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婚丧喜庆一本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602517
  • 作      者:
    超值典藏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许多人情礼俗,其中以婚丧喜庆之礼最为人们所关注。婚丧喜庆之时,正是人情来往、加强人际关系的好时机,以“礼”待人、以“礼”行事,将会增强你在群体中的亲近感,为你的人生增添无尽的情趣。
展开
内容介绍
    《婚丧喜庆一本通(超值典藏)》是一本人生礼仪的民俗书,书中详细论述了传统的结婚礼俗、寿诞礼俗和节日礼俗等,同时也介绍了受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而变化形成的当代婚丧习俗书中还附有请柬、致词等实例,让你一书在手,红白喜事不求人。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我国历史上,繁衍后代,传宗接代,一直是婚姻的主要原因。
    《礼记》所说的“下以继后世”就是这个意思。《孔子家语》曾以无子为七出条件之一,孟子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了汉朝,妇女不生子,甚至要因而入狱。北魏时代,有官员建议对于无子而不肯纳妾的人,科以不孝之罪。一直到清朝戊戌变法前后,女学兴起,女子开始接受教育,社交范围越来越广,求自由的思想越来越高涨,她们对自己的感情有了新的认识与主张,对婚姻制度也有了新的见解,追求自由恋爱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为恋爱而牺牲。现代的婚姻多以感情因素为主。男女彼此相悦,觉得有共组家庭,晨昏相伴的需要,于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进入婚姻生活。
    经济、子女、感情三种因素与婚姻的关系,随时代而有不同,中外皆然。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中古时代则是子女第一,经济第二;到了现代,则以爱情第一,子女第二。这种演变,反映了人类自我价值的发现与重视。
    2.传统迎亲礼俗简介有学者认为,在“六礼”中,只有“亲迎”才是正式婚礼,以前都不算进入婚礼,只算做五项议婚、订婚等过渡性仪礼,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由于迎亲礼是传统婚礼中最为繁缛琐细的仪式,故这里将汉族旧时的迎亲仪式作一简介。
    从史籍记载,我们见到最早的是周代“士”的婚礼。在成亲的当日,男家要派马车(当时尚无抬花轿的习俗)去接新娘,新郎必须亲自前往女家将新娘迎回家来,然后祭拜天地和祖宗神位,饮合卺酒成婚。成婚后,新娘还要沐浴更衣,出来拜见公婆。
    北宋时期的迎娶礼仪已见复杂。到了接新娘那日,男家要用红绿彩绸装饰迎亲的车马或花轿。车(轿)和迎亲人到了女家,女家要设酒宴款待,还要给了礼钱才叫新娘的车(轿)起行,这叫“起担子”。迎新娘的车(轿)到了男方,要男家给了红包才让新娘下车(轿),这叫“拦门”。伴娘扶新娘下车(轿)后,阴阳先生把放在斗内的谷、豆、钱、果等物,往门外撒出,让看热闹的小孩争抢,这叫“撒谷豆”(为祝吉仪式)。新娘下车(轿)后,要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此时,有一个人捧着一面镜子倒行,在前引新娘跨鞍、越草、过秤、过门坎,入房中坐于床上,这叫“坐富贵”。
    ……
展开
目录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婚庆大礼的仪节与风俗
一、婚姻的由来
一、古典传统式婚嫁礼俗
三、现代大众式婚嫁礼俗
四、时尚标新式婚嫁礼俗
五、复婚再婚礼俗
六、拜贺参典人员礼俗
七、婚庆文体礼仪
八、民间风俗婚庆礼俗
九、世界各地婚俗趣闻
十、婚履周年庆贺礼俗
十一、婚姻礼俗禁忌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生育的有关风俗与禁忌
一、育儿观念礼俗
二、孕期优育礼俗
三、接生礼俗
四、降生礼俗
五、报生礼俗
六、降生志庆礼俗
七、三朝礼俗
八、十朝礼俗
九、满月礼俗
十、百日礼俗
十一、周岁礼俗
十二、取名礼俗
十三、继拜礼俗
十四、贺客礼俗
十五、孕产文体礼仪
十六、孕育禁忌
明理见道  童蒙求我--学业升转的有关礼仪
一、庆贺礼俗
二、庆贺宴席
三、登科文体礼仪
四、学校典礼礼仪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职场升迁的相关礼仪
一、职务升迁礼俗
二、家庭庆贺
……
济济多士  汇聚一堂--同学聚会的相关礼仪
商之大利  取义之和--商业交往中的相关礼仪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搬家乔迁的礼俗
天遗一老  邦家之庆--寿诞庆礼的相关仪式
饰终送死  生事之大--丧葬中的风俗和礼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