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0830
  • 作      者:
    许桂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许桂清,女,满族,1970年6月生,辽宁抚顺人。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士后,教授,辽宁省档案局副局长。曾长期从事德育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事持、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曾在美国考察、研究本课题一年,搜集、翻译和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留有许多真切的亲身体验。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面对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道德教育话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美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实践发展,深入分析了美国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其运演发展的前提,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是关于研究“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的专著,书中阐释了美国道德教育的丰要理论及模式,论述了美国道德教育发展中的利弊得失,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的框架,较为系统地审视和研究了美国道德教育的走势,旨在为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第一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一)理念
    “理念”(idea)一词由西方译述而来,源于古希腊语,其原义为“形式”、“通型”等,指一个人所看见的事物的外观和形状等,从荷马史诗至哲学家苏格拉底都常在这样的意义上使用此词。苏格拉底之后的柏拉图把它变成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形成了他的理念论的哲学体系。在此后,康德解析了与这一词相近及相关概念的区别,而黑格尔对这一词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理念”这一词被引用到英语后,内涵有了延展,被赋予了精神、信仰、认识、观点等含义。在中国,“理念”这一词的引用是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开始的,他把理念与神圣、德化并提,把它视为一种至真至善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之后,著名散文家秦牧也曾用过此词,把“理念”看作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抽象思维活动。《汉语大词典》中把“理念”解释为理性概念。总结起来,可以这样认为:“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综合性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动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与观念体系,也即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这一概念在我国近几年使用频率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
展开
目录
主编前言
第一章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理念透析
第一节  美国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理念
一  理念与教育理念
二  道德与道德教育
三  美国道德教育的两个视角
四  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美国当代关于道德教育问题的争论
一  道德是否可教的争论
二  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第三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根源
一  多元文化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源头
二  宗教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前提
三  实用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的核心
四  个人主义是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结果

第二章  美国道德教育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形成
一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
二  美国早期道德教育的革命
三  公立学校的建立
第二节  宗教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一  公立学校和星期天学校的互补
二  基督教和公立学校
三  道德教育与宗教派别的关系
四  教育与关于教堂和州之间关系的法律
五  非宗教派别反面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等教育的改革
二  高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转轨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衰退与发展
一  道德教育的弱化
二  道德教育的复苏
三  高等教育模式的变化及道德教育的当前形势

第三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及模式
第一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理性主义与永恒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二  实用主义与改造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三  人本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模式
一  第一类模式
二  第二类模式

第四章  美国道德教育的得与失
第一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经验
一  理论上的成功之处
二  实践上的可取之处
第二节  美国道德教育的危机
一 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美国理念的矛盾冲突
二  理论在实践上的落差

第五章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比较
第一节  中美道德教育理念比较
一  中关道德教育思维方式的比较
二  中关道德教育中价值观念的比较
第二节  中美道德教育实践的比较
一  中美学校道德教育的比较
二  中美家庭道德教育的比较
三  中美教师道德教育的比较
第三节  中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道德教育重要性被广泛认同
二  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制定更加关注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
三  重视个体道德体系的建立是两国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四  两国都把学校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五  两国都在关注着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美国企业道德对我们的启示
一  企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  美国企业道德思想
三  美国企业道德的趋势
四  中国企业道德面临的问题
五  加强与重视中国企业道德的建设
六  中美企业道德面临的共同课题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