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61024
  • 作      者:
    史金波,黄润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史金波,1940年生,河北省高碑店人,1962年中央民族学院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不少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这不仅对各民族文化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字,是各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行用(包括试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傣文、锡伯文、壮文、苗文、彝文、布依文、侗文、哈尼文、傈僳文、佤文、拉祜文、纳西文、景颇文等。此外还有在历史上创制和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后来不再使用或基本上不再使用,如怯卢字母、焉耆一龟兹文、于阒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满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东巴文、哥巴文、方块壮字、白文、尔苏沙巴文、满文等。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在各历史时代,对该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各少数民族文字在加强和完善社会交际、传播知识和文化交流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示出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形成并保存下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在中国境内,历史上先后创制或使用过三十多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形成了种类多样、数量惊人、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古籍文献。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是关于研究“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藏文大藏经的翻译、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族群称为夏或华夏,其社会发展较快,力量强大;而周边的族体被称为“四夷”,社会发展较慢。在殷商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中,都有关于中原族体和周边族体历史的记录。如认为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周王的先民是夏人的一支,杂居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夏族从黄河中下游向东北、西北、西南延伸。
    殷商时代,中原地区已使用甲骨文。甲骨文距今约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用于统治者占卜吉凶,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以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期间的王室遗物,因出土于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记载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甲骨文已具备“六书”的汉字构造法则。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也叫钟鼎文,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战国时期,又有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这一时期的帛书和大批竹木简。甲骨文、金文、帛书、竹木简,主要是书写材质的变化,文字本身随着文化的发展、材质的改变也不断规范和进步,但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没有改变。这些是中国早期的珍贵的汉文古籍文献。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滥觞
第一节  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前的记事方法
第二节  彝族文字的创制和早期文献
一  彝族和彝文的创制
二  早期彝文文献
第三节  怯卢字文献
一  鄯善国和怯卢字
二  怯卢字文献
第四节  焉耆-龟兹文文献
一  龟兹、焉耆国和龟兹-焉耆文
二  焉耆-龟兹文文献
第五节  隋唐以前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二章  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序幕
第一节  于阗文文献
一  于阗王国和于阗文的使用
二  现存的于阗文文献
第二节  粟特文文献
一  粟特人和粟特文字的使用
二  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发现的的粟特文文献
三  摩尼体粟特文
第三节  突厥文文献
一  突厥汗国和突厥文
二  突厥文文献
第四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王国和回鹘文
二  早期回鹘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吐蕃王朝和藏文的创制
二  藏文大藏经的翻译
三  医学文献的编纂
四  敦煌发现的藏文文献
五  藏文书籍的特殊装帧形式
六  古代的金石铭刻和简牍
第六节  隋唐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三章  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的发展
第一节  契丹文文献
一  契丹文的创制及汉籍的翻译
二  契丹字碑刻文献
第二节  西夏文文献
一  西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
二  翻译中原地区的典籍
三  西夏撰著的书籍
四  西夏的刻本文献
五  西夏的活字本文献
六  西夏的写本文献
七  西夏文碑刻等金石文献
八  西夏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节  女真文文献
一  女真文的创制
二  翻译汉文书籍
三  现存的女真文文献
第四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文文献的编译
二  回鹘文的雕版印刷
三  回鹘文的活字印刷
四  喀喇汗王朝的回鹘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佛教经典的继续翻译
二  世俗文献的撰著
三  西夏地区的藏文刻本文献
第六节  傣文文献
一  傣族文化和傣文的创制及使用
二  傣文文献的特殊载体
三  傣文大藏经
四  傣文世俗文献
第七节  纳西东巴文的创制
一  纳西族和东巴文化
二  纳西东巴文的创制
第八节  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文字文献特点

第四章  元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繁荣
第一节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
一  蒙古族和回鹘式蒙古文的创制
二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
第二节  八思巴字文献
一  八思巴字的创制与使用
二  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献
三  八思巴字碑铭
第三节  回鹘文文献
一  回鹘文文献印刷的发展
二  回鹘文宗教和世俗文献
第四节  察合台文文献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文献及目录的编著
二  世俗文献的撰著
三  藏文文献的刊本
第六节  西夏文文献
一  蒙古时期刊印西夏文佛经
二  元代刊印西夏文大藏经及单部佛经
三  西夏文活字版佛经
第七节  元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五章  明代民族文字文献的延续
第一节  四夷馆和《华夷译语》
一  四夷馆的设立和组织机构
二  四夷馆的日常事务
三  四夷馆编纂的《译语》
第二节  蒙古文文献
一  明代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
二  明代官方编纂的蒙古文文献
三  明代蒙古地区蒙古文文献
第三节  察合台文文献
第四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大藏经的继续编辑和刊印
二  个人著作大量编撰
第五节  彝文文献
一  彝族的发展和彝文的使用
二  彝文书籍的编撰
三  木刻本文献
四  文献的质料和装帧
五  文献传播的特殊地点和方式
六  金石资料
第六节  其他民族文字文献
一  女真文文献
二  西夏文文献
三  回鹘文文献
四  傣文文献
五  方块白文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第七节  明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第六章  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节  四译馆及其编辑的《译语》
第二节  满文文献
一  满族的兴起和满文的创制、使用
二  满文文献的滥觞
三  满文官刻图书的发展
四  满文官刻图书的繁荣
五  满文官刻图书的鼎盛
六  满文官刻图书的式微
七  满文坊刻本
八  满文抄本
九  满文档案
十  满文碑铭
第三节  蒙古文文献
一  蒙古文文献的编纂
二  蒙古文文献的版本和印刷
三  蒙古文档案和铭刻
四  托忒蒙古文文献
第四节  察合台文文献
一  文学作品
二  史学和其他作品
三  翻译作品
第五节  藏文文献
一  藏文大藏经的雕刊高潮
二  丰富多彩的世俗著作
三  德格印经院
第六节  纳西东巴文和哥巴文文献
一  纳西族的发展和东巴文文献的类别
二  东巴文文献
三  东巴经的版式、收藏与传播
四  哥巴文和玛丽玛萨文、阮可文文献
第七节  彝文文献
一  综合类典籍《西南彝志》的形成
二 史书的继续编写
三  文学类典籍整理
四  医书和字汇书的编写
五  继续雕版印刷
六  碑刻
第八节  方块壮字文献
一  壮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 方块壮字
三 现存的方块壮字文献
第九节  其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
一  傣文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二  水书文献的编写和流传
三  尔苏沙巴文文献
第十节  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的特点
中国历代良族古文字文献大事记
参考著作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