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个人的阅读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5063214
  • 作      者:
    张颐武[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回望30年的中国流行阅读史,我们发现,30年来,国人的文化轨迹是通过流行阅读辐射出来的。由于流行阅读投射的是国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时代之阅读是国人的集体吁求和想像,所以,流行阅读与时代文化心理的变化紧密相关,是一部国人的“心灵史”。不仅如此,可以看到的是,国人的阅读生活受历史环境影响很大,则阅读体现的不仅止于时代文化心理,还是一部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史,社会变迁史和中国发展史。 从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的阅读,到上世纪90年代“物质”之阅读,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个体”之阅读,30年的阅读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人从计划经济集体中的一员解放出来,成为个体的人;这个个体的人从精神之解放,到具体应对个人的复杂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将这30年的流行阅读史,概括为一部“个人完成成长史”。
展开
内容介绍
    阅读究竟有没有用?阅读在_个人的生活历程中究竟起多大作用?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这些都是平凡人如你我,名人如张颐武、苏叔阳、王蒙、刘心武,包括余秋雨等人所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有时甚至引发激烈争论。读,还是不读,这已经是个问题。但事实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自觉与不自觉地,主动与不主动地阅读一些书籍。这些书籍也必将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深远的,是具有“一辈子不忘”的性质的。从所读书籍上,也必然能寻出一个人的思想成长过程的深刻痕迹,感受得到作者人生观形成的根本原因,甚至还可以捕捉得到情绪上的细微变化。这正是此系列丛书最大特点。本丛书每本题目相同,都叫《一个人的阅读史》,但作者不同,所阅读过的书籍也一定不同,所经历的人生感悟也一定不同,看世界的角度也必然不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系列图书之所以有出版价值的地方。我们普通读者这次可以真正走入那些名人的内心世界,看他们读什么书,听他们的内心独白,感悟他们对人生的真切感悟。本书讲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滋养:面对人生的书
A.读书从语言开始:《语文影及其他》
B.“读经”的两面性:经典的复杂意义
C.人生需要“钝感力”:励志小书的大哲理
D.《下流社会》:切入当下的人生境遇
E.“乐活”的文化价值
F.“熬”住人生
G.挥别百年:中国的新生
H.我们需要”梦想比回忆多”的精神
第二章  当代作家和作品:三个作家的记忆:巴佥、玉蒙、王朔
一、巴金
二、王蒙
三、王朔
第三章  想象的空间:和中国小说一起成长
A.关于《猫》
B.刘斯奋的《自门柳》
C.关于《沉沦》的感慨
D.远近之别
E.和时代拔河:王小波的价值
F.《无字》:生命的痕迹
G.发掘回忆:关于王安忆小说
H.《秦腔》一曲动地哀
I.感慨高行健
J.梁晓声的意义
K.从“硬”的边界进入:《狼图腾》的价值
L.中国梦的片断
M.冯唐的两本书:摆荡在欲望和嘲讽之间
N.空山不空
O.残酷青春的痕迹
第四章  世纪的“流年碎影”
A.天壤之别:王韬和刘恒
B.情何以堪
C.钏影楼中
D.无尽歧路
E.随风而逝
F.胡兰成的传奇
G.“落难”的感慨
H.东京故事
I.风中之烛
J.如梦沧桑
K.“检讨书”祭
L.岁月无情
M.难言乡隐
N.行走江湖
O.“80年代”的意义
P.风雨20世纪的背影
第五章  世纪思想的痕迹
A.召唤“新青年”的精神
B.“文艺复兴”再思
C.“狂飙时代”与现代中国
D.冯友兰的《贞元六书》的文化关怀
第六章  世界和我们之间
A.诺贝尔文学奖:三十年的传奇
B.德里达与我们:知己或陌生人
C.《崩溃》的意义
D.《哈扎尔辞典》的价值
E.《布尔加科夫文集》的启示
F.说《帝国》
G.看“花生”全集,怀念“花生”
H.自白的效用:耶利内克的启示
I.理论的趣味
第七章  和他人的书的对话:“序”里的意昧
A.《家族图谱》
B.展现“现代性”的矛盾
C.以摄影家的想象力赋予“中国”形象
D.《“看”/“说”》
E.女性内心世界的展开
F.张冲的《1977年以来喜剧电影研究》
G.朱家雄的小说
末章  一个人的生命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