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满一个月后,女婿、媳妇再次回娘家省亲,女婿当日即回,媳妇要在娘家住满一个月,名为“住对月”。
历史上青龙王家娶亲嫁女场面非常庞大,据镇上88岁的老人裴淑珍回忆,1936年,她嫁于王氏家族王靖的孙子王松,仪仗队伍空前庞大,排头已走出去10华里,到达目的地北留村,排尾还未动。娶亲用的是三抬花轿,第一顶是新郎的,第二顶是新娘的,第三顶是伴郎的。婚礼前后用了5天时间,唱戏三天三夜,杀了8头猪。
解放后,婚礼的程序大大简化,一般结婚只用三天时间。头天晚上,开始婚礼的准备工作,如搭喜棚、贴对联、挂红旗等,晚上的宴席一般以拉面为主食配以荤素菜肴。20世纪80年代前多用马车、自行车去接新娘,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工具车、吉普车发展到如今的专业婚礼车队。这都反映了村民的日子在不断变好。
次日是迎娶新娘的正日子,新郎由伴郎相陪,“八音会”跟随,到女方家接亲。进女方镇子时,南方要鸣炮三响,“八音会”鼓手顺街吹奏,直到女方院内。娶回新娘后,结婚典礼由主持人宣布开始,待新人拜完天地、祖先及夫妻对拜后,新婚夫妇给长辈、亲朋鞠躬致谢。过去婚宴多为素席,如今镇中一般要摆“龙凤席”,即十凉十热,取十全十美之意。第三天,新婚夫妇“回门”,女方款待亲朋,典礼宴席与男方基本相同。回门之后,结婚仪式基本结束。三、日常生活
(一)衣饰
青龙古镇居民衣饰以节俭为本,力戒奢侈。解放前,农家衣裳鞋袜均为粗布,手工缝制,因气候四季变化,都穿贴身短腰,冬穿棉腰,夏穿单腰,春秋穿夹腰,即保暖护腰又便于劳动。袄有对门、大襟两种,对门袄俗称“滚身袄”,下穿中式棉裤,裤裆宽大,可前后换穿,老年人常用裹带扎紧库口。寒冬则以毛毡为帽,羊皮做袄,俗称“皮袄”。鞋为圆口,称“二道眉”、“牛鼻子”,或穿毛毡做的鞋,称为毛鞋。袜子多为布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