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引进到创新:中国技术政策演进、协同与绩效研究:The evolution, coordin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technology polic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70529
  • 作      者:
    孙文祥,彭纪生,仲为国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引进到创新:中国技术政策演进、协同绩效研究》在对我国技术政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出技术政策的量化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政策从技术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角度进行了量化,建立起中国技术政策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从引进到创新:中国技术政策演进、协同绩效研究》详细刻画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政策的演化轨迹,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博弈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技术政策核心演变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并建立了计量模型,深入分析中国技术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甚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要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但与此极不相称的是中国整体技术水平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制度分析,特别是针对中国技术政策的系统分析至少是打开这个迷宫的钥匙之一。<br>    尽管经典的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没有制度的位置,但越来越多的学者都特别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舒尔茨认为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生产)变迁的动态理论,就必须将制度因素纳入模型之中。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有关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组织及框架结构、中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技术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贡献的研究相当普遍,某些研究也涉及相关政策的协调问题。但它们都属于描述性的比较研究,很难对技术政策本身以及它对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如何将政策量化并加入计量分析模型。<br>    通过对我国技术政策及其协同的演变趋势的深入分析,《从引进到创新:中国技术政策演进、协同绩效研究》发现:<br>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导致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加速,我国技术政策颁布的速度逐渐加快,政策力度也迅速提高。但颁布技术政策的核心机构却不是主管科技工作的部门,而是掌控关键经济和行政资源的部门,这主要是在传统经济和行政资源倾斜配置背景下,各部委追求自身经济和行政资源最大化的结果。<br>    尽管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客观上要求对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消化吸收的高度重视,但包括管理机构在内的各行为主体的博弈决定了中国技术政策对引进外资和创新的狂热追求和对消化吸收的严重忽视。表面上看,我国技术政策是由中央和各部委颁布实施的,但其核心演变的内在力量却来自企业的利益诉求以及企业与各部委基于自身利益的合谋。<br>    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一直被视为关键政策目标的引进外资根本没有对我国技术进步做出显著贡献,而被大家抛弃的消化吸收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这至少从一个角度揭示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的内在原因。<br>    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和经济措施依然是最主要的技术政策措施,但鉴于财政税收措施对技术和经济绩效的糟糕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省。另外,尽管人事措施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相对较小,尽管政策措施的日益多元化和不断强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目标的实施,但几乎所有的措施似乎都没有指向消化吸收目标。<br>    对我国技术政策协同的相关分析发现:1993年以后,部门协同、政策目标协同和政策措施协同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中国技术政策的制定已经由单一部门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相关部门联合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的提高,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制度路径依赖和部门利益之争导致的技术政策话语权分布不均衡。<br>    在政策目标协同方面,尽管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要求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等目标之间的高度协同,但实际上中央政府、各部委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对消化吸收的严重忽视,并导致消化吸收与其他政策目标协同的缺失。计量结果表明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协同基本上都能够对技术或经济绩效产生正面的贡献,特别是消化吸收与相关目标的协同对于改善技术和经济绩效具有重要意义。<br>    对政策措施协同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技术政策已经开始注重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通过各种措施的协同推动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中,行政措施与其他技术政策措施的协同仍然是政策措施协同中的关键。计量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政策措施之间的协同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技术绩效或经济绩效。<br>    上述主要研究结论从制度角度揭示了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的内在原因:中央政府制定该战略的初衷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而且也试图通过各种政策推行下去,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经济资源和行政权力在不同部门之间分布的不均衡,以及企业在特定背景下的理性选择等问题,导致在中央、部委以及企业之间的博弈中形成了企业与部委在一定程度上的合谋,并最终导致对吸引外资、技术引进的狂热追求,对技术创新过分的强调,但却忽略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之间最关键的中间环节——消化吸收,这直接造成了外资大量涌入,技术盲目引进,消化吸收乏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严重后果。<br>    结合目前我国技术水平仍然相对比较落后,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企业已经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现实状况,中国技术政策的改革和完善应该继续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保证对外来技术的消化吸收,真正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真正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中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重新调整不同技术政策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在将自主创新放在战略高度的同时,切实加强对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从政策措施上一定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做法,改变对相关部门和人员以及企业的考核方法,对消化吸收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措施。<br>    为强化对技术创新的管理,要逐渐改变经济和行政资源严重失衡的局面,切实加强科技管理部门的行政地位,并给予其支配更多经济资源的权利,真正树立起在技术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技术政策的协同。首先,要强化科技管理部门基础上的部门协同;其次,要在明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政策目标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加强政策目标协同;同时,要强调不同政策措施之间的内在协调。最重要的是,要在对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之间的协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br>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br>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br><br>第二章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评述<br>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br>第二节 科技政策比较研究<br>第三节 制度量化与模型研究<br><br>第三章 技术政策量化与计量分析方法<br>第一节 技术政策量化分析方法<br>第二节 技术政策与绩效计量分析<br><br>第四章 我国技术政策演化概况<br>第一节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概况<br>第二节 我国技术政策发展趋势<br>第三节 我国技术政策部门的协同分析<br>第四节 小结<br><br>第五章 我国技术政策核心目标演化分析<br>第一节 我国技术政策重心的演变趋势<br>第二节 我国技术政策目标的量化分析<br>第三节 我国技术政策目标的协同分析<br>第四节 小结<br><br>第六章 我国技术政策措施分析<br>第一节 我国技术政策措施的演化趋势<br>第二节 我国技术政策措施的量化分析<br>第三节 我国技术政策措施的协同分析<br>第四节 小结<br><br>第七章 我国技术政策的技术与经济绩效分析<br>第一节 我国技术政策绩效分析<br>第二节 我国技术政策协同的绩效分析<br>第三节 小结<br><br>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br>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br>第二节 政策建议<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