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北京音乐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9448
  • 作      者:
    金汕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北京是一个有音乐传统的城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这里诞生
    歌唱祖国,歌唱新生活,革命歌曲大家晤
    多元化的娱乐形式,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追求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汕,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供职于北京社科院。出版过《京味儿——透视北京人的语言》、《当代北京语言史话》、《当代北京体育史话》、《当代北京奥运史话》.《青春的浩劫》、《一生紧随毛泽东》等社会学专著;在体育方面出版过《中国足球之谜》、《泪洒汉城——奥运反思录》、《只差一步到罗马》、《难圆足球梦》、《这个该死的足球》、《悲壮漫长的冲击——中国足球七次冲击世界杯纪实》、《中国足球明星秀》等十余部著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体育评论数百万字。编导50集电视专题片《中外足球大全》,担任22集电视连续剧《换个活法》编剧。此外承接《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发展的影响分析》等大型课题.获得了2002年、2006年北京市政府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开国大典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歌声、歌唱新生活、歌声让青少年儿童深受教育、传播最广的电影音乐、50年代年轻人热衷于“老大哥”的旋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音乐生涯很长时间都在北京的萧友梅最杰出的贡献体现于近代音乐教育方面,他1916年在莱比锡大学以《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历史的研究》一文获得博士学位,他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音乐博士。
    萧友梅1920年从国外留学归来回到北京,当时北京正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最活跃的时期。萧友梅始终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重用,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1922年底在原北大音乐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实际主持传习所的工作。在此前(即1916年)北京大学已经有了一个音乐研究会,这个音乐研究会分国乐、西乐两部,举办过一些演出活动,参加该会的会员为校内外爱好音乐的人士,最初有30多人,后发展为200多人。设有钢琴、提琴、古琴、丝竹、昆曲五组,后又增设唱歌班。在成立后的三年时间里,举行过30多场演出,编辑出版了当时影响最大的音乐期刊《音乐杂志》,在发展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和推动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萧友梅除了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以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他于1923年谱写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第一部管弦乐作品。五四运动前后的十余年间,是萧友梅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他一生共创作了各类歌曲100余首,大合唱两部,钢琴曲3首,大提琴曲1首,弦乐四重奏1首,乐队作品3首。这些作品都堪称中国近代音乐的“开山之作”。与此同时,萧友梅在音乐理论方面也有相当丰硕的成果,萧友梅深入探讨了近代中国音乐不发达的原因,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应该吸收借鉴西方音乐的元素,改良旧乐并创作新乐,使中国音乐最终能“与西乐有并驾齐驱之一日”。正因为萧友梅在音乐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因此有论者评价他为“中国近代音乐之父”,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名副其实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北京,一个有音乐传统的城市/1
一、北京音乐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2
二、清末民初的军乐/4
三、北京的音乐教育日趋活跃/7
四、音乐先驱启蒙北京地区现代音乐/10
五、音乐演出场所和唱片业/15
六、戏曲音乐/17
七、抗战时期的抗日歌曲/22

第二章 歌唱祖国/25
一、开国大典的歌声/26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歌声/30
四、歌唱新生活/32
五、歌声让青少年儿童深受教育/34
六、传播最广的电影音乐/37
七、50年代年轻人热衷于“老大哥”的旋律/42

第三章 北京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中心/47
一、北京成为中国的音乐中心/48
二、建立完备的音乐院团/50
三、北京的音乐院校/56
四、重视音乐人才/59

第四章 歌唱艺术迅速发展/63
一、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64
二、北京优秀歌唱家多/65

第五章 音乐创作的兴旺局面/83
一、北京乐坛的优秀指挥家/84
二、创作成果丰硕的民族器乐与演奏家/88

第六章 困难年代和动乱岁月的歌声/95
一、《我们走在大路上》:用歌声战胜困难/96
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和歌剧《江姐》/98
三、“八亿人八个样板戏”里的音乐/100
四,“文革”时期的流行歌曲/101
五、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交响乐《沙家浜》的改编/103
六、“文革”电影音乐/107
七、特殊年代的勤奋歌手和民乐作品/108
八、“文革”后期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111

第七章 新时期的音乐繁荣/113
一、“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114
二、北京音乐的第二个春天/1]6
三、新时期创作歌曲演唱家/1]7
四、严肃音乐在北京得到迅速发展/128
五、欧洲古典音乐在北京音乐市场的拓展/130

第八章 流行歌曲大家唱/141
一、关于邓丽君的流行歌曲/142
二、流行歌曲引发的争论/146
三、深受青年青睐的摇滚乐和校园民谣/148

第九章 北京的音乐殿堂/163
一、天桥剧场/164
二、北京音乐厅/165
三、中山公园音乐堂/166
四、北京展览馆剧场/169
五、民族宫大剧院/170
六、人民大会堂/171
七、世纪剧院/171
八、国家图书馆音乐厅/172
九、保利剧院/172
十、国家大剧院/173

第十章 音乐是北京市民的精神食粮/175
一、以歌会友,欢乐海洋/176
二、百姓的景山大合唱/179
三、各具特色的业余合唱团/181
四、卡拉oK在百姓中风光20年/190
五、北京“钢琴热”的理性发展/192
六、唱片音乐的发烧友/194
七、《北京欢迎你》唱响奥运会/195
参考书目与致谢/19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