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问题由来已久。政府主导下的赶超式工业化战略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开始趋向市场化改革,在经济转轨的同时,农村金融体制应当如何转轨成了政策实践的难点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
1.农村金融问题的由来
战后至20世纪70~80年代,新兴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经济赶超的土业化发展战略,以求经济自立和摆脱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过度依赖。工业化战略的性质决定了金融体系的目标函数是资本积累最大化,然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约束是极其苛刻的。首先,资金在发展中国家是十分稀缺的要素,难以保证工业化战略对资金的大规模需求,资金的稀缺还导致了利率呈现出偏高的趋势;其次,资金在发展中国家不但稀缺,而且还分散地存在于经济体系之中;最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和体系并不完善,它们动员资金的能力普遍较差,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大规模资金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赶超战略的顺利实现,资金就必须在政府的控制下实现有序地流动。在这种背景下,以人为低利率为特征的“金融抑制”政策几乎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赶超战略的逻辑结果,而政府强有力地控制金融体系正是这种战略的必然要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工业化战略积累资金,农业和农村部门成为重要的输血基地,政府通过农产品贸易价格转移机制、“强制储蓄”和人为低利率等压榨农业(squeeze agri—culture)的政策来实现资金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从而使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特征。这使得本来处于比较不利的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二元结构的刚性使农业部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