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11·关键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8102
  • 作      者:
    汤奇学主编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辛亥革命是时代的惊雷,关键人物都有独特的活动轨迹,并对革命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于某些方面具有第一性的特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11关键人物》讲述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蔡元培、熊秉坤、黎元洪、陆皓东、邹容等一些人物的生平事迹。
展开
内容介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潮,冲破了君王专制制度的堤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新世纪的闸门。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等伟人的生平事迹。
展开
精彩书摘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字德明,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为“中山樵”,后来人们便称他为孙中山。一、接受西式教育
    由于家境贫苦,孙中山直到十岁才人私塾读书。1878年,十二岁的孙中山跟随母亲从香港乘轮船前往檀香山,投靠哥哥孙眉谋生。孙中山第一次见到轮船,感到非常新奇,航行途中看着苍茫大海,始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到了檀香山,先是在哥哥的店里当店员,学习记账和珠算。第二年,哥哥送他进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孙中山在这所学校学习三年,学到了西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英语水平也不断提高,1882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孙中山又进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办的奥阿厚书院读书。在教会学校读书期间,孙中山不但学到了西方科学知识,还接触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当时,夏威夷人民正在进行反抗美国侵略的斗争,这使孙中山逐渐萌发了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将檀香山和国内的情况进行比较,认为这里的教育制度远胜于家乡,因此,课余就和来自国内的同学交流想法,心中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
    宗教课程和活动在这两所学校里占有重要地位,孙中山耳濡目染,受到很大影响,并产生了加入基督教的念头。哥哥孙眉强烈反对孙中山人教,为了斩断孙中山人教的念头,他终止了对孙中山在奥阿厚书院的学业资助,并令他回国。1883年7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
    回到家乡后,孙中山在村中大力抨击腐败的政治现象和落后的社会习俗。一天,他和同村青年陆皓东一道打碎了村庙北极殿里的神像,在村中引起轩然大波。村里的人向他的父亲孙达成兴师问罪,孙达成只得修复神像,孙中山则走避香港。
    到香港后,孙中山进入拔萃书室读书,年底加入基督教。1884年4月,孙中山转人中央书院(后改名为皇仁书院)读书。这期间,中法战争爆发。为抗议法国侵略,香港船坞工人拒绝为法军修理军舰,码头工人拒卸法国货物。1884年10月,香港、九龙各界群众发起大规模爱国斗争,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勾结法国侵略者镇压人民的行为。孙中山从香港人民的斗争中受到鼓舞,认为这表明中国人还有凝聚力,国家还有希望。1885年6月,清政府在打胜仗的情况下向法国求和。孙中山无比痛恨,自此始有志于革命,并立下“倾覆清廷”之志。
    1886年夏,孙中山从中央书院毕业,决定通过学习医术而救人救国,遂进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医。1887年10月,香港议政局议员、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开办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孙中山因该校设备和师资较好,学校所在地香港又便于发表政治言论,于是从广州转至该校读书。西医书院是五年制医科学校,孙中山刻苦学习医术,每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学医之余,孙中山还广泛研读西方的政治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十分关心时政。他曾写过一篇论文,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农业技术,认为发展农业和商业是“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
    1892年7月,二十六岁的孙中山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西医书院毕业,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二、上书李鸿章,希望实施改革
    早在1890年,孙中山就曾上书退休居乡的香山籍洋务派官僚郑藻如,提出兴农桑、禁鸦片、办学校等三项主张,建议郑藻如先在香山推行,然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孙中山还曾托友人转告康有为,想与其结交,因康有为态度傲慢,结交未成。
    医科毕业后,孙中山来到澳门行医。他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行医不满三个月就声名鹊起,就诊者踏破了门槛,但他也因此遭到了葡萄牙籍医生的妒忌和排挤。1893年春,孙中山离开澳门到广州行医。
    行医的同时,孙中山依然关注现实政治,并认识到用医术救人所救有限,“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他经常和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程璧光等人聚集在一起议论国事。1893年冬,孙中山邀集陆皓东、郑士良等八人,拟议成立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的团体,但没有具体的组织。其时,改良思潮盛行,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曾受何启、郑观应的影响,也希望清政府能够实施改革。
    1893年底,孙中山萌生了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的想法。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翠亨村,闭门伏案十来天,拟就《上李鸿章书》。
    ……
展开
目录
引言/汤奇学
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一人
黄兴:革命党的军事领袖
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
蔡元培:革命党中的翰林学士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黎元洪:由泥菩萨到“开国三杰”之一
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邹容:革命军中马前卒
吴越:辛亥革命时期的“荆轲”
陈天华:以蹈海激励国人的革命者
徐锡麟:造反的巡警学堂校长
秋瑾:“鉴湖女侠”,巾帼英雄
熊成基:领导第一次新军起义
焦达峰:率先响应起义,成为“十日都督”
梁启超:亦是辛亥一元勋
袁世凯:给了清王朝致命的一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