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分析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本书将简称为“软考”)已经迎来了20周年的纪念,该考试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由于软考证书的含金量很高,因此它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但是,正因为含金量高,所以软考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1.1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简介
本节就软考的历史、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考试适合的人群做简单的介绍,使读者对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能有大致的了解。
1.1.1 软考简介
软考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国家级考试,是我国IT行业的考试第一品牌,有“IT国考”之称。其目的是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
软考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施了20年,到2008年为止,累计参加考试的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由于其权威性和严肃性,该考试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并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各类IT人才的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国人部发[2003]39号),软考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统一规划。通过考试获得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从获得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后,不再进行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因此,这种考试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考任何级别不限学历和资历条件,考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专业情况和水平选择适当的级别进行报考。
软考分5个专业类别,分别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每个专业又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中级资格(工程师)和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对每个专业、每个层次,又设置了若干种资格考试。
软考每年组织两次,每年上半年(一般在5月份)和下半年(一般在11月份)考试的资格不尽相同。大部分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初级与中级资格考试一般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分别考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两个科目),高级资格考试分上午一场(综合知识科目)和下午两场(案例分析科目和论文科目)。大部分科目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信息处理技术员应用技术科目需要上机考试。同一级别的各个科目全部及格才能合格。
信息系统监理师是2005年5月开考的一个新级别,属于信息系统方向的中级资格,对应的职称资格为工程师。
1.1.2 考试内容和形式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分为两个科目,分别是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础知识在上午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内容涉及信息系统建设、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安全性知识、标准化知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计算机专业英语,以及信息系统监理专业知识等。试题形式为单项选择题,一共75道选择题,每道试题1分,满分为75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用技术在下午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内容涉及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监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的测试要求与方法技术、信息化工程监理综合应用实践与趋势等。试题形式为问答题,偶尔也会出现填空题和选择题。一般有5道试题,每道试题15分或20分,满分为75分。
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的合格标准一般为45分,即两个科目均需达到45分。任何一个科目低于45分的,都为不合格。
1.1.3 适合人群
从2004年起,软考已经正式成为了“以考代评”的职称资格考试,也就是说通过了本场考试,可以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称资格证书,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从1.1.2节的考试内容与范围的分析中,读者也会发现整个考试内容知识结构完整而系统化。这对有志于成为信息系统监理专业人才的读者来说,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化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实现“以考促学”,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适合于以下人群。
(1)专业的IT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信息系统建设专业人员。首先,通过考试可以获得职称资格。其次,又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提高水平。根据《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师资格管理办法》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凡是从事信息系统监理的人员必须通过信息系统监理师的考试,持证上岗。
(2)有志成为信息系统监理师的学生、爱好者。由于信息系统监理考试比较系统化,能够贴近应用,并且比较通用化,因此是这类人员的首选。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实践经验缺乏,对于这样的考生而言,下午的考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2 考试知识点分析
本节把历次考试试题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使读者对考试知识范围和重点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理解,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2.1 上午考试知识点分析
到2008年5月止,信息系统监理师一共进行了7次考试,各次考试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分别如表1-1~1-7所示。
以下为对表1.8的几点说明。
(1)在上午考试中,非监理知识占58%左右。
(2)2005年5月多媒体技术考了3分,2005年11月多媒体技术考了4分,从2006年开始已经不考(考试大纲中也没有相应的考点)。因此,本书不讨论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知识。
(3)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2005年5月出现2分,2006年5月出现4分。因此,本书把这部分知识合并到软件工程考点中,统称为“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
(4)在项目管理知识方面,因为大致的管理领域和监理的相关领域是相通的,而关于这方面的专门试题也只出现过3次,每次1分,考查的知识为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因此,本书把这部分知识合并到监理概论中。
(5)变更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沟通协调知识考得比较单一,且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沟通协议方面的知识考得很少。变更控制知识主要出现在下午,侧重对变更流程的处理。因此,本书把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合并到监理概论中。
(6)由于知识产权、标准化、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知识主要考查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在本书的讲解中,把知识产权、标准化、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等知识点归纳到法律法规范畴进行分析。
(7)上午考试中英语试题占5分,考查的趋势偏向于专业术语的名字解释,建议考生平时多阅读学赛网IT英语频道(http://ite.educity.cn)的文章,掌握专业术语的英文含义。在本书中,不再设立专门的章节来讨论英语考试问题。
1.2.2 下午考试知识点分析
历次考试中下午试题的考点总结如表1-9所示。
以下为几点说明。
(1)从表1-9中可以看出,几乎每次都考的考点有:招标过程、合同分包、净现值的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挣值分析、网络计划图的计算、进度控制的措施、变更处理的流程和软件测试。因此,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
(2)在本书的讲解中,不再区分上午考试和下午考试,而是把知识点合并到一起进行讲解。对于同一个考点,相对来说,上午考试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直接考查,下午考试则侧重于把理论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1.3 考试复习要点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可以得出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每次考试的试题基本上都围绕着这些考点来命题。因此,命题中知识重复的比例和概率都很大。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辅导和培训的经验,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应该从宏观的层面上掌握考试的脉络。本书的宗旨就是对经常考查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精讲,因此考生使用本书进行复习将能够确保针对性。
(1)辅导教程是基础。考生应该紧抓试题分布要点,针对自己的弱点,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并且应该通过阅读《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辅导教程》(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来加强自己的弱项。该辅导教程完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逐一落实到相关章节中。
(2)视频教程是核心。希赛教育《信息系统监理师视频教程》和《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串讲视频教程》由希赛顾问团具有丰富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监理经验的专家编写和录制,该教程对考试所涉及的重要考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确保考生对各章知识脉络和内容了然于胸。在视频教程的讲解过程中,采用了“理论+实践经验+例题解答”的方法,整个课程生动、风趣,可学习性极强。
(3)历年试题是重点。通过练习往年的试题,对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反复练习,借助《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与题型练习》(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组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解析视频》(希赛教育视频教程)来帮助自己进行消化。在学赛网(http://www.educity.cn)的“在线测试”频道,考生可以对历年试题进行在线测试,以帮助建立考试的感觉。
(4)希赛辅导是保证。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有6年的软考辅导经验,厚积薄发,能有效地帮助学员通过考试。希赛教育拥有权威的师资,实行个性化辅导和家教式服务,老师为每一位学员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批改作业。希赛教育有自成体系的辅导教材和资料,使学习更具系统性,辅导更具针对性。学员在学习和备考的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线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在线解答。同时,学员可以通过练习高质量的模拟试题,查漏补缺,发现自己的弱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确保通过考试。
第2章 计算机技术基础
信息系统监理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系统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和系统可靠性等。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计算机系统功能、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计算机系统与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概念。
本章的内容比较杂,平均分数在7分左右。从往届考试试题来看,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主要考查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性能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2.1 考点分析
本节把历次考试中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的试题进行汇总,得出本章的考点,如表2.1所示。
根据表2-1,可以得出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考点主要有以下4个。
(1)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DOS命令的使用、Windows的文件系统、Windows和Linux的比较、Windows基本操作、UNIX系统、目录结构、目录共享、管道和虚拟存储器等。
(2)计算机组成:包括数字编码、内存编址、RAID、接口设备、物理内存、小型机、Cache、存储容量和USB等。
(3)计算机体系结构:包括RISC、阵列机特性、多处理系统互连及流水线计算机等。
(4)性能评估:包括系统可靠性、容错、指令周期、响应时间与吞吐量等。
在本章的后续内容中,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个进行讲解。
2.2操作系统
在操作系统方面,主要考查操作系统的功能、DOS命令的使用、Windows的文件系统、Windows和Linux的比较、Windows基本操作、UNIX系统、目录结构、目录共享、管道和虚拟存储器等,其中考得最多的是Windows的文件系统。
2.2.1 操作系统的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的功能分成5大部分,即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这5大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和控制程序的执行,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和良好的运行环境。
(1)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实质上是对处理机执行时间的管理,即如何将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给每个任务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2)存储管理:实质是对存储空间的管理,主要指对内存的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内存扩充、地址映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的定义。
(3)设备管理:实质是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其中包括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分配和启动、完成和回收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设备独立性和虚拟设备。
(4)信息管理(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
(5)用户接口(作业管理):命令接口、图形接口、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软件开发人员的惟一接口,开发人员可利用它使用系统功能。操作系统核心中都有一组实现系统功能的过程(子程序),系统调用就是对上述过程的调用。包括任务管理、界面管理、人机交互、图形界面、语音控制和虚拟现实等。
2.2.2 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可以分为网络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及分布式操作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机构把独立、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一种网络。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网络软件,能在网络协议配合下,实现资源共享,并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等功能。
(2)分时操作系统。指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系统把主机分为若干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占用一个时间片,各用户按一定顺序轮流占用主机。分时的时间单位叫做时间片,即允许一个终端用户占用CPU的时间长短。分时系统的基本特征为同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UNIX和XENIX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3)批处理操作系统。指用户将机器要做的工作有序地排在一起形成一个作业流,计算机系统自动地、顺序地执行作业流。批处理系统中,人和计算机不再交互信息。批处理系统又分为单道批处理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4)实时操作系统。它一般为专用机设计,是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的统称。实时控制用于生产过程控制,导弹发射控制等。实时处理指计划管理,情报检索和飞机订票系统等。实时系统的特点是响应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5)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拥有多台计算机并且各台计算机无主次之分,系统资源共享,任意两台计算机可以交换信息,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来完成一个共同任务。它主要用于分布式系统资源的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