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黄明: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
一条只有500米的华尔街何以牵动全世界,危机如何演变成风暴,投行经历了怎样的春秋,华尔街如何在救市中改变,监管如何在市场中博弈?华尔街振动翅膀引发全世界金融海啸,金融危机怎样从华尔街传导到全世界,信心灾难如何加剧金融危机,面对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应当如何应对?
这次华尔街金融危机期间,黄明教授亲自到日本、韩国等国家考察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带领长江商学院CEO班的40名企业家到华尔街实地探访。黄明教授将带您探究“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
回首华尔街百年春秋
黄明:大家知道,由次债危机作为导火索引起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很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吸引了大家对华尔街的关注。
专栏
华尔街位于纽约曼哈顿南端,在这条500米的小街上,聚集着众多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实际上目前已经有很多著名的金融机构散布在华尔街周边的地区。现在,华尔街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词。
黄明:今天,让我们通过对华尔街近一百年历史上的各种危机的回顾,找到“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的答案,这些危机包括1929年的股票泡沫破灭导致的大萧条,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的股灾,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这一次次债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其实这个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体现了美国在最近一个世纪中其金融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华尔街在全球的影响不在于它的资本量多大,而是所有的交易都得过它的手,这个很重要,就是说没有它很多交易都做不了。假如华尔街完全瘫痪或者半瘫痪了,很多企业就不能到美国上市,它发生危机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但除了这个简单的答案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华尔街的危机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什么历史上几次危机传播的结果不一样,华尔街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要不要学美国华尔街,中国资本市场何时与世界市场接轨。
专栏
华尔街的繁荣总是与危机相伴,为什么有时候危机可以引发全世界的经济萧条,而有时候危机却影响有限?
黄明:首先,我想把华尔街历史上的几大危机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回顾。首先,我们知道1929年美国股市的泡沫破灭,拉开了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序幕,其实这一次跟以后的几次有点不一样,因为1929年那个时候全球的金融市场还没有一体化。1929年股灾过后好长时间经济才逐渐往下走,就是说大萧条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差不多有五到十年的工夫才影响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萧条不是一个纯粹的金融的危机,而是一个经济危机。
专栏: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到1932年,美国股市总跌幅高达89%,股市崩盘导致美国一万多家银行倒闭,上千万人失业。危机很快波及欧洲,先是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企业破产,紧接着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危机进而到了英国。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导致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并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据估计,大萧条时期,世界的财富损失高达2500亿美元。
二战后,华尔街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大牛市,到上世纪60年代牛市结束,华尔街进入变革时代,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市场结构彻底改变。同时,一系列新法案的实施,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技术进步带来的交易方式的变化,使华尔街再次进入黄金年代。尽管在此期间,越战、石油危机等因素不断使华尔街陷入新的困境,但每一次都不再使华尔街真正的伤筋动骨。直到1987年10月19日,在那个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创纪录下跌了22.62%,市场一片恐慌,人们担心大萧条时代再次来临。
黄明:1987年黑色星期一引发了股灾,那时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物理博士,很穷,根本不投股票,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的一个投了股票的同学脸上的惨白景象,我永远忘不了。一天内美国的股指就跌了20%多,在国内我们经常看到股票上下波动还是蛮大的,但美国这个极其庞大的市场,一天能跌20%多,是破纪录的,至今没有哪一天,包括上几个礼拜的股票涨落,能够超过20%多的跌幅。由于美国跌了那么多,引起了全世界各大股市往下跌,我们会发现格林斯潘在那一段时间非常紧张,结果我们知道,这个后来对经济没什么影响,甚至对股市都没什么影响,全球马上反弹了,到现在为止金融学界还没有彻底琢磨清楚1987年那一天股指为什么突然狂跌。说起来学术对金融市场还是很有影响,加州伯克利大学的亨·里伦教授和其他一些教授做了一个咨询公司,专门教各大基金如何做保险,教他们如何用计算机自动操盘、自动交易。根据计算机自动交易的模式,为了保险起见,股票跌一点就卖一点,股票再跌一点就再卖一点。这样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整个股市狂跌了吧。在欧洲一次学术会议上,里伦教授恰好和我在一起,我们聊起来,他实际上间接地承认了这一点,当时受他的咨询模型指导的基金是一个巨大的额度,在黑色星期一的早上等着卖呢。大家可以想象,假如有过多计算机自动交易的话,股市前几天要是跌了一点,那么黑色星期一一开盘股票就要往下跌,于是开始卖了,一卖又跌,一跌计算机算了算接着还得卖,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时至今日很多人认为,这是造成黑色星期一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因此,以后股市若震荡到一定程度就不允许计算机自动交易了。
说到这儿,大家就可以理解了,你看黑色星期一虽然可怕,连根本原冈我们都弄不清楚,但它对经济的影响也有一定限度。
接下来的一个危机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就是互联网泡沫破灭。
专栏
美国互联网泡沫,是指2000年由于互联网发展太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想,网络公司处处烧钱,人们用“泡沫”一词来形容这种产业的繁荣。此次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使得产业信心消失,导致了美国经济短暂性的衰退。
黄明:互联网泡沫破灭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高科技企业的股价太高了,随着很多被锁定的股可以卖,市场很快意识到,这个股价确实偏高了,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狂跌。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行业,对传统行业影响不大。
华尔街危机波及全球
黄明:下面该说到危机,就是次债引发的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的局部金融危机,怎么会传播到全球各个市场,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主要讨论两个传播渠道,一个是跨国、跨市场的抛售,一个是市场信心的传播。
第一个传播渠道是跨国、跨市场的抛售。理论上讲很简单,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不只投一种产品,会投很多产品。在次债危机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既持有次债产品,还持有其他产品,当次债产品价格下滑,乃至整个市场价格剧烈下跌,导致了很多仓位的损失,从而整个投资组合承受了很多亏损。此时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现代金融市场上,很多机构投资者的仓位都带着杠杆。
专栏
杠杆交易是一种以小钱做大仓位的交易,如买1000元证券,20倍的杠杆度只需要50元就可以交易。杠杆交易可能带来倍增的利润,也可能令亏损因杠杆的比率而放大,放大的程度与杠杆度有关。
黄明:美国华尔街几大著名投行,杠杆率都到了40倍。这意味着什么呢?40美元中的39美元都是借来的,只有1美元是他自己的资本,这个风险可见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次债跌了,我整个组合也跌了,同时我的杠杆风险被放大了,这时为了保护我的风险,我就得收缩,收缩的方法只能是卖,卖什么呢?你不会卖次债,因为次债已经跌得卖不动了,你只能卖还没有跌的东西,如公司债,可大家都卖公司债,公司债不就跟着跌了吗?假如另外一个基金手上持有公司债和股票,公司债跌了他就非得再卖点其他东西才能收缩,于是卖股票,从美国卖到别的国家去。这样,跨国、跨市场的整体销售,导致了本来是次债的危机,传染到了公司债市场、股票市场,并由美国传染到全世界。
专栏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引进国外资本的同时,面临着华尔街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不能完全开放?
黄明:我来作个比喻,国际市场的金融危机的传播有点像传染病,要想不被传染上,你就待在一个孤岛上,否则迟早会传过来。大家可以回顾一下1998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
专栏
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索罗斯以巨大资金介入东南亚股市,引起大崩盘,造成东南亚经济严重衰退。危机从泰国开始,横扫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致使亚洲一些经济大国步入萧条期,危机改变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景象。
黄明:我们都知道,亚洲很多市场纷纷倒下,可我们中国内地市场没受任何影响。有人说我们-内地市场的金融体系比较牢固,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更直接的解释,就是我们的市场至少在当时与世界市场是隔绝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孤岛上。为何说我们在一个孤岛上呢?就是中国公民不能到海外投资,海外的人也不能到中国的二级市场上来投资。海外的人不能到我们这投资,没法将国外的损失转嫁到我们这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非常小的根本原因。那这一次次债导致的金融危机呢?传到我们内地来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全球很多商业银行、投行纷纷倒下,可我们的银行很健康,至少账面上非常健康,我们的券商也很健康,因为直到最近他们连搞杠杆的机会都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金融机构受影响不大,为什么这一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没有太大影响?
我再举个例子,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很多股票债券市场倒下来,结果导致其他的新兴市场也跟着倒下来,南美的市场跟着狂跌,学术界有些不明白,这几个市场的基本面不是一同事,亚洲跟南美有什么关系。我就给大家讲,斯坦福大学当时有一个教授,叫杰克·麦克唐纳,他是巴菲特先生推荐的两位教授之一。在他讲课期间,巴菲特经常来教室一次,所以很多人特别愿意听他的课,而且都要把相机带上,随时等待巴菲特出现。这个杰克·麦克唐纳当时说了些很有意思的话,他说,你看这亚洲金融危机怎么传到南美的市场上去了,虽然看起来毫无相关,但我告诉你为什么。他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恰好在泰国,我看到一帮美国去的投资者在那儿为他们的投资组合担忧;俄国债券导致危机时,我也在那儿,碰到的是同一帮美国投资者。他说,就因为投这种新兴市场的是同一个部门,不管在俄国还是在亚洲,抑或在拉丁美洲,只要在一个市场上受损失了,它就全盘卖,全盘收缩,传染机制就是这样形成的。
专栏
回望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财政部的错误政策,他们给寻求投资的新兴市场国家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导致这些国家面对金融冲击束手无策。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对于那些尚未成熟的市场,资本只希望通过快进快出获得短期效益,全面的开放带来的只能是不稳定,只有华尔街可以从中获得好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这些机构的预言相反,没有屈从于压力,保持了资本市场独立性的印度和中国,却获得了经济平稳高速发展的机会。
罗斯福说:“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为什么恐惧会让金融危机加速?信心灾难又是怎样让金融危机进一步传播?
黄明:金融危机第二个传播渠道是市场信心的传播。估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学过传统的金融学,传统的金融学讲金融市场的价格跟基本面有关,跟其他因素没关系。但是我最近好多年研究的东西叫作行为金融学,讲的就是投资者的心理的偏差和心理非理性如何影响到股票债券市场的价格。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心理对实际市场价格以及实体经济有很大的影响,而心理因素的传播是非常迅速的。举个例子,最近美国政府在讨论救市的过程中,总统、财长出来了,国会领导也出来了,大家都谈如何需要救市,为了劝说美国人民接受救市,他们说市场以及经济如何可怕,有的经济学家就认为,其实当这些大人物一个个出来说如何可怕的时候,把市场的信心更恶化了。因为也许美国中部有一个消费者,本来不太了解这件事,但看到总统、国会领导一个个都出来说如何可怕,他也就真觉得可怕了。信心好像是一个很虚的心理因素的东西,但实际上它除了对股价之外,对经济也有非常实际的影响,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美围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用一系列财政投入来干预经济,同时他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经常在白宫的炉边通过广播跟美围人民进行谈话,其被称为“炉边谈话”。
专栏
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将如何帮助人民。每到此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家里,在炉火边,守在收音机旁,等待聆听总统的声音,人们将其称为“炉边谈话”。
黄明:我们经济学家更多的是谈论罗斯福总统的那些“新政”政策,但在广大美国人民心目中,最大的定心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那些“炉边谈话”。这些“谈话”使得大家重新消费,重新好好工作了,对生活和经济建设有了信心。
当金融市场出现危机的时候,西方的传统观念往往认为,有什么消息应尽快披露,隐瞒事实总不是好事,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走极端了,讨论往往使大家更感到惊慌,对信心有所影响。
那有人说了,黄教授,既然金融危机都可以传播,那为什么每一次传播的结果都不一样,让我来简单地做一个分析。
影响这次次债危机传播结果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它的导火索大,一个是它打得准。
首先说导火索大,这一次是整个美国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所有靠房地产按揭为抵押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狂跌。
金融衍生品是指从过去传统的金融业中派生出来的交易形态,常见的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等。国际上金融衍生品品种繁多,在我国现阶段,金融衍生品交易主要指以期货为中心的金融业务。
黄明:美国互联网界的高科技公司的总市值并不是很大,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些市值加起来也不是那么可怕,但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跌20%可不得了。这个导火索非常大,导致了这一次的传播比较深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