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印版画
木版印刷至少在唐代已较普遍,现存有唐代印版的佛经和佛像。宋代更有进一步发展。仁宗时曾命画院待诏将其所画的龙树菩萨摹绘雕版印施(《图绘宝鉴》卷3)。还命画院待诏高克明等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盛德之事,画成图画,共有100件盛事,分为10卷,由学士李淑等加以编次,由仁宗写了自序和赞,“镂板印染,颁赐大臣及近上宗室”(《图画见闻志》卷6)。在市场上,岁节时“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等”,“时节即印施佛像”(见《东京梦华录》卷10、3)。司马光死后,“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四方皆遣购,画工有致富者”(《云谷杂记》)。北宋京师的木板印画为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滥觞。
阁帖与书学
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对文化摧残严重,宋初书法“字势轻弱,笔体无法,凡诏令刻碑,皆不足观”(《宋朝事实类苑》卷50)。宋太宗酷爱书法,用心购求古代墨迹,于淳化三年(992年)命翰林侍书王著摹刻100名书法家,419帖,用枣木板刻印,澄心堂纸精拓装裱成册,凡大臣登二府(中书省、枢密院)者赐给一部,因刻于淳化年间,称为《淳化秘阁法帖》由于是皇室珍秘,当时极负盛名,被称为法帖之祖。但王著鉴别不清,有很多伪作,徽宗大观年时又重新更定编次,刻石于太清楼下,称《大观帖》。由于帝王的倡导,各地翻摹续辑成风,陆续出现《修内司帖》、《谭帖》、《绛帖》、《泉州帖》等多种。帖学成为宋代的风尚。在帖学盛行中,太宗还在东京设御书院,将当时较有名的书法家选拔到东京,给以官职,使书风大有改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