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首街:东大街浮世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131004
  • 作      者:
    魏亦,凸凹著
  • 出 版 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古至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东大街都呈现了自己的东之美、大之美、街之美:最宽大的街、最金融的街、最商业的街、最灯火的街、最酒香的街、最繁华的街、最茶馆的街、最水灵的街、最丽崇的街,最珠玉的街,最五行的街、最民俗的街、最寺庙的街、最小吃的街、最文教的街、最洋务的街、最交通的街、房租最贵的街,以及世界第一白酒坊、世界第一枚纸钱币都与这条街有关……它是成都老街的代表,是当之为愧的“首街”。
  在还没有春熙路的时候,它就名噪天下了!
  由著名作家凸凹和80后新锐作家魏亦合著的人文地理图书《成都魂·首街:东大街浮士绘》是一部首度记写成都东大街的书,展开它就展开了一轴“清明上河图”。

 

展开
精彩书摘
  城街之辩:从东门进入城池的大街
  没有城可以有街,没有街一定没有城。街是城的前提,是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是街的房子,房子坍塌,街消失。在街上走,也就是在城的肚子里走。
  先前是没有城的,街多了,城就出现了。
  街一多,为区分街与街的不同,街就有了命名。有的街以名人命名,有的街以用途命名,有的街以典故命名,有的街以所属城的方位命名。
  东大街就是一条以所属城的方位命名的街。
  吾国有很多东大街,成都有,西安有,北京有,南京有,杭州有,苏州有,上海有,所有历史深厚的大城市都有东大街。
  所有东大街中,以成都东大街最为有名——在百度搜索“东大街”,排在“相关搜索”首位的,就是“成都东大街”。
  这里专说成都东大街。
  成都东大街没有成都古老,因此,还是从成都城说起吧。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成都平原活动。最早进入成都平原的,是属于岷江上游氐羌氏族系统的蜀族先民。古蜀历经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几个王朝。但成都建城,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为“秦蜀交战”蜀王战败、蜀地纳入秦国版图后。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惠王二十七年(前311),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这是我国历史上对成都筑城时间和城市规模有确切记载的最早文字。后世《芙蓉话旧录·卷一》也说:“秦惠王二十七年,遣张仪、司马错灭蜀,灭开明氏,筑成都城,是为成都有城之始。”
  张仪始建的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两个抵背相依的板块。两城就算合起来实际上也非常小,如今的盐市口附近可能已经算是城池东门的范畴。彼时的东门城垣和清时东城垣相距甚远——清在更东的地方。那时,东大街自是不存在,属于荒郊之地。秦之后直至隋代,成都城几经发展,但城东的式态、风貌并未有质变。
  东大街到底始建何时,无考;此东大街之前,大城、少城内,锦官城、车官城内,是否还存在过彼东大街,无考。但据多种史料证实,东大街的勃兴,应源于唐代。
  唐玄宗避难人蜀,题词于东郊大慈寺。贞元元年785),韦皋任西川节度使,自西北引内江水人城,凿解玉溪,经城中斜向东南至大慈寺前,于东郭附近仍入于内江。使得东南郊江水环绕,更为热闹。
  这个时代,东大街地块已见“热闹”,可见已成市井。
  据《资治通鉴》记载:僖宗乾符“三年(876)……西川节度使高骈筑成都罗城。……周二十五里”。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于乾符二年(875)正月上任,第二年便上表请广筑罗城。于是,为抵御南诏入侵的军事需要,以及适应经济发展,对成都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增扩,筑建了罗城。
  胡三省注:“罗城,即外城也。”高骈六月上表,十一月竣工,据《全蜀艺文志》之《赐高骈筑罗城诏》记载:“每日一十万夫,分筑四十三里,皆施广厦,又砌长砖。……役徒九百六十万工,计钱一百五十万贯。”可见当时的规模的确是成都建城史上极为重要一环,扩建的罗城范围已经非常接近清代的城垣。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七记载:“唐高骈筑罗城开十门,上皆有楼,西南日小市桥门,东南日小东郭门。又有东闾门、西阊门等。大顺初王建攻陈敬碹于东阊门是也。”这里的东阊门又称为大东门,近似于清代以来成都城的东城门。而后,被唐封为蜀王的王建割据成都,公元907年在成都称帝,建前蜀。据宋代张唐英所撰《蜀梼杌》记载:“王建武城元年(称帝后的第二年),改……(成都罗城)万里桥门为光夏门,笮桥门为坤德门,大东门为万春门……”
  罗城因环绕秦隋旧城而建,故后来称其为大城。罗城的兴建,进一步说明城东的街巷建筑已成规模,自成格局。
  至此,从成都大城的东门经大慈寺出罗城大东门一线,因蜀地少有战乱,生产发展,街路始有干道气象——东大街就此形成。
  到宋代,各门又恢复了原名,东大街已经有繁华的夜市,是成都城最热闹的街道。据南宋祝穆所撰的《方舆胜览》记载:“每岁七月七日,蜀人登大慈寺前雪景楼观夜市。”对这一隋景的描绘还有元代费著《岁华纪丽谱》:“(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以及田况的《七月六日晚登大慈寺阁观》等。
  提及元代,马可·波罗在他的《行纪》里写道:“城的周围有二十英里。”这样算来,恰是成都建罗城后的规模。
  明代《天启成都府图》的绘制,将东大街全貌从地上搬在了纸版上。图中可看出,从蜀王府东侧、长使司起,经按察司、提学道、督察院、税课司、大慈寺,最后到达迎晖门,全长按比例约为当时成都城垣圆周的半径——这是我对历史上的东大街最早最直观的印象。
  据《明史·李文忠传》记载,李文忠于洪武四年秋人蜀,修筑成都新城,奠定了成都城几百年的格局。后来,虽经以张献忠军队为主的明末清初兵燹战乱屠毁,清代成都城的重修到底还是延续了明城的底盘和规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既丽且崇:大街的吐词
城街之辩:从东门进入城池的大街
乍现之光:故纸堆的,眼睛的
盐市口以东,一条以方位命名的大街
一条很五行的街
第二章  金:从交子到金融的时空切换
瞧,它有金子的心……
铺面租金最贵的街道
商道:东大街上的“帮”
交子:世界第一枚纸币的故事
中国西部的华尔街
上下街铜像:无名英雄到刘湘的距离
第三章  木:圆畅的声音,半柔的饰词
堪比东京的大街气象
一座城池的木脉
名楼之美:这边的门窗向阳开
第四章  水:润下的熹纹波光,温软的镜影碎片
河街之恋: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一位锦江船工后裔的水码头记忆
茶水的中心,略等于城市的中心
诗笺卷就的薛涛井
酒在东门:从薛涛、全兴到水井坊
第五章  火:灯光照应的城市血脉
东边的火
唐明皇蓦然回首瞥见的阑珊灯火
始于鹤鸣山仪式的灯会史记
晒晒李劼人笔下的最灯会
成都灯饰市场的“鼻祖”在哪里?
第六章  土:奔跑的街房、路桥与宝玉
尘归尘,土归土:东去的道路
声声慢:土石方的实用嫁接与美学铺衍
急就章:杨森变街
坚硬、光亮,且有形的土
第七章  满大街的政府行为
丁保桢在东大街掀起的洋务狂飙
官府、官员、官事
第八章  旧历书:东来的紫气
寺、寺,大慈寺的寺……
城隍会:人鬼互动的倾城之举
采紫气:层出不穷的郊游记
夜市、小吃与“鬼饮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