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亲历中国革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89555
  • 作      者:
    (英)埃德温·J. 丁格尔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采访+第三方立场=最真实客观、最接近本来面目的历史! 一位普通在华外国人对当时时局的实地观察与切身感受,一位英国记者亲身经历的辛亥巨变!第一时间采访黎元洪、唐绍仪、萨镇冰、张彪、胡瑛等辛亥风云人物;70余幅战地照片,雪藏100年,首次公开出版! 当革命使几亿中国人突然觉醒时,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请阅读埃德温·J·丁格尔编著的《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
展开
作者简介
    埃德温·J·丁格尔(Edwin J.Dingle),1881年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1909年来到中国,取名“丁乐梅”。 武昌起义爆发时,丁格尔作为上海《大陆报》的记者住在汉口,目睹了革命发生初期的种种情况。他利用特殊的身份,奔赴汉口、上海和南京等地,周旋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与起义最高领导人及清廷官吏都有过密切接触,探寻政治幕后的消息,撰写了大量独家新闻。他是最早访问武昌起义都督黎元洪的外国记者。 作为一个著述颇丰的作家,丁格尔对中国有着很深的感情与了解,特别注意将中国的情况介绍给西方世界,对中外文化交流有所贡献。他出版了不少关于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基督教的著作,其中包括《1911—1912亲历中国革命》、《徒步穿越中国》、《我在西藏的生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发生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百年。它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与最令人激动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埃德温·J·丁格尔编著的《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旨在概括地介绍1911年10月发生在中国武昌、汉口和汉阳那段人所共知的革命历史。大量涉及中国发生的这场革命的新信息和导致目前风起云涌形势的新事件,都是具有价值的。 《亲历中国革命(1911-1912)》中包含着一些神奇的预言性话语,它给那些没有对中国政治作过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大概的想象:当革命使几亿中国人突然觉醒时,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这本书,不仅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学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一般的读者也可透过作者的记述,感受百年前那场革命的现场。
展开
精彩书评
  革命爆发时,我住在汉口,整个战争期间,我一直在汉口。当和谈在上海举行时,我离开这个革命中心去了上海。我是革命领袖黎元洪将军的私人朋友,因此在那段时间内,我一直从政治幕后得到独家新闻,这使我有可能写作发生在这个革命地区的主要活动,这些活动影响甚巨。
  ——(英)埃德温·丁格尔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五章汉口大火你曾经看到过一场火——场大火吗?你是否曾经见过一片宽阔的大草原着火,看到火焰上下跳动,来回晃动着,颇具威胁性地逼近你的情景?如果你曾看到过,才有可能理解我写的含义。你能否想象出成千的屋顶、清真寺、寺庙、教堂的尖塔等,各种不同高度、宽度和形状的屋顶被一片舞动着的草原大火包围时的情景?你能否想象出烈焰被强力地煽到一边,巨大的火焰带迅速向前蔓延,接着又摆回来,继而又再次快速向前展开,最后稳定下来,犹如把倒霉的敌人死死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慢慢折磨他,并残忍地杀害他的情景吗?你能看到如波涛滚滚般的一团浓烟,甚至连强劲的北风都吹不散,慢慢向前移动,接着变成白热化的“格格”射击声的巨大力量,愤怒地把它的深红的火焰送入云霄的情景。透过厚重的浓烟你能看到不计其数的屋顶、教堂尖顶及拱形的中国建筑,好像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躲闪着,像整个疯狂溃逃的装甲兵团,他们在不停地跑着,然而却没有前进一步,拼命努力,但却毫无用处,他们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原地跑动,最后放弃了所有希望,被迫绝望地倒在浓烟里,永远地消失了。
    但这些屋顶不是装甲兵,它们不是人。
    男人们和惊恐的女人们及幼小无助的孩子们、年老的父母们、病弱的人、伤残的人、瞎子、房客及残废人都在两天前离开了这座城市,现在留在乡村附近,富人和穷人同样是无家可归。那些犹豫不决或漠不关心的人都被卷进冒火的街道上,无助地、绝望地等待着他们在这场大火中注定的命运。大火中,繁华的中国贸易中心汉口,注定毁灭在这场中国人的战争中。
    没有人能精确地说出在这座城市着火期间发生的事情。欧洲人聚集在租界的屋顶,注视着(这一切),感到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好像一个人茫然地注视着一口煮沸的大锅,想到在耀眼的火焰背面,成千的人遗憾地与不久前还生活的地方作悲哀的告别,然后死去。穷人仿佛只能等死,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是空想。当一个人看到这一切,他只能流下伤心的泪。他似乎感到那些男人和女人、小孩、残废者、瞎子以及那些打算像待在洞里的老鼠一般死去的穷人们悲惨地挤作一团。
    因而,无限怜悯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
    但我再次问你能想象出所有这一切吗?你认为能想象得出,那你能描述一下吗?我不断地观察。火焰似乎使我与他们一样内心焦灼,正如磷在火海中燃烧一样。火疯狂地蔓延到右边,到左边,又重新汇聚到中心地带,这些我都尽收眼底。它残酷地撕破这块宽广而不规则的火焰带,不久它又会汇合起来。那令人恐惧的火中,每一段好像在与另一段进行杀人和焚烧竞赛,使许多不能逃走的爱好和平的人们慢慢死去。它再次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的各个方向行进;有时它变成更大而且结实的一团;接着又会像一只食肉鸟一样停下来,直到它的猎物到手,继而狂喜地再次前进。我已经问过你,是否能想象出这种情况,并把它描绘出来。我坐在一个高耸的屋顶上看到这种情形。当我写作我们时代的历史时,一切令人恐惧的真实事情就在我眼前发生,我的工作是描述它,这就是我待在那里的原因。然而,我的笔无助地从手上滑落下来,我无法写下去,措词不当,词语卡壳,笔仍未动,我还是写不下去。这座庞大的城市被野蛮地摧毁,变成了一座死城和一个使人流泪的地方,这显然是我知道的最残忍的事情。
    当一个人看到在一个远远的角落里,一团深红色的浓重的火焰到处乱窜,一股细而直的浓烟冲向天际,他会以为,这是给命运之手的合适供品,今后命运将指引这些受蹂躏的人们走上幸福的道路。然而,这将是数年以后的事,现在火正伴随着我们。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观察这次战争,谈论这座城市的焚毁。在中国,一座有围墙的城市几乎是靠不住的,把一座拥有50万生灵的城市夷为平地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在4亿3000万人口中有50万人无家可归,来哀求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当中国放火焚烧、进行屠杀、做文明的人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任何事情时,她向世界显示,过去她是最为野蛮的。反对上帝的罪孽及故意彻底烧毁一座城市,恶意毁掉被积累起来的数百万英镑的财富,这都是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犯罪行为。对我们来说,这是最残忍的野蛮行径。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件好事。通过所谓的残酷行为,最真正的愚昧行动,最不道德的计谋,使所有的人明白,他们必须安分守己,政府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休想参加革命。成千的中国人为了他们坚持的利益而牺牲,财富遭到毁灭,这些事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所致,而是整个国家歇斯底里的结果。
    对我们这些了解中国的人及那些不能相信所有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是令人费解的改革之真实情况的人——这种改革宣称,已使这个国家和人民武装起来,看到清军把这座城市化为灰烬,并不感到很吃惊。但看到数万理解民族精神,并期盼用起义手段来改造社会的人,收拾起他们少得可怜的财物,被陆上或水里的炮弹炸得踪影全无,的确令人伤心。
    在大火燃烧的漫长日子里,看到的情景是极为可怕的。原先没走的人们惊恐地从那个不幸的城市大批涌出,否则,他们只会被正等着他们的士兵射倒。如果这些害怕的人们不能提供满意的解释,就会被毫不留情地用枪刺死或射死。街道上已被清军戒严,他们决心采取流血行动,带着可怖的欢乐,不受惩罚地执行他们的任务。也许这是无需再说的。任何一个有点人性的人,甚至那些偶尔来中国、对中国人毫无感情的人都认为,不应当以宗教方式或通过社会来帮助他们,而应当留下他们,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情形必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人们来到城市的出口,希望得到外国租界的庇护,他们最初携带的少量衣物也在路上丢失了,现在他们只求保住性命,设法通过大门进来。可是这种请求也遭到拒绝。他们不得不回去,可能去死。守卫着这些出口的英国海军陆战队战士告诉我,他们的心因为这些可怜的人而流血,但他们接到的指示是不准任何人出来。抢劫威胁到这座正在燃烧的城市,这是英国租界当局最感头疼的。这座城市和英租界之间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当人们开始逃跑时,抢劫者们正如进了黄金国。恶棍们会带出毛皮、丝绸、银器及各种各样的贵重物品,放在租界里,然后再回去带出更多,直到必须制止中国人进入租界为止。然而,一段时间后,这个规则被修改了,能讲汉语的志愿者驻在那里,询问逃难者的职业;但数百人从一个门口跑到另一个门口,像在洞里的老鼠一样,他们知道,大火每时每刻都在肆虐着。晚上,数百人看到了这种情景。真正令人心碎的是矗立在扬子江上的最好的城市之一正被夷为平地。夜幕降临后,大片的火海照亮了周围数英里的大地。
    与租界相连的伦敦教会医院内一片恐慌,因为他们害怕这个地方会因为风向稍转而被引燃。所有的病人被从床上抬走,运到其他的避难所。在运走贵重物品的过程中,欧洲人和本地人同心协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看到的这些情景。人民可怜的处境,大家发誓一定要报复政府的愤怒情形,以及仓促间不能考虑到或联系到的更多事情,这些都会久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大火发生的时候,估计已有数千人在那座现代的索多玛城和葛莫拉城中死去。清军有一种疯狂的战争欲望。一两天以前,袁世凯为了重新攻占汉口,许诺给予他们巨额奖赏;况且,这些人对赃物非常眼热。在这些天里,欧洲人从他们的屋顶上目击了这个苦痛的境况。在英租界、法租界和德租界背后驻扎着炮兵连队,清军正在打通朝向汉水的路。从炮兵连队连续的炮击判断,他们正顽固坚持自己的目标。
    人们不会忘记这些日子。似乎是害怕遗忘,来自大智门的火炮又不断地加深人们的印象,炮弹重重地泻入汉阳城及士兵可能埋伏的其他任何地方。大炮轰鸣了一个小时,接着便是死一般的沉寂,仅仅被那些仍在援救受伤者及无助者的人所打破。但寂静持续了不长时间。
    不久,从这座城市离外国租界最近的角落里升起新的数股黑烟,昭示着这致命的活动重新开始了。不久,火焰再次腾升,风把它向前吹人耸立的房子里,炮弹不时落在附近;同样的骚乱,同样的惊慌失措,这座城市重新着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之久,一个人能再次完整看到他能想象到的草原大火的情景。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黎元洪:创建新中华的雄心/1
第二章  冲突的开始/18
第三章  革命战争/31
第四章  刘家庙战役/42
第五章  汉口大火/60
第六章  武昌的政治活动/73
第七章  黎元洪的和平请求/82
第八章  外国人的危难处境/96
第九章  汉阳陷落/107
第十章  伍廷芳博士向世界的呼吁/134
第十一章  和平会议/168
第十二章  孙逸仙的到来/184
第十三章  袁世凯/204
第十四章  四川起义/215
第十五章  革命爆发的原因/238
第十六章  结论/258
附  德龄公主接受一家报纸采访的片断/271
译后记/2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