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75346
  • 作      者:
    左玉河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左玉河,原籍安徽淮北,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1986年、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上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昕研究员、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及社会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张东荪丈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等专著,主编有《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924-1949年)等,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1929年废除旧医运动评析》、《方必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等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发展史的国家,其文化积累之丰富,传统价值观念之持久稳定,都是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清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向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是研究近代文化转型的,即是研究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化从中古的、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文化,转变到与近现代的、基于人民自治的民主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二、着重讨论学术制度史:
    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及方法。大致说来,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两种研究模式:一是学术范式说,二是学术理路说。
    所谓学术范式说,就是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将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视为“范式”之转移。依新的科学史眼光,库恩形成了“科学革命”结构理论。在库恩看来,科学进步的图景被概括为:前科学一常规科学一危机一革命一新的常规科学一新的危机。作为其核心理论的研究“范式”,包括世界观性质的形而上原则、一般性的理论假定和应用这些假定的定律和技术。一门科学之所以形成就在于其有统一的范式。常规科学就是在一定的范式中作解释难题的活动。而范式的应用一旦遭遇太多的困难就引起危机。陈平原在《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对此作了阐述,并且声明采取这种研究视角,旨在挑战现代化理论模式。朱汉国亦著文赞同此说,并以此模式说明五四时期学术范式转移带来的学术界的重大变化。这种学术范式说对人们深化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认识颇有启发意义,不失为一种对近代学术转型问题进行有效阐释的理论模式,力图抓住学术转型过程之若干关键点,并通过分析这些关键点的转变,以说明整个学术形态之转移。但其缺点与不足亦较明显:通过个别重大人物和著作研究典范的转移,难以窥得“全豹”,难以将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和演变路向梳理清楚。
    余英时提出并阐述学术理路说。学术理路说强调了中国学术自身的演化能力和发展路向,但相对忽视了外力、西学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冲击力,难以解释近代学术转型持续不断的动力与契机问题,更对学术思想及学术体制本身的问题关注不够:不仅对外在条件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缺乏必要的关注,而且同样难以说明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轨迹及演变路向,更难以解释中国学术内在的“突变”问题。
    笔者认为,无论是学术范式说,还是学术理路说,均为对近代中国学术转型问题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是一种新颖的理论阐释模式。笔者所理解的中国近代学术转型,不仅仅是“范式”转移,也不仅仅是“理路”改变,而是学术“形态”之转变。所谓学术“形态”,既非学术“范式”上之一点突破,亦非学术“理路”之一线演进,而是立体上的“面”之总体转变。
    中国学术之发展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层面的演变,二是制度层面的发展。具体到近代中国学术转型,则不仅体现在学术思想本身的转型,而且体现在学术思想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学术制度之转型。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学术转型史研究之回顾
二、着重讨论学术制度史
三、重点考察学术体制转型
第一章 官学与书院:古代中国的学术体制
一、官学体制之创建
二、科举引导学问趋向
三、官学科举化
四、书院制度之创建
五、书院与传统学术体制
六、书院官学化
第二章 从读书人到知识人:现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
一、读书人的学术理念及知识结构
二、官学不分与官学一体化
三、近代知识人的知识结构
四、知识人之求知理念
五、学术职业化趋向
第三章 从传统讲会到新式学会:现代学术共同体之形成
一、中国传统社团之特性
二、西方近代学会的传入
三、戊戌学会的基本特征
四、近代学会制度之确立
五、中国科学社及其事业
六、中国哲学会及其年会
第四章 从传统书院到现代大学:现代学术研究中心之奠定
一、近代大学理念之阐发
二、中国大学体制的创建
三、大学学科设置及院系体制
四、“教授治校”原则的实施
五、北京大学研究所之创办
六、大学研究院制度的完善
七、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
第五章 从函夏苑到研究院: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创建
一、马相伯的函夏苑设想
二、创建独立的专业研究所
三、国家研究院之创设
四、中央研究院之学术研究
五、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制度之建立
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之功能
第六章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制度的建立
一、中西藏书特性之差异
二、西方图书馆制度之引入
三、图书馆构成现代学术体制之重要部分
四、图书馆对学术研究之促进
五、图书馆学对学术研究之辅助功能
第七章 从邸报到新式学术期刊:现代学术讨论平台之建构
一、新式学术期刊之创办
二、大学学报对学术研究的推进
三、学术期刊与学术讨论平台之建构
第八章 从典籍刊刻到著作出版:现代学术成果交流便捷化
一、传统的典籍刊刻
二、近代出版业之兴起
三、从发行教科书转向出版学术著作
四、丛书出版与旧学典籍之整理
五、出版界对学术研究之推进
第九章 从奖励出身到学术评议:新式奖励与评估体制的确立
一、清季学堂奖励出身制之设计及实施
二、学堂奖励出身制之弊端
三、学术研究机构设立各种奖金
四、建立现代学术奖励制度
五、政府谋设学术评审机关
第十章 从大学基金到科学基金会:学术资助体制的发轫
一、学术资助体制的建立
二、中基会对学术研究之资助
三、中基会对学术研究机关的资助
四、中基会对大学科学研究及科学教育的资助
结语 学术体制与学术自由之张力
一、学术体制对学术研究之制度保障
二、学术体制化之弊端
三、学术自由与学术统制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