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光环效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086672
  • 作      者:
    (美)罗森维(Phil Rosenzweig)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优秀业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所有商业问题的最终源头一直困惑着我们。多年来,我们始终寻求着答案,从《追求卓越》、《基业长青》到《从优秀到卓越》,专家学者们孜孜不倦、始终如一。
  然而,这些口口声声宣称揭示成功秘诀或者发迹道路的商业书籍,自称思维缜密、研究细致,其实也不过让我们从中找点安慰,或是得到一些灵感启发而已,但管理者却因此长期被种种假象环绕,无从得知商业成功的本质。
  作为一本可能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光环效应》没有谬误的思考,有的是对决定企业成败因素更加敏锐的理解。对善于思考的管理者来说,《光环效应》是指南,引导他们察觉商业研究中的错误,并对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在罗森维(Phil Rosenzweig)这本不落俗套、才华横溢的著作中,他以顶尖企业如思科、IBM、诺基亚、ABB为例,向读者揭示了惯见于商界中的各类假象,尤其是光环效应如何蒙蔽我们的视野。在作者抽丝剥茧的分析之下,成功秘诀的神话一一破灭……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森维(Phil Ro-senzweig),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拥有25年商业及学术界经验,获加州大学经济学学上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沃顿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曾在惠普任职七年,并在哈佛商学院执教六年,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都开设了有关执行的课程,并为微软、戴姆勒-奔驰、雷诺、雅高、迪拜铝业、沃达丰、MTN等著名企业提供顾问服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战略制定、跨国企业组织设计、行业分析和竞争、客户服务、FDI。 目前巳出版《国际管理:教程与案例》(Intern—at
展开
内容介绍
《光环效应:何以追求卓越 基业如何长青》主要内容简介:优秀业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所有商业问题的最终源头一直困惑着我们。多年来,我们始终寻求着答案,从《追求卓越》、《基业长青》到《从优秀到卓越》,专家学者们孜孜不倦、始终如一。
然而,这些口口声声宣称揭示成功秘诀或者发迹道路的商业书籍,自称思维缜密、研究细致,其实也不过让我们从中找点安慰,或是得到一些灵感启发而已,但管理者却因此长期被种种假象环绕,无从得知商业成功的本质。
作为一本可能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光环效应》没有谬误的思考,有的是对决定企业成败因素更加敏锐的理解。对善于思考的管理者来说,《光环效应》是指南,引导他们察觉商业研究中的错误,并对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有更加清楚的理解。在罗森维(Phil Rosenzweig)这本不落俗套、才华横溢的著作中,他以顶尖企业如思科、IBM、诺基亚、ABB为例,向读者揭示了惯见于商界中的各类假象,尤其是光环效应如何蒙蔽我们的视野。在作者抽丝剥茧的分析之下,成功秘诀的神话一一破灭…… 
自2007年2月出版后,已被多家商学院用作MBA教材,并被翻译成7国文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Thomdike)进行了上级如何评价下属军官的研究。一次调研中,他要 求军官从智力、体力、领导力、性格等素质方面给手下的士兵评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军官们眼中,一些士兵似乎是“优等兵”,无论 哪方面都优于常人,而另一些则好像各方面都不尽人意。军官们似乎 一致认为相貌堂堂、身姿挺拔的士兵肯定射击百发百中、内务优良、 多才多艺。桑代克称这种现象为光环效应(halo effect)。光环效应有好几种。其中一种就如桑代克所说的,是以大概印 象为基础判断某一具体特征的趋向。对大多数人来说,独立地区别 衡量不同的特质不是件容易事,将它们都?昆为一谈倒是常见的趋 势。光环效应就是心理上创造并保持一幅连贯统一图景的方式,并 借此降低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举个最近的例子:2001 年秋季,“9·11事件”之后不久,布什总统的整体支持率陡然升高。这本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当时美国人都和总统紧密团结在一起,但 是美国人对布什总统经济政策的支持率也同步从47%上升到60%。不 管我们喜不喜欢他的经济政策,我们都没理由相信他的经济政策在短 短几周之内会突然有所改善。将两者区别对待又很难,因为我们对布 什总统整体政策的支持延续到了所有的具体政策上。美国公众给他们 的总统周围套上了光环,因此对他的全部策略都大加赞许。毕竟在很 多人看来,承认他们的总统在国防上做得不错,经济上却有些失策总 有点别扭,倒是认为他两方面都成绩斐然比较好接受。然而月有阴晴 圆缺,人有旦夕祸福,2005年10月,公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开始 下降,“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又余波未平,此时布什总统的总体支持率 从2005年8月的41%下降到现在的37%。有意思的是,在每项具体 问题的民意调查中,布什总统的得分也都相应下降:经济政策方面从 8月的37%降到了10月的32%;伊拉克问题方面则从38%降到32%; 反恐问题从54%降到46%。当被问到他们认为布什总统有没有领导才 能时,只有45%的人认为有,而8月时这项指标足足有54%。所有的 指标平行下降,这就表明它们之间相互依存,都以相同的整体判断为 依据。这就是一个光环。这种光环效应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与我合作过的一家公司的 服务支持中心每天要接到上千个电话,其中有些问题能够立马解决,有的则需要查询一下才能稍后答复。当公司随后调查客户对其服务中 心的满意度时,那些问题得到马上答复的顾客,对服务代表业务熟悉 程度这一项的评价,明显高于那些问题没立刻得到解决的顾客。这本 没什么好奇怪的,顾客认为业务熟悉程度高的代表才能很快给出解答 是很合理的。但有些地方很有意思,疑问马上得到解答的顾客里,58% 的人都觉得自己的电话“马上”或“很快”就被接听了,只有4%的 人认为自己等了“很久”;与此同时,那些问题不是马上得到解答的 顾客中,只有36%的人认为自己的电话“很快”或“马上”被接听了,而高达18%的人都认为自己等了“很久”。事实上,该公司配备了自 动应答系统,两组人之间等待的时间并无差异。只是关于客户服务的 总体印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光环效应,影响了人们对于自己等待时间 长度的判断。但是光环效应不仅仅能减少认识失调,同时还是一种启发、一条 经验法则,人们用它来猜测那些不好直接衡量的事物。我们倾向于抓 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看上去很客观的相关信息,然后就把一些模 棱两可的因素说成是这些信息的动因。比如我们可能不清楚一种新产 品好不好,但如果它是一家口碑很好的著名公司生产的,我们自然而 然就会推断它质量一定很好。再比如说光环效应在一个经典场景中的 应用——面试。我们能了解到的关于候选人的信息中相关度最高的是 什么?大概是他们的毕业院校、学习成绩、所受奖励之类。脑袋里有 了这些相关、实在、看上去客观的信息之后,面试官得到的大体印象 就会影响到他们对其他不太好量化的素质的评价,比如候选人的个人 涵养或者回答问题的质量。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往往看上去都更聪明,回答似乎更风趣,成功的潜质似乎也更大。从二三流学校毕业的普通 学生即使回答得和高材生丝毫不差,听上去似乎也总要愚钝些;同样 的表现显得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这和多年前桑代克在军官评价士兵 的研究中发现的结论完全一致。再以公司为例。我们能了解的关于公司的信息中相关程度最大的 是什么?当然是财政数据,像公司赢不赢利、销售额有没有增长、股 价有没有上升之类,这些信息表面上都准确客观。我们常说,数字 不会撒谎,这也是为什么安然(Enron)、泰科(Tyco)以及其他深陷 丑闻的公司能强烈地撼动我们信心的原因。我们一贯相信财政数据,也自然而然将一些不那么具体客观的因素当作数据背后的动因,这就 解释了我们对思科和ABB的各种看法。只要思科业绩优良,股价不 断刷新纪录,经理、记者、专家、大师都会说这些全部得益于思科善 于聆听顾客的想法,企业文化很有凝聚力,战略英明。反之,空中楼 阁一旦消失,观察家就立马调转口风,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才能 说得过去,故事进展才得以连贯顺畅。ABB的遭遇也如出一辙,销售 额增高、利润增多时,它的组织结构、敢于冒险的企业文化和高高在 上的领导所得到的评价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反之,所有的评价就变 成了负面的、消极的。这是记者的夸张吗?从某一层面讲,确实是,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人类有种天然的倾向,容易用自己认为可靠的 线索作为基础来划分功过是非。P61-64 
展开
目录
假象一:光环效应
假象二:因果关系
假象三:单一解释
假象四:关注胜者
假象五:缜密研究
假象六:长盛不衰
假象七:绝对业绩
假象八:本末倒置
假象九:组织物理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