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56109
  • 作      者:
    高建宁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证券发行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闸门,对证券发行监管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明确阐述了证券发行监管的基本概念,进而以一般经济监管和法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证券发行监管的必要性及证券发行监管的核心。其次分别论述了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并指出发行审核制度反映了发行监管制度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证券发行监管的理念,发行定价制度决定了证券发行市场价值决定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程度。
展开
内容介绍
    1990年12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标志,新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并开始成长。经过十多年的磨砺和锤炼,中国证券市场己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逐渐长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证券市场的发展使市场经济思想深入人心,金融市场的深化大大加速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己站在亚洲证券市场的前沿。
    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我国证券监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实施;1997年11月,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制定了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集中统一监管,中国证监会建立了三级监管体制,统一负责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1999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至此初步奠定了证券市场依法监管的基础。
    证券发行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闸门,证券发行监管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影响到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把好关,有必要对目前的证券发行监管有效性进行研究。
    国内关于证券发行监管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论述,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文章非常少;国外关于证券市场有效性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应首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法玛(E.F.Fama)在1970年提出的“有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为EMH),但其一般只适用于证券交易市场有效性问题的分析。《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试图用一种较为恰当的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有效性,这也是《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首先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明确阐述了证券发行监管的基本概念,进而以一般经济监管和法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证券发行监管的必要性及证券发行监管的核心。其次分别论述了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发行审核制度反映了发行监管制度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证券发行监管的理念;发行定价制度决定了证券发行市场价值决定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程度,由于其主要反映市场的调节功能,一般也称为发行定价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则是定价制度和审核制度的基础,证券发行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制度基础之上的。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证券发行审核制度进行系统专题研究,《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中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多指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再次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先后对国外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证券监管及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存在过多非市场化的政府干预行为,导致了我国在证券发行监管职能、证券发行与上市的概念以及保荐人制度运行的背景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证券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异。最后在评价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有效性时,对首次发行新股的公司上市前后各三年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数据获取和工作量太大的限制,只以2002年全年新发行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有效性不容乐观。鉴此,《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在制度环境和微观基础层面上,相应地提出了关于提高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经济体系和金融关系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市场经济影响日趋广泛、贸易壁垒逐步消除、投资自由化以及信息革命引发了产业升级;“全球化”成为新世纪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经济现象;知识和信息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这种变化不仅对成熟的证券市场,同时对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全球化过程中,股权资本主义和金融自由化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遍及全球的资本化浪潮使大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行筹资,多地上市、跨境交易、全球登记股票等成为跨国投融资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以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世界的重要力量。他们利用复杂的财务技巧和衍生产品,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全球不同市场、不同货币、不同金融产品之间进行大量的“结构性交易”,寻求组合分散化和高收益投资机会。
展开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主要结论与可能的创新

第2章 证券发行监管理论
2.1 证券监管的基本概念
2.2 证券发行监管的基本概念
2.3 证券发行监管必要性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第3章 证券发行监管制度
3.1 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3.2 证券发行定价制度
3.3 信息披露制度
3.4 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运作机理及核心

第4章 国内外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
4.1 证券监管的制度变迁
4.2 证券发行监管的制度变迁
4.3 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缺陷分析

第5章 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思路及方法
5.2 样本收集
5.3 样本总体统计结果及显著性检验

第6章 提高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建议
6.1 确立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目标的证券发行监管理念
6.2 夯实提高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微观基础
6.3 改善提高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制度环境
6.4 加强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自身建设

第7章 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必要性及约束机制的完善
7.1 监管监管者的经济学依据
7.2 我国监管监管者的现实必要性分析
7.3 我国监管监管者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7.4 监管监管者:借鉴美国经验
7.5 监管监管者的约束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