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83年河南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留校到教育系工作(现在的教育科学学院),1985——1986学年来西北师范大学进修电化教育,从此与电化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原计划进修结束回校后从事电化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学校没有开设电化教育专业,所以我对电化教育的学习与研究曾一度中断。1988年我考取了本校的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从我国开始停办中等师范学校后,原来与中等师范学校对口分配工作的教育学专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没有明确的培养日标和对口的就业方向)。抱着对技术的崇拜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无穷遐想,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东风,又加卜我个人的电化教育情结,我们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2000年决定筹办教育技术学专业,我是主要的筹办者之一。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6年来,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似乎足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虽然说不上是想出去,但至少可以说发现这里不是想象中的乐园。我困惑,我思考。我无疑热爱我的争业,所以在我晋升教授5
年以后,又选择了考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这条对于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来说比较艰难的道路。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考入了新中国电化教育的“革命圣地”两北师范大学,拜在了一代名师南国农先生、杨改学教授的门下。在南先生和杨老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与反思”这一问题作为我的博士论文。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一方面是因为我个人的电化教育情结,想为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多一份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南国农先生亲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整个发展历程,是新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杨改学老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化教育事业最昌盛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西北师范大学又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革命圣地”,拥有研究该问题得天独厚的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