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视角与意义<br> 一、问题的提出<br> 21世纪是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Et益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作为高等教育系统核心部分的现代大学正<br> 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演进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多种<br> 职能、多单元、多中心的独特社会组织。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大<br> 学近年来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由于大<br> 学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内外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凸现出许多深层<br> 次的管理问题,如大学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不和谐,松散的学术性组织与严密的管理<br> 科层制的冲突与不和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不和谐,领导权威与“反向<br> 权威”的冲突与不和谐,人才培养的德与才、质与量的矛盾与不和谐,大学与政府的二元关系转变为大学与政府、市场等的多元关系导致彼此利益冲突与不和谐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大学系统的内部关系不和谐与外部关系不和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国大学如何协调好文化、组织、权力、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和力量,消<br> 减内部的不和谐性,增强和谐性;以及如何协调好外部关系的平衡与互动,消减外<br> 部关系的不和谐,增强大学的自主性与对夕: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大学的和谐管理问题,创建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协调、平衡冲突,消减不和谐性,增强和谐性。<br> 大学组织从不和谐到和谐绝非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动态演化过程。同时,在大学复杂系统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中,充满了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以一种非线性思维来进行分析、考察与研究。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伊·普里高津(11一<br> ya Prigogine)指出:“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应当超越牛顿思维的束缚,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