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的特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出现,也产生了新的主体和经验方式,这都使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有了新的特质。如果与现代主义文化(文艺)相比较,这些特征会显得更为显著。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在深度的削平、历史感的断裂、主体的消逝、情感的丧失。
深度的削平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文艺打破了五种深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把内部与外部相区别的阐释模式。这种模式将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孤立起来看待,如研究文学时设定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第二种模式是辩证法对现象和本质的区分,表里对立的预设使人们倾向于抛开现象、感性的东西,去寻找深层的本质(或规律),从而忽视了对现象和感性的开掘。出于克服这种思维弊端的需要,后现代主义文艺专注于事物的表层,认为现象即本质,反对本质的霸权地位。后现代主义文学专注于文本的表层,拒绝挖掘文本的象征、寓意层面和文本背后的意义。第三种模式是弗洛伊德的表层一深层心理分析模式,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这种观念,即深层压抑反映人的心理真实,反对去寻找受压抑的文本的深层内容。第四种模式是存在主义的真实与非真实、异化与非异化、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区分。后现代主义文艺不承认人能够找到真实、确定性的观念,人迷恋并追求确定性是无视生活变化的幻想,对自我分裂的认同导致了对异化观念的怀疑和抛弃,原本就没有真正的自我,更谈不上表现真正的自我了。第五种模式是索绪尔式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能指与背后的意义相对应。这种区分的消失意味着文本只是能指的无穷的游戏,以及文本深层意义的消失。①深层模式的消失在作品上表现为具体文本的不可解释,文本只涉及经验,阅读便意味着去体验这些经验。
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