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韩语发展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7916
  • 作      者:
    安炳浩, 尚玉河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1964年9月,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成为东语系朝鲜语专业的学生。引导我们进入大学专业课堂的第一位老师就是安炳浩先生,他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朝鲜语入门的启蒙师。在当时的东语系,我们算是个“大班”,共有15名同学。我们前面还有朝鲜语专业一个班,是4年级,总共5个人,我们称他们是“朝四”大哥大姐,我们自己这个班就是“朝一”了。那时,我们大多不到20岁,安炳浩老师比我们年长十六七岁,每天给我们上朝鲜课,练了半年的发音,我们的南腔北调总是发不准几个朝鲜语语音,有点灰心丧气,安炳浩老师依旧一个一个地认真纠正,不厌其烦。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沃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则称:“其言语与句丽(即高句丽,下同)大同,时时小异。”也就是说,沃沮民族的语言与高句丽语言虽然基本相同,但仍多少有些差别,按今天的观点,也可以说是语言系属相同但存在方言的差别。
  关于减,《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是这样记载的:“其耆老旧自谓与句丽同……言语法俗,大抵句丽同,衣服有异。”即老人讲,自己与高句丽属于同一个民族,语言和生活习惯也没什么不同,只是穿戴多少有些不一样。类似的记载在《后汉书·东夷传》中也可以看到。
  这个时期,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民族还有挹娄等。关于这些民族的语言情况,《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说:“其人形似夫馀,言语不与夫馀、句丽同。”那么,“言语不与夫馀、句丽同”是指根本无法交流呢,还是指只是方言差别较大呢?到了今天,对这些问题已经很难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关于挹娄,今天许多历史学者认为是肃慎的后裔,作为肃慎的后继者,还可以举出勿吉、靺鞨等,有关这些民族的语言等资料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韩语时的参考。
  如《北史》中关于勿吉的记载说:“(勿吉)在句丽北,言语独异。”那么,这里所说的“言语独异”是指高句丽语与勿吉语系属完全不同,还是系属相同而只是方言的重大差别,要搞清楚这一点也是谈何容易。只是从地缘位置上来看,可以推定,他们虽然地界相邻,语言交流却很困难。‘今天,对韩语系属问题的研究仍然十分肤浅,所以不好作出正确的判断。现在历史学者基本上将肃慎的后继者挹娄和勿吉看做女真和满族的祖先。基于这样的事实,可以推定挹娄和勿吉的语言是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古代语言。
  而且,即使高句丽语与挹娄语属于同一语系,可以推测这两种语言的分化应该在很早以前,只是当时的具体资料缺如,今天断语难下,因此有关高句丽语的史料更显得特别珍贵,后面有关章节会具体讲到。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韩语发展史
绪论
第一章 古代韩语的形成
第一节 古代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民族及他们的语言关系
第二节 古代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的民族及他们的语言关系
第三节 高句丽的语言
第四节 百济的语言
第五节 新罗的语言

第二章 古代韩语
第一节 古代韩语的语音体系
第二节 古代韩语的词汇
第三节 古代韩语的语法形态

第三章 前期中世纪韩语
第一节 关于《鸡林类事》
第二节 关于《朝鲜馆译语》
第三节 前期中世纪韩语的词汇

第四章 后期中世纪韩语
第一节 后期中世纪韩语的语音体系
第二节 后期中世纪韩语的词汇构成
第三节 后期中世纪韩语的语法形态

第五章 近代韩语
第一节 反映近代韩语的史料
第二节 近代韩语的语音体系
第三节 近代韩语的标记法
第四节 近代韩语的单词形态和词汇
第五节 近代韩语的语法形态

第六章 现代韩语
第一节 19世纪末到光复前的现代韩语
第二节 光复后的现代韩语

第二篇 韩语的文字与系属

第七章 韩语与文字
第一节 吏读
第二节 训民正音

第八章 韩国的汉字音
第一节 韩国汉字的通用音
第二节 韵书类和玉篇中出现的校正音
第三节 韵书和玉篇校正音对通用音的影响
第四节 通用音的规范化

第九章 韩语的系属
第一节 语言的系属分类
第二节 日本语与韩语
第三节 满语与韩语
第四节 蒙古语与韩语
第五节 维吾尔语和韩语

第十章 韩语中的汉字词
第一节 韩语词汇组成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韩语中汉字词的来源
第三节 “似是而非的汉字词”分类

第十一章 韩语中的外来语
第一节 从蒙古语吸收进来的外来语
第二节 从满语吸收进来的外来语
第三节 从日语吸收进来的外来语
第四节 从古代印度语吸收进来的外来语
第五节 近现代韩语吸收外来语的路径
第六节 韩语外来语的特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