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形日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43700
  • 作      者:
    汤祯兆著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从Kawaii精致美学原则到Cosplay,从迷恋Lolita到化身电车男,从日本的村上到我们的春树,冷观日本,侧击香港。
  御宅族、蛰居族、暴走族、单身寄生族等当前日本至潮的新生族群,今日不难发现总有一两个在你我身边,悄悄登陆。是谁发明这些名词?是谁在使用它们去总结纷杂多端的社会趋势?汤祯兆站在华人的角度,在这一系列的命名上再次替它们所指涉的现象注入了崭新的意义。”《整形日本》是一个了解日本流行文化的路标,从书中,我们不单读到了一个似乎熟悉实则陌生的日本,我们还能借鉴这个当代亚洲第一文化输出大国,思考中国自己的路向。
  “《整形日本》是一个了解日本流行文化的路标,这个路标因人而异能是竖立在高速公路上的,也可能是歪歪斜斜地挂在一条很小的巷子里的同时也有可能是印到人的心灵里去的。”
  ——毛丹青
  “‘御宅族’、‘腐女子’、‘Cosplaylay’、‘纯爱’、‘萌’,是谁发明这些名词?是谁在使用它们去总结纷杂多端的社会趋势?汤祯兆站在华人的角度,在这一系列的命名上再次替它们所指涉的现象注入了崭新的意义。”
  “读《整形日本》,我们不单读到了一个似乎熟悉实则陌生的日本,我们还能借鉴这个当代亚洲第一文化输出大国,思考中国自己的路向。”
  ——梁文道
展开
作者简介
  汤祯兆,作家。香港人。作品有《变色》、《日剧最前线》、《AV现场》、《命名日本》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御宅族、蛰居族、暴走族、单身寄生族等当前日本至潮的新生族群,今日不难发现总有一两个在你我身边,悄悄登陆。
  从“萌”之趣都到移民城市,从老龄社会到下流社会,纷繁迷幻的社会万象后面是清晰的文化观察。《整形日本》在发掘东洋人潮型的同时,一路上追踪他们每日出没的至圣朝拜地,标志出另一番文化写实风景。
展开
精彩书摘
  《枕草子》有多可爱?
  如果要为Kawaii寻根,我想与《源氏物语》齐名的日本古典名著《枕草子》或许可提供出答案。平安时期的清少纳言便曾开宗明义指出“凡是细小的都可爱”,而且《可爱的东西》一章不断以稚趣作为说明的例子:“三岁左右的幼儿急忙地爬了起来,路上有极小的尘埃,给他很细致地发现了。他用很可爱的小指头撮起来给大人看,实在是很可爱的。留着沙弥发的幼儿,头发披到眼睛上边来了也并不拂开,只是微微地侧着头去看东西,也是很可爱的。”换句话说,日本传统美学观念中对“可爱”的鉴定,早已包含及孕育出对细小及童稚的Kawaii意识。
  所以当把时空跳接到现代时空后,从西方角度尝试入手理解Kawaii文化时,便很难不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我们会对日本的航空公司ANA将巨型的宠物小精灵(Pocket Monster)作为波音747的机上图饰而瞠目结舌,又或是对Hello Kitty Homme的男装广受欢迎而大惑不解,然而又会对以此作为耀眼的营商理念深感佩服,继而希望进一步查明背后的成功因素。
  玛丽?罗奇(Mary Roach)1999年12月在《wired》上发表的《可爱企业》(cute Inc.),仍然甚具代表性及影响力,此后更被反复引用于相关论题的研究文章。可惜她的文章对我来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粗疏之处。首先,她从没有细察上文提及Cute与Kawaii在不同语境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她把Kawaii处理成一独立存在的文化现象,反而忽略了它与日本文化不同层面的互动关系。
  美少女多面体
  《可爱企业》引用沙伦?金塞拉(Sharon Kinsella)的说法,认为Kawaii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源头为当年有一股热潮,就是当时的日本少女流行模仿孩童字体写信,而且迅速蔚然成风。据说到了80 年代中,至少有超过五成12至18岁的少女皆以此作为行文的用字风格。继而杂志及广告界等均留意到其中的市场潜力,所以把这一股风气扩展为服饰、谈吐及表现均追求孩童化的人造时尚,出现了所谓的“扮孩子”(Burikko Suru)一词。
  ……
展开
目录
序一 了解日本文化需要一个醒目的路标
序二 汤祯兆的日本命名学
1 日本样本
1.1 Kawaii的前世今生
1.2 Kawaii再袭击
1.3 COSplay——孤寂及自由种种
1.4 由Kidult到Parasite Single
1.5 “单身寄生族”的去向
1.6 由“隐蔽青年”到“蛰居族”
1.7 《电车男》——Otaku完全手册
1.8 “御宅族”的混种变身
2 问题世代
2.1 “暴走族”的越界梦——游戏精神的受压
2.2 日本青年真的是妖怪吗?
2.3 富裕社会的“流浪族”群
2.4 当村上春树遇上吉本芭娜娜——《迷失东京》的秘密议程
3 述异城市
3.1 “萌”之趣都——秋叶原的变身历程
3.2 日本人的梦幻避难所——“游园地”
3.3 日本列车的文化想象
3.4 移民城市成不了多元城市——东京的“外人”漂流记
3.5 郊外神话的梦醒时分
4 文化惊奇
4.1 后现代的“纯爱”浪潮
4.2 求爱的天空——日本的手机新文化
4.3 影像中的青春误鸣
4.4 迎接超高龄社会的来临
4.5 日本的“下流社会”化
5 回转村上
5.1 从日本的村上到我们的春树
5.2 《舞、舞、舞》的自我嘲讽
5.3 限界及其以外的可能及不可能性——关于《国境之南·太阳之西》
5.4 发条鸟的易容术
5.5 我们都在跳舞——停不了的探戈
5.6 如何面对自己的阴影——由《地下铁事件》与媒介关系谈起
5.7 由Tourist变成Traveller——村上春树的旅游写作
5.8 村上年代结局——历史洪流中的文本游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