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42868
  • 作      者:
    季宇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由著名作家季宇执笔,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安徽辛亥革命历史的纪实作品。本书从革命发端写到二次革命失败,着力表现辛亥革命期间在安徽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深入反思辛亥革命成败得失的同时,热情讴歌安徽革命党人在投身这场反封建反专制的历史洪流中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为建立共和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本书的特色在于将事件和人物置于晚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之下,并以当代的眼光对历史进行透视,对促进安徽及全国辛亥革命阶段研究的理论建设,多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季宇,祖籍江苏泰兴,出生于安徽芜湖,自幼在合肥长大,著有小说集:《当铺》、《爱的变奏》、《王朝爱情》、《猎头》等;长篇作品:《段祺瑞传》、《权力的十字架》、《徽商》、《共和,1911》、《淮军》等;另有影视作品《新安家族》等多部。 所著作品曾获星光奖、“五个一工程”奖、安徽社科丈艺奖、中篇小说选刊奖等。现任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清明》杂志社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辛亥革命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前后,安徽的志士仁人为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许多人因此而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段的诸多深层历史问题作了精详而深入的研究,在深入反思辛亥革命成败得失的同时,热情讴歌安徽革命党人在投身这场反封建反专制的历史洪流中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为建立共和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变局中的安徽
    19世纪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开始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枪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安徽作为一个内陆省份,起初外国势力的侵人还没有像在沿海那样直接明显,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在安徽依然是生产方式的主体,没有受到显著破坏,但随着西方势力侵略的逐步深人,安徽的社会和经济开始受到全面冲击。
    首先是鸦片泛滥成灾。早在鸦片战争之前,鸦片已深入安徽内地;鸦片战争后,情况更为严重。到处是烟馆、烟民,其流毒深广,危害甚巨,不仅严重摧残了安徽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且卷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使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安徽政府的财政收人也急剧下降。
    其次是巨额赔款造成的压力。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各项赔款总计两千一百万元,要求三年内偿还,而第一年偿还六百万元,朝廷责成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负担。安徽地方财政本来拮据,府库长年积欠亏空,地方政府拿不出钱来,只好转嫁负担,对商民层层盘剥。当时,安徽省内各种苛捐杂税高达几十种,而且名目繁多,连牲畜、农具、树木、房宅、家禽以及婚丧嫁娶都要纳税。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安徽在历史上是个多灾地区。据粗略统计,1840年至1910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安徽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二十五个州县的年份竟达四十一个,平均不到两年出现一次。天灾似狼,而人祸如虎,则更为可怕。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各级官僚中饱私囊,贪赃枉法,大小地主欺压盘剥,土地兼并极为严重,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无以生计,只能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整个安徽经济一片萧条。
    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日益加剧,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次次战败,又一次次对外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如同一把把绳索套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而西方列强却利用这些条约中的关税特权,一边向中国倾销廉价的工业品,一边疯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资源。安徽也不例外。以布匹为例,由于大量的洋纱、洋布的涌人,严重打击了安徽的土布业生产,棉纺手工业者纷纷陷人失业、破产的境地。与此同时,洋商们还把贪婪的目光投向安徽的原料和资源,在经商互市的幌子下,大肆掠夺。以茶业为例,鸦片战争后,安徽茶叶贸易对外出口量急剧增长,比战前高出一倍之多,从表面上看一片繁荣。实则却是以洋商低价掠夺为代价的。这些都表明资本主义对安徽的殖民侵略进一步加深。
    除此之外,伴随着武装和经济侵略的进行,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席卷而来。清初,安徽就有西方传教士的活动,传教点主要集中在五河、安庆、池州和徽州等少数地区,后来逐步扩张。到光绪年间,安徽省已有大小圣堂三百多所,遍布各州县,教友三万多人。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教士的到来,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在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瓜分的背景下,传教士的活动更多的带有强烈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色彩。加上东西方文化的隔阂,以及部分传教士和教民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引起安徽各阶层强烈愤慨。于是,连绵不断的排外反洋教斗争不断发生,此起彼伏,近半个世纪以来,几乎从没停止过。
    尽管相对沿海省份,西方列强对安徽的侵略和渗透要缓慢一些,但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在不断积聚,日益激化。许多破产者和活不下去的农民被迫走上反抗道路。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从起义爆发到被镇压,战争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太平天国起义一方面是对暴政的反抗,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战争也带来了对生产力的极大的破坏。安徽作为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根据地和主战场,一直饱受战火蹂躏,田园荒芜,人口锐减。 太平天国和捻军相继失败后。帝国主义对安徽的渗透和控制进一步加深,而且愈演愈烈。清光绪二年(1876年),芜湖开埠。这是安徽口岸首次对外开放。查互市通商之约,始于鸦片战争,先有沿海五口开放而未及内港长江。咸丰八年(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开放长江四口岸,即汉口、九江、镇江和南京。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长江内港的开始。二十年后,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安徽芜湖、大通和安庆三处口岸又继汉、九、镇、宁设关之后也对外打开了门户。其中芜湖作为通商口岸,大通、安庆作为客货轮停泊处所。
    虽然芜湖开埠晚于上海三十余年,但皖据长江之中,地跨江淮,物产丰饶,上至赣鄂,下至沪宁,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芜湖关一开,西方势力也由此大规模侵入,使安徽成为他们重要的掠夺目标之一。
    清光绪三年(1877年),芜湖正式设立海关,开辟租界。英国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德国瑞记洋行等先后进入。这些洋行控制着安徽的进出口贸易,垄断市场,把持着安徽的经济命脉。
    光绪末年,外国资本主义开始把掠夺的目标转向安徽矿产,这就进一步加速了安徽半殖民化的深度和广度。
    芜湖开埠及安庆、大通开放,标志着帝国主义势力真正打开了安徽的大门。从此,安徽的灾难和危机变得更加深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乱象丛生 危机四伏
一、变局中的安徽
二、喧哗与骚动
三、新的力量在成长

第二章 地火蔓延 暗潮涌动
一、安徽公学和《安徽俗话报》
二、拒俄运动与藏书楼风波
三、革命党人在行动

第三章 舍生取义 壮士浴血
一、万福华刺杀王之春
二、吴越勇炸五大臣
三、倪映典燕塘谱忠魂
四、黄花岗皖籍三烈士

第四章 野火春风 前仆后继
一、自立军大通举义
二、徐锡麟悲歌皖江
三、马炮营血染宜城

第五章 平地惊雷 势如破竹
一、淮上起义发先声
二、安庆光复动根本
三、庐州芜湖传捷报
四、江淮处处风雷动

第六章 不畏牺牲 浴血奋战
一、临淮、蚌埠阻击战
二、颍州争夺战
三、津浦线大会战
四、皖北反击战

第七章 权力博弈 内乱纷扰
一、都督之争
二、浔军之祸
三、大通之乱

第八章 “二次革命” 不屈抗争
一、柏文蔚督皖
二、控制与反控制
三、妥协的代价
四、迟到的反抗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