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图书市场需求:容量、特征与问题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在以满足需求、实现有效供给为目的的体制下,任何一个产业的成长显然都会受到市场需求量(即所谓市场容量)的限制。如果产业总供给明显少于产业总需求,那就会造成产业性的供给短缺;反之,则会导致产业供给能力的严重过剩。当然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产业的经验表明,尽管厂商或是产业性的创新努力有过刺激需求增长的成功案例,但就普通性而论,主导市场容量扩张的依旧是需求者自身,来自供给方面的努力的影响似乎永远是第二位的、有限的。因此,对任何一个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和程度以及所谓资源配置效率的变迁来说,市场需求特别是市场容量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前提。
1.1 图书市场需求形成的一般机理:理论与经验
图书出版业的市场需求乃是顾客对图书产品的需求,大部分属于居民消费需求。几乎与所有的消费品一样,图书出版业的市场需求既是居民对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需求的具体表现,又受到居民支付能力和偏好的影响。另外,也有小部分图书本质上属于投资品,如各类所谓专业图书和专业工具书,顾客购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进专业技能。
1.1.1 图书需求的形成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次需要学说。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类不同的需要又演化为五种与生活水平高度相关的五个层次的需要:①生存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②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和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③社会需要,包括友爱和归属的需要。④尊重需要,即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