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70420
  • 作      者:
    李晓红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红,女,1970年11月生,贵州省务川人。200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执教于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信用问题以及社会资本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不管是中国还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在转型中都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失序问题。而历史上欧洲国家在15—17世纪,美国在1865—1914年阶段也产生过严重的信用失序。为什么历史上这几个时期会出现明显的信用失序?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失信行为会集中地表现出来?这种社会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目前,我国正在经受着转型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以下问题更是需要予以回答的: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约束为什么会弱化?其总体特征是什么?为什么适用同样正式制度的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信用环境的差异?转型社会的信用环境可能会如何演化?     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本书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分析框架,即社会信用环境构成了信用主体进行履约行为选择时的现实约束。这些约束由多种因素组成。根据约束的实施特征,可以分为两类: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主要是指第三方实施的强制约束,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正式制度;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传统习俗、习惯等“软”约束,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用社会资本表示。社会信用环境的状况用失信行为和信任感评价。     然后在此框架上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模型变量包括社会资本效力和正式制度效力,两者效力共同形成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主体的约束力,约束力越强,失信行为越少,信任感越高,社会信用环境越好;反之则越差。社会信用环境状态用信任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信任无差异曲线向原点靠近的趋势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退化,离开原点的趋势被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进化。     根据模型的逻辑,社会信用环境的演进被区分为:典型进化、典型退化过程,一般进化、一般退化过程和特殊进化、特殊退化过程6个演进形态;相应地,界定了典型进化、退化点、一般进化、退化点和特殊进化、退化点。对社会信用环境演进的分析,得出了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演进的3条路径和2个决定点。并根据路径和决定点的含义提出了3个假说和1个推论。     假说1: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即当假定转型中正式制度效力下降时,转型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的增强,以及社会资本在关系网络内部实施的特点,导致了就整体而言社会资本效力的降低,这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退化,表现为失信行为在各个领域的扩展,信任感的普遍降低。     假说2: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其含义是:由于社会资本的演进性质和异质性,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地区社会资本的效力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升,出现社会信用环境的特殊进化;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地方制度效力提高,则部分地区会率先进入社会环境的典型进化阶段。表现为失信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信任感增加,交易扩展明显。     假说3: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当转型国家出现了社会信用环境的局部进化时,如果正式制度效力普遍提高,则社会信用环境进入总体进化过程。该假说蕴含了转型国家社会信用环境的治理路径。     推论1:社会信用环境局部加速退化推论。根据假说l中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的两个条件:社会资本与正式制度效力下降;以及假说2中社会资本效力和正式制度效力存在地区差异得出:如果某一地区的社会资本效力、或者地方正式制度效力下降的幅度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则该地社会信用环境的退化速度将大大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出现局部地区社会信用环境的加速退化,表现为信用失序非常明显和严重,信任感极度匮乏。     在建立了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以后,本书第3、4章分别论述了两个维度的若干性质和实施机制特征,对为什么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维度、将正式制度定义为人为维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旨在进一步说明理论模型构建的合理性。     接下来就是对假说的经验验证。第5章对假说1进行经验检验。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说明了转型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资本效力下降的原因和情形,然后运用若干典型案例验证了假说的内容。第6章对假说2以及推论进行经验验证。这两章的内容表明了本研究构建的理论模型对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状况和地区差异的解释力。     第7章则根据假说3——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得出了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治理的路径,并结合前两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的转型。似乎仅仅是在一夜之间,这些国家的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对这些变化既感到不安,也充满着期待。变化更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在这些变化中,人们思考颇多的一个问题是:同样的邻居和同事,为什么在以前更值得信任?同样的商家和服务,为什么在以前更令人放心?是什么剥夺了我们对邻居、同事、商家的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我们还敢不敢信任?     引发这种思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量失信行为。不管是东欧、俄罗斯,还是中国,信用失序的情形如出一辙——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转型的路径选择。我们知道,个别的失信行为是不可能在某个国家、某个阶段彻底消除的,但是当某一历史时期,某些地区集中出现失信行为时,这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历史上来看,不同时期在不同地区经历了三次大的信用失序,一是欧洲国家在15~17世纪;二是美国在1865—1914年阶段;三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转型国家正在经历着的信用失序。欧美国家是在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进程中,经历了信用失序;社会主义国家则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遭遇了信用失序。信用失序出现的历史时段实际上已经给我们界定了研究该问题的历史背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失信行为会集中地表现出来?这种社会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鉴于欧美国家已经从“不信任”的丛林中走过来了①,而转型国家尚在“信用失序”的沼泽地中步履维艰,本研究主要探讨转型社会的信用环境问题——我们试图回答:社会信用环境怎样实施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选择约束?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约束为什么会弱化?其总体特征是什么?为什么适用同样正式制度的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信用环境的差异?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会如何演化?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转型中社会信用问题研究简要评述 1.3  转型中的社会信用环境研究评述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框架 1.5  创新的考虑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 2.1  社会信用环境:概念辨析、界定、分解及其评价 2.2  社会信用环境的两维度模型 2.3  对假说及推论的进一步阐释 2.4  小结 第3章  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 3.1  社会资本的定义及争论 3.2  社会资本:社会信用环境的自发秩序维度 3.3  小结 第4章  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 4.1  制度与社会资本:内涵的区别与外延的边界 4.2  正式制度:社会信用环境的人为秩序维度 4.3  小结 第5章  转型中的诚信危机——对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的经验检验 5.1  社会信用环境总体退化假说的含义 5.2  转型中正式制度效力的下降 5.3  转型中社会资本效力的下降 5.4  转型中的诚信危机:案例与事实 5.5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总体退化 5.6  小结 第6章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地区差异——对局部率先进化假说及加速退化推论的经验检验 6.1  社会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假说的含义 6.2  社会资本效力启动局部地区的特殊进化进程 6.3  地方正式制度效力推动局部地区社会信用环境的一般进化进程 6.4  案例:“温州模式”与社会信用环境的率先进化 6.5  社会信用环境局部加速退化推论的含义及经验验证 6.6  转型中社会信用环境的地区差异 6.7  小结 第7章  转型国家社会信用环境的演进——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蕴含的治理路径及政策含义 7.1  社会信用环境总体进化假说及蕴含的治理路径 7.2  政策含义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