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新潮社到北新书局<br> 就像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许多的历史伏笔一样,新文化运动又会成为以后许多事件的源头。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的创刊为标识似乎也在表明这次文化运动的现代方式与现代意义,而雨后春笋般的社团的成长亦是新文化运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如果要探究北新书局的创办,那就一定要追寻到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社团——新潮社。作为现代社团,新潮社的出版经历与思想令北新书局创办人李小峰受益匪浅。从新潮社到北新书局的路就是新文化知识分子从业余参与新文艺出版到专业从事出版的路,北新书局的出现不仅为新文学的传播提供了真正畅通的出版渠道,并且生动预告了l920年代末到l930年代新书业出版兴盛时期的到来。<br> 第一节 新潮社:五四青年知识分子掌握现代传媒的尝试<br> 加拿大多伦多学派鼻祖英尼斯在Empire and CoITonunications (《帝国与传播》)一书中指出:“知识的垄断是由出版公司在一定程a<br> 度上同大学合作建立起来的。”①在掀起新文化运动、摧毁旧有文化传统的同时,现代知识分子注意到了对新文化话语权的掌握问颗。大学与现代出版传播机构顺理成章地成为关注重点,于是新潮社匕演了一幕大学与出版相遇时的现代文化悲喜剧。<br> 蔡元培于l917年1月4日正式出掌北京大学,随即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其在‘五四运动’发挥的重要性,不下于陈独秀之创办《新青年》”。①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崇尚自由主义”,通过具体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援引思想先进、用心改革文化教育和致力整顿社会风气的志士,自是蔡元培和陈独秀在北大初期用人的重要倾向”。②蔡元培任用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许多新知识分子受聘任职。《新青年》也随之迁往北京,从第3卷起在北京编辑出版。围绕着北京大学文科和《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力量形成了④。具有新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通过《新青年》这个重要媒介向全体民众发言,从而将新文化运动引向深入。受此影响,北京大学的学生们组织了颇有活力的新潮社,并尝试着进入现代出版场域。<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