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少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对各民族文化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是各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行用(包括试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傣文、锡伯文、壮文、苗文、彝文、布依文、侗文、哈尼文、傈僳文、佤文、拉祜文、纳西文、景颇文等。此外还有在历史上创制和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后来不再使用或基本上不再使用,如怯卢字母、焉耆一龟兹文、于阒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满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东巴文、哥巴文、方块壮字、白文、尔苏沙巴文、满文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在各历史时代,对该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少数民族文字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交际、传播知识和文化交流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示出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形成并保存下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在中国境内,历史上先后创制或使用过三十多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形成了种类多样、数量惊人、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古籍文献。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是关于研究“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藏文大藏经的翻译、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等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