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2895
  • 作      者:
    (新加坡)卓南生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卓南生,1942年生于新加坡,早年在新加坡华中和南洋大学受教育。1966年负笈东瀛攻读新闻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新闻系,后获立教大学社会学(主修新闻学)博士学位。留日期间,曾不断为新加坡报章撰写东京通讯。1973年返回新加坡,就职于《星洲日报》,负责撰写社论与国际时评,此后就一直参与主持华文报笔政。历任《星洲日报》社论委员兼执行编辑、《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社论委员兼东京特派员。1989年转入学界,应聘为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教授。1994年起任教于日本京都龙谷大学,现为该校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
    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作者就与中国学术界有密切的交流,近年来更常到各大学讲学。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及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顾问。
    作者从事日本与亚洲问题的评论和研究40年,主要中文著作有:《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全3卷)、《中日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合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日本告别战后-亚太新格局与日本的舆论导向》、《大国梦与盟主论-总保守化的日本政治与外交》、《日本政治评论二十年》、《汉城20年风云录》、《日本的政治斗争》、《国际问题纵横谈》、《从东南亚看日本-一个报人的观察与体验》、《从星洲13报看星洲五十年》(编)。
    主要日文著作有:《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论》、《东亚与日本社会》(合著)、《现代国家与移民劳工》(合著)、《高度信息社会的传播》(合著)、《中国近代新闻成立史1815-1874》、《围墙里的日本国际化》、《现代的锁国-从亚洲看到的日本真相》。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各报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与此同时,其报道模式、评论态度、新闻价值的判断与取舍、版面的策划与栏目的“划一性”,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种“划一性”,再加上各大报纸及各电视台狂轰滥炸式(日本人称之为“集中豪雨”式)的、倾向于煽情渲染式的激情报道手法,使得日本国内某一时期某种话题和热潮接连不断地出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论
    第一章 日本大众传媒东南亚报道的特征与基调
    一、战前报道的背景和特征
    在探讨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大众传媒对东南亚问题报道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日本人在占前与战争期间对东南亚的基本概念,也有必要回顾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史。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辨清日本当局对东南亚的定位及其相关国策的变化,进而探讨大众传媒在上述背景下被赋予的任务和使用。
展开
目录
总论:日本的亚洲报道往何处去?
第一部分: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论
第一章 日本大众传媒东南亚报道的特征与基调
一、战前报道的背景和特征
二、战后报道的背景和特征

第二章 日本战前“南方报道”与战后“东南亚报道”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一、战前“南方报道”的任务及其旗手
二、战后“东南亚报道”的空白期与特征
三、小结

第三章 战后日本的华侨与华人论——日本传媒与专家论调分析
一、“华侨论”无法打破框框的背景和因素
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侨论”的特征与变化
三、后冷战的“中华势力论”与“华侨、华人论”

第四章 从留学生问题报道看日本传媒的“内部国际化”观
一、“10万名留学生计划”提出的背景
二、日元增值与大众传媒报道
三、孟加拉青年“饿死事件”带来的冲击
四、营造“官民一体的救援氛围”
五、“王小玲事件”和“上海事件”之后的媒体报道特征
六、从“可怜论”到“出外挣钱论”
七、结束语-令人质疑的“内部国际化”报道态势(补记)

第五章 开国乎?锁国乎?-引发“国民大辩论”的外劳输入问题
一、“国民大辩论”所论何事?
二、漠视战前“强制劳工”与“海外雄飞”的史实
三、20世纪70年代-围绕“研修生”制度的争议
四、20世纪90年代-虚虚实实的“开国”与“锁国”的争论
五、传媒报道与评论的倾向及特征
六、小结:焦聚“研修生”所含的意义(补记)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与日本舆论动向,日本传媒对江泽民访日的反应
一、后冷战的亚洲格局与日本“中国观”的变化
二、江泽民访日前夕中日的争执
三、江泽民访日期间日本媒体的反应
四、日本传媒如何诠释北京的“历史情结”?
五、中日关系往何处走?

第二部分:从亚洲看日本的变与不变
第七章 战后日本的亚洲政策与日亚摩擦
第八章 从亚洲的角度看日本的”海外派兵“论-海湾危机与日本舆论去向分析
第九章 从鼓吹“雁行论”别担忧“日本虚无论”-“日本模式”的反思和启示
第十章 日本的“常任理事国梦”与舆论诱导
第十一章 从“小泉现象”看日本政治的变与不变
附录一、座谈:日本与亚洲·世界的对话与沟通
附录二、时评:从安倍政权的开场闭幕到福田内阁的诞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