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新闻改革不仅仅在栏目创办、播出时间以及播出技术层面展开,关键的改革还在于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电视新闻传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一些研究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向大众传媒本质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平民化理念的践行,使平民百姓成为新闻媒介报道的主角,集中地体现在媒介视点由单一的“意识形态”话题向日常生活的“市民社会”的转向,并由此使新闻传播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在报道思路、新的栏目或节目的创意设计与风格定位上凸显出一种“平民化趋势”。电视新闻报道向世俗生活靠拢的趋势,顺应了老百姓渴望获得更加贴近自己日’常生活、更加符合自己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的高质量视听信息的愿望,顺应了市民阶层对媒介亲和力的普遍要求,这是对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统领下媒介“权力话语”的深刻变革。自1993年《东方时空》开创了平民化新闻节目的先河以来,渐渐形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平民化风潮。全国各地平民化新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平民化理念也走过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历程。所谓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就是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对平民立场的认同。据喻国明教授2000年对北京市电视观众收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新闻类节目吸引观众非常重要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能反映群众呼声和意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