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用文字呐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03174
  • 作      者:
    邱晓雨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阿来、莫言、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张抗抗、迟子建,华语文坛巅峰访谈
  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倾力打造,毕淑敏、陈忠实、二月河、白先勇、李洱、刘心武、王安忆、贺敬之、刘震云……中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尽集于此,精彩内容陆续出版。
  中国最具穿透力的声音、中国最特立独行的思想,时代、社会、写作、人生、世界、故乡、母亲、爱情、幸福、死亡、恐惧……
  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来读读这本书
展开
作者简介
  邱晓雨,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硕士。
  曾经的北京女子手球队队员,曾经的《北京晚报》摄影记者,曾经的模特、外企文秘和电视编导。现供职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任高端访谈节目《环球名人坊》及国际时评节目《新闻盘点》主持人。
  曾获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月冠军,“都市女孩服饰风采大赛”最佳形象奖,“朵而女性新主持人大赛”季军。先后主持过中央电视台《戏中有戏》《文化正午》等谈话节目。策划并专访了上百位中外知名人士,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传奇女性陈香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南书毕,电影人顾长卫,音乐家李云迪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用文字呐喊》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作协重点合作访谈节目“作家与世界”的文字记录。
  文人,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中国历代都担负着定位那个时代精神,并反应其韧性和张力的责任。
  《用文字呐喊》一书采用人物访谈的形式,记录了阿来、莫言、张贤亮、贾平凹、韩少功、迟子建、张抗抗、陈忠实、二月河、李洱、白先勇等一大批中国当代最特立独行的文人,披露的人生故事、心灵疆域和存在之思。他们用中国最具穿透力的声音,对社会、时代、世界、理想、死亡、幸福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思想评述。这是他们每个人的简明创作史和思想史,所勾勒出来的,是过去30多年中国文人的进化轨迹。
  这是一批了解中国必先了解他们的人,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推荐到国际上,将会颠覆传统对中国的认识和价值评价。世界只有聆听了来自他们的声音,才是叩开了一扇正确理解中国的大门。
展开
精彩书摘
  庄之蝶是有趣味的,他有他的苦闷
  在散文《人病》当中,贾平凹提到了自己在患上肝病之后感到的人情冷暖。文章里说:
  “惟有父亲和母亲、妻子和女儿亲近我,他们没有开除我的家籍。他们越是待我亲近,我越是害怕病毒传染给他们。我与他们分餐,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几,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做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我瞄准着马桶的下泄口小便。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做飞吻的动作,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的心在悄悄滴泪,当他们用滚开的热水烫我的衣物,用高压锅蒸或熏我的餐具,我似乎觉得那烫泡的,蒸熏的是我的一颗灵魂。我成了一个废人,一个可怕的魔鬼了。”
  如果说散文《人病》是贾平凹因为自己的病,感受到社会的病,中篇小说《病像报告》则是致力于贯穿不同时代的“病”。家喻户晓的《废都》虽然在性描写上广受关注,实际呈现的也是一种都市生活的病态。
  邱晓雨:你那么多作品,像《人病》《病人》《病相报告》都跟病有关,是不是人自己生病的时候,特别容易观察到其他人的病,包括社会的病,很敏感。
  贾平凹:病吧,也是一种体现生活的、人生的一个方法。人一病以后,他看别的啥也不一样,尤其在特别痛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发生变化了,这起码影响你的情绪,情绪低落。
  邱晓雨:你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当代社会的通病,像《浮躁》。而《废都》是不是也在说文化界的一种病?
  贾平凹:拿我自己来讲吧,比如说小时候,个子小,不像你那么大的个子,像你这么大个子,那我性格现在绝对不是现在这性格。个子小,再接着文化大革命,家庭又打成反革命,我父亲打成历史反革命。出身不好,政治地位没有,身体又不好,他这个就形成一个特别敏感的人,不是说慷慨激昂的那一种。他是把你整个的人生基调给确定下来了,内向、老说话、不爱动。他内心可丰富,他敏感,他能感受好多东西,就像眼睛不好的。盲人的耳朵就好了,聋子的时候,眼睛就亮了,道理是一样的。
  邱晓雨:所以不管是《浮躁》还是《废都》里面那些社会现象,你容易看得更清楚一点?
  贾平凹:嗯。反正文学作品它基本上就是,如果一个人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和这个时代在某一点投合的时候,你虽然写自己,其实投合的是中国时代的东西。就害怕找不到这个点,或者是偶然碰到这个点,你把他拿来,像曹雪芹他写大观园一样,这个点正好和那个时候当时那种社会,衰败它是投合了。经常是个人命运和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一旦达到,有的是有意识,有的是无意识,容易能写得好一些。
  邱晓雨:你举这个例子,《红楼梦》里面有一种衰败,而《废都》也有一个字,是“废”。
  贾平凹:嗯。《废都》基本写上世纪末的那个时候,写知识分子的一些心境的,精神状态。在当时写出来,一般人不愿意承认那个东西,谁也不承认,就包括知识分子,他也不承认,是我我也不承认。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也不愿意承认那些东西。
  实际上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冷静下来,就是那回事情,大家当时都对性的描写,那方面,关注的那方面,引起争论,当时写的还是有些早了,但是文学作品,不管是你对社会的感知,还是对人生的感知,我觉得一定要预见性,或者前瞻性,或者提前性的那些东西。
  邱晓雨:我想问,如果在生活里面,如果有一个人是庄之蝶,在你的身边,你会跟他做朋友吗?你怎么看待他?
  贾平凹:现在这种人也多得很,朋友吧还是可以交朋友的。你不能把家里人当成你自己,不能把亲戚当成你家人,也不能把朋友变成你家里人。朋友就是有个事情互相帮助,互相关照着,这就是朋友了。庄之蝶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很有趣味的一个人,生活作风那是他个人事情了,愿意干啥你干啥,与我无关了。现实生活经常有好多人,他本身就是很正经、正统的一个人,他对你也特别好,但是这个人老没趣味,你和他待在一块也难受,给你拿钱,送钱来,你就希望赶快把钱放下,你赶快走,因为他没啥意思。有些人明明知道,说来说去啥东西,就要占你便宜,但是他有意思,你还愿意来和他谈话。
  邱晓雨:你就让他占便宜?
  贾平凹:嗯。往往人就是这种毛病,就是觉得有意思,这个人有趣味,庄之蝶应该是有趣味的一个人,他有他的苦闷法。
  邱晓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他们的这种困境。
  贾平凹:对,对。
  一生为什么老受争议
  贾平凹:我为啥那个时候,把庄之蝶选择是个作家,因为有好多作者自己的一些体会,他的心灵感受,必须是作家的感受,那故事情节可以是虚构,那感情方面的,感受方面的,它绝对是真实的。
  邱晓雨:小说写得好了,特别容易乱真,很多人就会觉得,作家是不是就像你写的这样?当时下笔,你有没有这个心理负担?
  贾平凹:当时年轻、胆大,也不怎么顾忌那些东西。就害怕出来以后,西安有一套对照的,当时里边写的潼关,潼关是陕西一个县,那个县上的人也对照了一套人马。后来对照的人多了,有的时候说我写他的,问我要稿费的。现在好多人还在说,哪个原型是他。我写东西,多少都有一些原型,没有原型,它的根扎不住,比如说我写邱晓雨,叫邱晓雨吧?
  邱晓雨:我叫邱晓雨。
  贾平凹:比如我写邱晓雨,但是我写的故事,脑子里的故事不一定全部是你的故事,但是我脑子必须有你这个形象,然后把他两个人的故事放你这儿。如果没有你这个形象,就游离了,把别人的形象来套过来,就没处栽了,就没法管了,必须这有一个,其实只有你一个影子,大量是其他人的,所以文章是纯属虚构。
  邱晓雨:不管是不是虚构,你刚才提到那是你年轻的时候写的,当时人比较胆大,没什么顾忌。如果换作今天,这个题材还能写,你还会那么写吗?
  贾平凹:自己有一个体会,尤其是我在二三十岁的时候,爱写作得很,那见啥都有感觉,见啥都想写。现在50来岁,回过头来一看,再遇到年轻20多岁遇到那个事情,偶然有冲动,但一想也没啥意思,就不写了。在30多岁的时候,是最没有顾忌的。一生为什么老受争议,我一生一直在受争议,从我一开始写作就受批评。关键是有时写作我就不管那些东西,我反正把我怎么想的,我把它写出来就对了,《废都》基本上也就是这样。
  胆怯,善良,宽厚
  性描写的大胆程度,让《废都》成为当中惹人注目的禁果,但是并没有阻止它迅速风行为正版、盗版总数超过100万以上的畅销书目。我想过在《废都》里找一段典型的性描写,在这儿提供佐证,但是最终放弃了,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在节目里念出来。和我的心态相似,这里有一种中国社会文化心照不宣的回避。不过我更关注的是,作家在写下《废都》时,内心的煎熬。对于贾平凹来说,正是煎熬,而并不是商业的心态,产生出了《废都》的细密文字。1993年正月,贾平凹在《废都》的后记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没有儿子,父亲死后,我曾说过,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现在该走的未走,不该走的都走了,几十年奋斗的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了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着病毒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姓名,而名字又常常被别人叫着、写着、用着、骂着。
  这个时候,开始写这本书了。
  要在这本书里写这个城了,这个城里却已没有了供我写这本书的一张桌子。”
  学者季羡林曾经说过:“《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日本汉学家吉田富夫也曾评价:“《废都》是中国文学自‘五四’以来,第一部关于人本身的小说。”尽管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仍然不是完全同意以上的观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方框背后的废都其实绝非一片空白,关于这些框框的解读不禁其数,不过竟然没有一种像贾平凹下面提供的解释那么简单。
  贾平凹:在写的过程中,再受限制,他就写不出来了,哪怕写成以后再改。所以当时写的那性描写吧,当时就不想写完,但是还写了一部分。其实最后是出版社删了一部分,我也还删了一部分,但是当时我都要写了,不写,那一种真实感不能出来。删就删吧,删是另外的事情。一个植物就长吧,长成了,用刀子砍它的枝。你想本来是树,长个玉米杆那么大,那怎么成?
  邱晓雨:这本书,这些方框让你饱受争议。争议肯定是有人有好评,有人是批评。我特别想知道,你怎么定义自己?莫言说过一个词是“懦弱”,二月河说过一个词儿是“狡猾”,我不知道如果用三个词儿,你怎么定位自己?
  贾平凹:整个人生,我觉得我这个人胆怯,又善良。因为我对外部世界,实际上都是胆怯的,这恐怕是我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小时候因为在学校,中学、小学体育好的、会唱歌的这些学生容易出来。在小时候我又不爱唱歌,体育又不行,个子低,你打篮球也没有人给你传球,这些不行,你慢慢在学校就胆怯了。
  13岁的时候,我家庭就发生了政治变故,对人的精神压力那是无法想象,那是政治上、经济上一下子就人下人了。就像现在突然间,当然现在都没有这理了,现在就是枪毙一个人,家庭都不可能出现那种情况、那种政治压力。所以后来我在农村为什么当不了兵,参加不了工作,当民办教师也当不上。他是一个办法,就把你全部就卡死了,胆怯是那个时候遗传下的,但是我觉得我这个人有一点好是善良,还有就是宽容,宽厚一些,啥事我都能想开。比如说你骂我,你骂我,我一般也不骂你;你欺负我,就欺负,这也是当时无奈的一种社会把你变成这样子,这种心理一直贯穿到现在。
  ……
展开
目录

“作家与世界”系列图书总序
阿来:浮华时代之中的本真质感
历史本身的真相跟事实,总得有人把它说出来,现在我也想清楚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并不是为了讨谁高兴来活的,我们大概就是那种讨人不高兴的。
莫言:梦幻文字背后的现实足音
前几年我会说是请看我的《丰乳肥臀》,但是从2006年以后,我会改口了,我说你看一看我的《生死疲劳》,因为那里面我把我很多的个人的奥秘,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全部写出来了。
张贤亮:传奇足迹之下的不老青春
第一个,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恐惧的东西,因为恐龙已经绝种了。第二个,幸福是一种愉快,能够长期地保持愉快,就是幸福,所谓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者就是幸福的。
贾平凹:穿过笑骂评说,谁解真实心境
一生为什么老受争议,我一生一直在受争议,从我一开始写作就受批评。关键是有时写作我就不管那些东西,我反正把我怎么想的,我把它写出来就对了,《废都》基本上也就是这样。
韩少功:精神世界的山南水北
当然,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压力巨大,甚至价值观迷茫,也特别容易让人苦闷,让人不舒服,让人很容易愤怒。不过,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观非常清晰和稳定的时代,一切都由大人物安排好了,不需要我们思考了,难道就很有意思吗?我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吧。
张抗抗:河流般的岁月成长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社会承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我试图跳出知青文学的套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来反思自身,超越知青文学的局限。
迟子建:心灵在夜晚绽放的光芒
在你生活很不如意,或者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个写作的世界给予你的这种力量和安慰,超出了常人。所以我觉得这个写作的世界,跟大自然一样,对我是特别重要的。
后记  午夜的花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