控制环境。男孩喜欢竞争,在竞争环境中他会觉得兴奋,男孩也愿意接受挑战,甚至有不为任何理由就去冒险的倾向。
总之,男孩和女孩之间有太多的不同,他们的不同特质决定了父母不能用相同的眼光和教育方式对待他们。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计吗
在我们了解了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之后,我们认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
在很多人能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不同,月经初潮和遗精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等。
实际上,这种关于性别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性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发育,更涵盖了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社会文化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使孩子身心发展正常健康,为他(她)在将来的生活、婚姻中幸福长久,并在社会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做准备。
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现在的学校教育是男生、女生坐在一起,老师用看一样的教育方式,学校用着同样的评价体系,这样真的对每个人都公平吗?即使公平,又为什么被称为“坏学生”的总是男孩多呢?
实际上,由于男孩女孩的生理机制不同,他们的发育时问也不同。一般来说,男孩的身体发育比女孩晚。这就像小学时期,女孩子比男孩子能更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特别是像要求坐好、遵守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话等要求。但如果我们忽略了男女发育时间不同这一点的话,就会把这种现象归结于男孩自身,认为这些发育上的差异是笨或迟钝的表现,而不是去考虑自己对待他们的方式是否有问题。这也形成了男孩更讨厌学校的主因。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关于阅读。很多教育家提倡家长陪孩子读书,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讲故事则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故事如何讲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男孩和女孩却有很大的差异。男孩更希望先听结尾再听细节,而女孩则更喜欢由细节到结尾,因为这样会使整个故事带有悬疑色彩,女孩喜欢这样的悬疑。
性别没有好坏之分,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正确引导,性别优势会给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加分的机会。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大多放在对其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上,而对他们不同性别的心理发育和气质的形成却较少关心。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听话、个子长得高大些、学习成绩好些、能讨家长和老师的喜欢,对其个性和创造能力却很少考虑和关心,尤其是对男孩子,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打骂,扼制了他们“顽皮捣蛋”、“争胜好斗”的天性。
近几年,“阴盛阳衰”、“中性化”现象已成为受人关注的社会话题。男孩子似乎越来越阴柔,身上的男子汉气息在日益减少。女孩子身上则没有了温柔、娇羞等女性特质,转而向中性化发展,脾气、个性、穿着打扮以和男孩子相似为荣。2005年“超女”李宇春和2006年“好男儿”向鼎的受欢迎程度足以说明这一点。
很多老师也都发现班里的怪异迹象,女孩子个性张扬,男孩子却有些温顺。甚至有的男生,平日总喜欢穿一件类似于扎染的花衣服,说起话来细声细气,比划动作时还喜欢翘着小手指。一条小蛇都能吓着他!
卢梭说得好,“在女人身上培养男人的特性,而忽视女人固有的素质,很明显对女人是有害的。”其实对男孩来说也一样。男孩和女孩是如此不同,教育他们也需要不同的规则和技巧。
一般来说,男孩擅长抽象思维,具有很强的立体空间认知能力,这正是将来学习工程学所必备的技能。男孩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强的潜能,比女孩子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自然科学也是男孩的擅长。而女孩子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优于男孩。
如果父母从性别角度出发,认真对待男孩女孩的不同,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那么,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意识到小学阶段的男孩发育较慢,家长可以降低期望值,不必要求男孩一定要和女孩一样出色,这样男孩的心理压力就会降低,也不会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其特点,即使同是男孩子,也各有不同。因此,如果单纯只是因“性别”施教,可能会限制孩子潜在东西的发挥。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有侧重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进行不同的训练。从性别平等愿望出发,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及努力方向,是性别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父母的是,在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特质的同时,也不能把男女彻底分化,认为世界只能分为男女两部分,而造成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蒙台梭利的教子处方:我们要做的不是编程,而是让他回归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如果把这一观点用在教育上,那么,它指的就是要按照男孩女孩的自然差异进行教育。通过性别定位、性别差异、性教育等培养孩子性别意识的觉醒。教育就是要使孩子自然健康地发展。我们按照常规的方法教育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眼里,孩子就像一个未开发的计算机软件,我们希望他(她)成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固执而热情地以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编程,但一个人的性别是注定的,若要使他或她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孩或女孩,还有许多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只是其中之一。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儿童之家”的创办者蒙台梭利认为,对孩子各种感觉的训练和智力潜能的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挖掘潜能,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但是很多家长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呢?
1.给孩子创造造一个良好的性别
要对孩子进行陛别教育,家长首先要做好性别榜样。一般来说,父母是孩子性别的启蒙老师。孩子都是通过父母认识自己性别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而正确的性别角色,那么很自然的,男孩就会接受父亲的影响并认同父亲,女孩则会认同并模仿母亲。
2.让孩子喜欢自已的性别
“妈妈,我也要留长头发,我也要穿裙子!”你的儿子是否表达过这样的愿望?这绝不是一句戏言,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存在。如果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希望相反,对孩子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的教育和要求,那么孩子会竭力投父母所好,而改变自己的性别认同,学习异性行为。
如果一个男孩的父母特别希望要一个女孩并在男孩面前有意无意地表达出了这种愿望,那么男孩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就有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希望自己是个女孩,久而久之,就会厌恶自己的性别。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及时纠正,这些孩子就会产生性别认同混乱的现象,这使他们非常痛苦,常常觉得自己在一个错误的身体里。
3.重视父亲角色在孩子性别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在对男孩的培养中,父亲是不应该缺席的。作为爸爸,就算再忙,也应该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因为男孩是把爸爸视为性别偶像的。如果父亲的确很忙,至少应该为男孩选择一些男性气息较强的老师、教练等。
总之一句话,我们教育要做的,不是编程,而是要让他(她)回归自己。
用教育“双性化”取代“性别单一化”
一位国外的教育学家在一所小学里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让所有的小学生写出“是男孩好还是女孩好,并说明理由”。结果,女孩们大多都认为女孩好,并且她们写下的理由也相似:
1.女孩闭着嘴巴嚼东西。
2.女孩更懂礼貌。
3.女孩的头发梳理得更漂亮。
4.女孩不挖鼻孔。
5.女孩没有那么多的体味。
6.女孩安静得多。
7.女孩不会把房间弄乱。
8.女孩的坐相更斯文。
9.女孩更听老师和父母的话。
10.女孩更会关心人。
11.女孩更有仪表风度。
而男孩们也为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而感到自豪,他们自豪的原因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1.男孩敢于看恐怖电影,眼皮眨都不眨一下。
2.男孩不会总感到难为情。
3.男孩会爬树。
4.男孩敢骑马。
5.男孩比女孩勇敢,不怕毛毛虫。
6.男孩走路不扭扭捏捏。
7.男孩为自己身上的气味而自豪。
8.男孩不需要别人指引方向。
9.男孩爱打抱不平。
10.男孩做事更快,不会拖拖拉拉等上“一百年”。
11.男孩不会像女孩那样爱哭。
由于男孩女孩不同的性别特质,他们对事物的反应不一样,性别虽没有优劣但各有其特色,很多家长有一种教育意识:即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因此,孩子们从小就被告知,女孩喜欢玩娃娃而男孩应该喜欢玩火车。如果男孩哭就会被视为“女里女气”,他们被告知:只有女孩子才这样。父母经常给他们的男女婴儿和蹒跚学步的儿童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女孩子得到的常常是洋娃娃、绒毛玩具、厨房用具、珠宝和漂亮的服装,而给男孩子的则是轿车、卡车、球类和运动器械。
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把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性别定式。例如,在起初的18个月里,男孩和女孩具有同一水平的侵犯行为,但是到了2~3岁的时候,女孩的行为就比男孩的侵犯性要低。男孩和女孩似乎都知道侵犯对于男孩的行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女孩来说是不可以接受的。他们甚至给颜色也划分了性别:粉红和紫色的绒毛玩具被认为是女的,黑色和棕色材料的玩具被认为是男的。
这是一种性别单一化,即对于性别身份及性别气质的认同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少年儿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了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显然,这和我们提倡的针对男孩女孩不同的生理、心理特性对他们进行不同教育的观念是不同的。
心理学领域对于男女双性化气质进行了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气质更可取,具有双性化气质的男人和女人更受人喜欢,更能够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要求,应对压力时更灵活。极端的女子气、男子气在社会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创造力需要敏感——这是女性特质,而同时又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一这是男性特质。
现代社会,男性气概加上相应的女性气质,才能真正适应主流文化。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势,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因此我们在提倡“穷养男、富养女”的同时也提倡性别教育的“双性化”。“双性化”发展就是在保留本性固有特征的基础上,糅合异性优秀特征的发展。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适时进行双向化教育,提供孩子与异性玩耍、自然交流的机会,使男孩从中学会关心、体贴他人及拥有细腻的情感世界;女孩则培养了勇气、自立精神及刚强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能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性别,又能吸收异性的优点。
当然,“双性化教育”绝不是让孩子混淆性别角色的教育,一定不能走极端,切忌过了头。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要是女孩学过了头,就会变成“假小子”—一这就有悖于“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男孩女孩需要不同的生存智慧
秋收时节,是捉蚂蚱的最佳时机。小飞盯上了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蚱,它的头顶上有两个橘红的斑点,与绿色的“外衣”配在一起,很是惹眼。小飞决定捉住它。
它显然已经发现了小飞的企图,否则不会从一只草叶急忙跳向另一只草叶,还险些滑下来。而小飞,也不会善罢甘休。
最后它终于到了小飞的手里。小飞高兴极了,捏着它的腿向小朋友们炫耀:“看!我这只多大多好看。”
它想逃命。
于是,小飞的手捏得更紧了。“它不会逃出去的。”小飞想。
可是小飞错了,它跑了,而两条后腿仍被死死地捏在小飞的手里。它丢掉它的后腿,逃命了!
一刹那,小飞惊呆了,已经无心再管在草丛中爬行夺路而逃的蚂蚱。小飞没有骨折过,但他相信骨折一定很疼,更何况它是断了两条后腿,并且是被自己硬生生地扯断的。
小飞被吓坏了,于是放声大哭。
爸爸知道了原委之后,拍着小飞的头说:“孩子,没关系的,腿断了虽然会疼一阵子,但终究会有好的一天;但如果它不舍得扯断自己的两条腿,它丢掉的将是生命!你懂吗?”
小飞点了点头。
蚂蚱是懂得生存智慧的,它知道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既得利益最大化。所谓“适者生存”,每个环境都有它不同的特点,人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就要去适应它。怎样去适应这个时代,便是生存的智慧。把生存智慧传授给自己的孩子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就必须了解一些现实:由于男孩女孩天生的不同,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定位也有所不同。性别有从生理结构的不同来区分的,称“生物性别”;也有由社会对男女特征、角色、活动、责任的期待和规范来区分的,称“社会性别”,这就是所谓的“性别角色”。
我们知道,男女是不一样的,无论从生理或其他方面,虽然没有谁好谁坏之分,但男女对事物的感觉、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对应的方式各有不同却是毋庸置疑的。社会文化对男女的特点、特长、分工的定型,以及相应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对男女高低不等的评价,从而建构出男女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社会对理想的男性和理想的女性期待是不同的。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注重其内在素质和实力,要求他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思维能力。虽然大多男人做的事女人也能做,但男性只有表现出更多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受到信赖和尊敬。社会观念认为,男性应该积极进取、有主见、有雄心、理智、自我依靠,而女性应该忠于爱情、文雅、爱小孩、富有同情心、言语流畅。很显然,男性的理想特征与决策、职业发展有关,而女性的理想特征与人际关系、情感表达有关。
男人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工作、坚信自己的人生、寻觅温驯恭良的女人、让女人得到幸福,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反过来由女人供养男人而让男人幸福的女人却极少。男人味十足的性别象征挪到女人身上,多少会让男子们觉得不那么舒服,甚至产生相当大的反感。卢梭说:“当女人彻底是女人时,她的价值要比她充当男人的角色大得多。”
以毕业生就业为例,最近几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注。很多人把这个现象归结为性别歧视,但实际上女毕业生本身的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就业不利因素。很多职业是有性别选择的,如医院工作者、财务/审计、银行职员、新闻工作者、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秘等都是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而重体力、高空作业等行业则更适合男性。比如,护士和幼儿教师行业鲜有男性出现,而“女强人”的称谓实际上带有一定意义上的不屑。
当然,在庞大的职业体系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性别”职业。我们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接受并适应自己的社会性别才更容易在自己的领域内脱颖而出,成为真正适应社会的强者。
因此,男孩女孩在将来的社会中也需要不同的生存智慧。要做到适应社会,我们还要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充分发挥他们的性别优势。不管是男是女,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性别优势,有些性别特征能提高个体胜任社会生活的能力,有些则会妨碍个体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比如男性在速度力量和方向感上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女性则共有观察敏锐、感觉细微、感情丰富和性格温柔的优势,形象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明显高于男生。
拿方向感来说,男孩的方位感天生就比女孩强得多,这就是男孩的一种生存优势。所以为了让你的儿子不辜负这种天生的优势,家长们需要从小培养他的方向感。在他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带着他看星星,告诉他每个星星的方位;等他会走路了,你可以装出迷路的样子让儿子牵着你回家;更大一点还可以教他看地图,熟悉地球仪。这样就给家长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按照社会的要求锻炼男孩女孩不同的生存智慧。
作为父母,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最大地发挥他(她)的性别优势,以使他(她)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