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辛亥首义精神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11357
  • 作      者:
    王功安,陈奇文,邵和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善抓机,遇的果断精神、通力合作的团结精神、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愈挫愈奋的坚韧精神、革命奉献的牺牲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1.荆楚文化具有的崇尚创造的进取精神,滋润着湖北革命志士敢为天下先,打响了击落封建君主皇冠的第一枪。
    楚民族是富有崇尚创造进取精神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很有建树。“当其全盛时代,国势的昌隆,思想的活跃,人才的众多,学术的发达,文艺的繁荣……它的全面性实非六国所比拟。”在崇尚创造方面,楚人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胸怀。他们认为各民族间可相互取长补短,奉行“扶有蛮夷”、“以属诸夏”的路线,华夏与蛮夷融为一体。他们从不拒绝模仿,也从不满足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外求诸人而博采众长,内求诸己而独创一格。对于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始则仿造,继而改作,革故鼎新,终于别创。正是这种崇尚创造.的进取精神,使楚国具有“不飞则已,飞将冲天;不鸣则已,鸣将惊人”的远大抱负。
    “天下未发我首发,世人未为我敢为”。武昌起义一举成功、一鸣惊人的壮举,蕴含着荆楚文化崇尚创造的进取精神:起义爆发后的第三天便成立了第一个新式的政府——湖北军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鄂州约法》,对传统的经济体制、教育制度、社会习俗等进行改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首义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三、善抓机遇的果断精神
四、通力合作的团结精神
五、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
六、愈挫愈奋的坚韧精神
七、革命奉献的牺牲精神

第二章 辛亥首义精神的鲜明特质
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二、推翻专制,建立共和
三、不甘人后,奋勇争先

第三章 辛亥首义精神在辛亥革命中的展现
一、投身革命,勇于献身
二、生死与共,喋血阳夏
三、同仇敌忾,神州呼应
四、视死如归,扞卫共和

第四章 辛亥首义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一、汉口开埠后武汉经济社会的嬗变
二、张之洞“振兴实业”和“组训新军”的客观效果
三、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与作用
四、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诉求
五、“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

第五章 辛亥首义精神的源与流
一、荆楚文化的熏陶
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三、同盟会领导起义的演进
四、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指引
五、辛亥首义精神的发展延伸

第六章 辛亥首义精神的历史作用
一、辛亥首义精神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辛亥首义精神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三、以辛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影响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四、辛亥首义精神与辛亥首义文化和武汉城市精神

第七章 辛亥首义精神的继承弘扬
一、继承弘扬辛亥首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继承弘扬辛亥首义精神要高举孙中山的伟大旗帜
三、继承弘扬辛亥首义精神,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四、继承弘扬辛亥首义精神,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与祖国和平统
五、继承弘扬辛亥首义精神,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首义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发展辛亥首义精神的,核心与典范
二、中国共产党赋予辛亥首义精神新的时代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