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晨星基金评级指标设计存在缺陷。在晨星评级体系中,基金成立以来的总评级是最为投资者所关注的,但恰恰是这个评级指标存在着应用上的局限。总评级是对过去不同时段评级的加权平均,并对加权平均结果进行四舍五入。例如,如果基金存续期间达到或超过10年(称之为长期基金),则赋予过去3年、5年和10年的基金评级0.2、0.3、0.5的权重,并计算出总评级;如果基金的存续期间少于5年(称之为短期基金),财直接把过去3年的基金评级作为总评级。在计算总评级时,采取4舍5入制。例如,某只基金过去3年、5年和10年的期间评级分别为4星、4星和3星,则晨星给该基金的总评级为4星(即0.2×4+0.3×4+0.5×3:3.5-4)。但仔细分析,会发现上述指标设计必然存在两个明显的误差。一种是平均作用带来的误差,一种是四舍五人的进位制导致的误差。
(1)平均作用带来的误差。在平均作用的影响下,基金的存续期越长,基金就越不可能得到5星评级(或是1星)。换句话说,存续期越长的基金,越可能得到中庸的评级,而存续期越短的基金,越可能得到极端的评级。根据晨星公布的不同延续期的基金从1星到5星间的评级分布,长期基金获得2—4星(中庸评级)的比例分别为19.7%、40.5%和25.1%,高于短期基金的24.7%、32.8%和22.4%;而获得的5星或1星(极端评级)的比例分别为7.9%和6.8%,低于短期基金的11.1%和9%。
(2)进位制带来的误差。晨星在计算基金总评级时采用四舍五入的进位制,这会导致长期基金对业绩变动的非对称反应。西方专家进行情景分析时发现,长期基金对近期业绩正向变化做出了敏感反应,而对业绩负面变化的反应却不敏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