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on the theory and criticis of james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3472
  • 作      者:
    李世涛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世涛,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出版了《通向一种文化政治诗学》、《问题与立场——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辩》(合著)等;参与完成多项国家、部级课题,独立完成一项文化部青年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获得过国家级、院级科研奖项;主编学术丛书一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以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时空研究、“文化研究”、现代性、全球化、乌托邦、马克思主义、政治等领域的探索,分析了这些文化理论之间、文化理论与批评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兼及全球化、新马克思主义、乌托邦、左派政治等“变革前景”。《重构全球的文化抵抗空间:詹姆逊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立足于国际文化研究的背景,结合中国文化研究的实际,系统而集中地研究了詹姆逊的文化理论与批评,其思想资源、研究方法、研究特点和得失,并分析了某些文化理论、批评对中国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三组命题,恰好构成一幅詹姆逊针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认知地图。据我所见,国内学界迄今尚无一本书如此系统地考察詹姆逊近二十年来的文化理论;或者说,詹姆逊自其1984年“文化转向”以来,他对欧美学界最突出的理论贡献,首次在中国学界受到了集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主体和经验方式,这都使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有了新的特质。如果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相比较,这些特征会显得更为显著。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在深度的削平、历史感的断裂、主体的消逝、情感的丧失。
    深度的削平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文艺打破了五种深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把内部与外部相区别的阐释模式。这种模式将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孤立起来看待,如研究文学时设定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第二种模式是辩证法对现象和本质的区分,表里对立的预设使人们倾向于抛开现象、感性的东西,去寻找深层的本质(或规律),从而忽视了对现象和感性的开掘。出于克服这种思维弊端的需要,后现代主义文艺专注于事物的表层,认为现象即本质,反对本质的霸权地位。后现代主义文学专注于文本的表层,拒绝挖掘文本的象征、寓意层面和文本背后的意义。第三种模式是弗洛伊德的表层一深层心理分析模式,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这种观念,即深层压抑反映人的心理真实,反对去寻找受压抑的文本的深层内容。第四种模式是存在主义的真实与非真实、异化与非异化、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区分。后现代主义文艺不承认人能够找到真实、确定性的观念,人迷恋并追求确定性是无视生活变化的幻想,对自我分裂的认同导致了对异化观念的怀疑和抛弃,原本就没有真正的自我,更谈不上表现真正的自我了。第五种模式是索绪尔式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能指与背后的意义相对应。这种区分的消失意味着文本只是能指的无穷的游戏,以及文本深层意义的消失。①深层模式的消失在作品上表现为具体文本的不可解释,文本只涉及经验,阅读便意味着去体验这些经验。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第一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介入
第二节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运作
一  作为历史分期的后现代主义
二  作为“文化主导”的后现代主义
三  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变迁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阐释
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社会基础
二  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
第四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评判
第五节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局限

第六节  作为后殖民批评的“第三世界文化批评
一  “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意义
二  “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的困境和局限
三  中国“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的选择

第二章  詹姆逊的时空研究
第一节  时空变迁:从现代到后现代
第二节  从“超空间”到“认知测绘
第三节  詹姆逊时空理论的运作
第四节  詹姆逊时空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第三章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
第一节  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实践
一  文化观察方式及批评方法的调整
二  影视批评:以大众文化批评的视角
三  建筑文化批评:探求风格变化的原因及中介

第二节  詹姆逊视野中的文化研究
一  从学科发展看“文化研究”的合法性
二  阶级?种族?性别?身份
三  理论旅行?学院政治?权力分析
四  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立场

第四章  詹姆逊的现代性研究
第一节  詹姆逊的西方现代性研究
一  现代性理论的谱系
二  詹姆逊现代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  没有现代,何有现代性
四  现代性与意识形态
五  詹姆逊现代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六  从中国问题出发寻求外来理论与本土实践的最佳结合

第二节  詹姆逊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研究
一  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观
二  现代主义与帝国主义
三  现代主义文艺的意识形态分析
四  作为现代主义延续的后期现代主义文艺

第五章  詹姆逊的全球化研究
第一节  全球化论说:重建抵抗资本主义扩张的全球空间
一  理解全球化:哲学的视角
二  社会领域的全球化
三  全球化的再现
第二节  詹姆逊全球化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  詹姆逊全球化理论的启发意义

第六章  詹姆逊的乌托邦研究
第一节  乌托邦的变迁
一  乌托邦的起源与发展
二  乌托邦的衰落
三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乌托邦

第二节  乌托邦的多元之维
一  乌托邦的性质
二  乌托邦的二元对立
三  乌托邦的分类
四  作为机制的乌托邦
五  作为方法的乌托邦

第三节  多元格局中的乌托邦
一  乌托邦与宗教
二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三  乌托邦与政治
四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五  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
六  乌托邦与科学

第七章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第一节  詹姆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一  历史唯物主义
二  辩证法
三  科学社会主义
四  革命

第二节  詹姆逊对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性及其研究对象
二  马克思主义的定位

第三节  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生命力
二  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身份的定位
一  定位詹姆逊研究身份的困惑
二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实际
三  与一种詹姆逊的研究身份的定位的商榷

第五节  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
一  众说纷纭的后马克思主义
二  后马克思主义的境遇
三  詹姆逊与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

第六节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得失
一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
二  詹姆逊马克思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詹姆逊的政治思想研究
一  信仰和理想层面的政治
二  作为政治斗争主要形式的阶级政治、联盟政治
三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社会运动
四  希望与危机俱存的文化政治
五  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的谋反者
六  作为克服后现代主义政治困境的“认知测绘
七  关于美国政治的思考
余论  从学术交流看研究詹姆逊文化思想的紧迫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