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辛亥革命总稽查——武昌首义八大金刚之一
高振霄 高振霄(1881—1945.3年),字汉声,城关镇西街人,昆仲五,霄居长。世传书香家学,其父步云私塾为业,霄随父读。稍长,随父至武昌,入两湖总师范学堂肄业。
清末,内政腐败,外患频仍,革命风潮遍及全国。鄂省为革命中心,集聚革命党人甚多,霄与党人游,谈天下事,深痛朝廷腐败,决计以改造时局为己任,图推翻暴政、振兴中华之伟业。适逢季弟贤九长子出世,霄得知,喜不致胜。遂亲书“振兴中华,福利民众”八个大字为谱并家信一封寄回,希望子孙后代牢记民众福利,努力振兴中华。
乙巳(1905年)年后,鄂省党人开设报馆,鼓吹革命者甚多。霄受其影响,积极参与报刊宣传活动。1908—1911年,向炳焜、郑江灏、黄丽中等创办《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高任两报编辑。与向炳焜等在报上题词作画,嘲讽鄂督陈夔龙及统制张彪,抨击时政,引起陈、张大忌,郑、向等被捕下狱,霄无所畏惧,独自创办《夏报》,继续鼓吹革命。
1910年秋,霄与谢石钦等发起创办德育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春,共进会、文学社为联合事意见不一。霄与刘复基等斡旋于两组织之间,力促联合,终致事成。
武昌首义爆发,武昌光复,霄与袁国纪等首入都督府参谋战事。与张振武、蔡济民、李作栋等商议建立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鄂军政府大都督。政府组建之初,事务纷乱,霄乃与袁国纪等主持筹组民政部,编写简章,颁布文告,日理万机,费尽心血,与吴醒汉开办招纳处,接待革命志士,高负责政学两界,三天内招纳文武志士400余人荐府委用。
首义之初,义军由于种族之恨,旗籍军民多被杀,老弱妇孺几无幸免,地方流痞亦趁火打劫,百姓受苦甚深。霄见此非常不安,谓,义军举动,以文明为要,乃与张振武、陈宏诰及执法处长程汉卿面陈黎元洪,以黎名义颁《刑赏令》及军令八条,通贴街市,郫众遵守,规定:“军队中上自都督,下至兵夫,均一律守纪律,违者斩”。并派人沿街演说,安定人心。自此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人民安居乐业,秩序良好,远近称颂不绝,军务部执法科成立,霄与陈宏诰一起调充该科调查,主办军案,高以人道为本,废苛刑,申军法,惩奸治军,功勋卓著,是时阳夏狱中有禁犯百数十人,霄与执法科长程汉卿亲往查访,细心开导,狱犯多感触下泪。俱表示,“使当前敌,虽死无恨”。霄遂与程相商,挑狱犯中年轻力壮有悔改之意者送往前线作战,多立战功。江西援军来鄂,驻扎青山,霄与程汉卿不辞辛劳,代表鄂军政府亲往抚慰,军心大振。为了加强对军政府的监督,革命党人于9月4日(公历10月25日),在军政府内设立总稽查处,负稽查各部、各行政机关及各军队之责。高以资深望重,刚正不阿与蔡济民、牟鸿勋、谢石钦、苏成章、梅宝玑、陈宏诰、钱守范等八人同时被众拥为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
11月27日(农历十月初七),汉阳失守,武昌危急,鄂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黄兴建议放弃武昌,进攻南京,张振武、范藤霄、高振霄等慷慨陈词,强烈反对,决心与城共存亡,其时,武昌城内语言繁兴,人心惶惶,秩序混乱。霄与张振武亲率稽查队沿街日夜巡逻,维持秩序,并举荐王安澜为奋勇军统领,招襄郧老兵坚守武昌。
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委霄为高等顾问,后被选为国会议员,1912年夏,参加蔡济民、季雨霖组织的改进团,从事倒黎反袁活动,1917年6月,国会被黎元洪非法解散,霄矢志不渝,追随孙中山南下护法,被选为非常国会参议院议员,后加入国民党。
抗战期间,高居上海,任策反委员,从事抗战活动。先后救护张执一,李先念等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和抗日志士脱离险境。其间日军驻上海头目,曾携带重金登门诱降,被高严辞拒绝。高的举动为日、伪、顽分子所忌,1945年3月,被毒杀于住所,年终64岁,行政院长为其亲题匾词,曰:“忠贞体国”,上海各界人士将高安葬于万国公墓。
P19-2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