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视角下银行私有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8588
  • 作      者:
    张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的研究逻辑也始终围绕着银行私有化的发展路径展开,沿着私有化前、私有化中以及私有化后的时间顺序展开论述,以期得到其促进效率提高的最优路径。 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其次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先是分组进行具体的案例讨论(发达国家、转轨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然后再选择数理统计的方法,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蓉,女,1972年5月生,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1995年湖南大学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7年分别获辽宁大学金融学硕士、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近几年与导师合作参与了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在《南开经济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并主编出版教材1部,参与编写多部学术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50~6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家们如刘易斯(Lewis,1955)、格申克龙(Gerschenkron,1962)等人都强调,政府应当在银行部门中拥有控制权。这一思想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各国政府纷纷效仿,实行银行的国有化。然而近几年,大量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有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如Barth等(Bart]h,Caprio和Levine,2001)、拉波塔等(La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2002)学者,得出的结论却基本都是,国有银行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支持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这使得国有银行的地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此背景卞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如转轨国家、一些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都选择了大规模的银行私有化,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私有化改变原来的银行所有权结构,通过降低政府对银行的控制来提高经济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真正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r>    支持银行进行私有化的研究表明,通过私有化改革,引进外资银行或外国战略投资人参与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降低政府对银行的控制,会提高银行整体的经营效率(Otchere,2005;Beck等,200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私有化未必能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私有化是否可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是不确定的,还需要许多约束条件的限制(Clarke George N.G.等,2005)。<br>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5年,中国金融业承诺的全面开放已逐步在实现。开放后外资将开始更深层次、更加自由地参与竞争。因此,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㈨,加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股改与上市步伐,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以利其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我们银行改革的目标。至此,通过对已经进行大规模银行私有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证进行研究,找出其成功的经验与发展路径,为中国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提出有意的政策建议是本书研究的目的所在。<br>    本书的研究逻辑也始终围绕着银行私有化的发展路径展开,沿着私有化前、私有化中以及私有化后的时间顺序展开论述,以期得到其促进效率提高的最优路径。<br>    第1章是绪论部分,第2章是关于私有化的理论论述,主要关注银行私有化与银行效率提高的理论基础,即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通过选择银行私有化,放弃或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权。<br>    第3章是银行的私有化路径选择与银行体系效率的关系。首先是从理论角度论证,银行的私有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私有化改革是对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的分配,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需要政府来权衡和平衡各利益集团,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保证私有化的路径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其次,私有化的路径会影响到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作用于市场的外部治理环境,而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影响私有化的效率。本章通过论证路径与效率的关系,强调依靠政府作用发挥,选择适合的银行私有化路径是至关重要的。<br>    第4章到第6章是具体的案例分析,分别针对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其不同的经济体所具有的不同的银行私有化路径,分析私有化对银行效率乃至整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发达国家与转轨国家的银行私有化,验证了如果重视初始条件并选择正确的私有化路径,确实可以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践,似乎论证了私有讹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银行竞争所处的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监管水平等因素,仅仅依靠银行的私有化并不能解决银行经营的所有问题。<br>    第7章,关注在银行私有化过程中,外资银行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力军,在一国的银行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是控制地位。本章则旨在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论证外资银行与发展中国家银行私有化改革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外资银行进人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作用是有限的。第8章是本书的结论部分,关注的是我国的银行民营化改革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总结前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银行的民营化改革中,既需要初始经济条件的配合,也需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过度干预,而不是完全放弃政府的干预。<br>    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其次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先是分组进行具体的案例讨论(发达国家、转轨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然后再选择数理统计的方法,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br>    另外本书还选择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私有化是一个“两难”,既要有私有化的改革,实现产权结构的多样性,又要关注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适度控制,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轻易放弃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中国的银行民营化道路的选择,即“路径”选择,要充分重视我国初始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禀赋,选择渐进的改革之路,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更要采取谨慎和关注的态度。在银行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监管与控制的作用,并为银行经营提供合理的竞争环境,这是我国国有银行改革问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控制将逐步从高度控制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银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管与服务。
展开
精彩书摘
    第3章 银行私有化的路径选择与效率分析<br>    产权制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软预算约束理论,论述了私有化的必要性和私有化的目标,即提高经济主体的效率。而私有化的效率,是私有化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行为的内生变量。但是从产权制度的角度看,保证私有化产生效率的前提条件是对产权的有效保护,对产权的有效保护制度又内生于私有化的过程,所以私有化的路径会最终影响到私有化的效果。<br>    私有化的路径影响私有化效率,其中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产权的初始配置,政府在私有化的初期选择什么样的进入者,决定了最终的私有化结果。而私有化前任何一种产权都不可能在初始状态是明晰的,也不会在初始状态就是最优的。因此,为产权交易提供发达的市场和交易的环境,或是政府为初始的产权配置提供帮助,都会最终影响私有化的结果。实质是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银行的私有化同样如此,从银行初始产权的配置到市场机制的不断调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不断受到来自经济、政治以及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随时有偏离私有化目标的可能性。因此,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不断地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得私有化的改革始终围绕着既定的轨道来运行。<br>    另外,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政府进行私有化最终要解决的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银行提供公共服务。而实现充分完全的市场竞争,需要政府的监督与控制、政府担负的责任和承担一定的成本。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能脱离政府的支持与适当地干预。那么同样,在银行私有化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更显得关系重大。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关于银行国有与私有化的讨论<br>1.2  相关文献综述<br>1.3  本书研究意义与结构安排<br>1.4  研究方法<br>1.5  理论创新与不足<br>1.6  重要的概念说明:私有化与民营化<br>第2章  银行私有化的理论分析<br>2.1  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理论渊源<br>2.2  银行私有化的理论基础<br>2.3  银行私有化的目标<br>第3章  银行私有化的路径选择与效率分析<br>3.1  影响银行私有化进程的因素分析<br>3.2  政府发挥初始产权的配置功能<br>3.3  私有化路径与银行效率的关系<br>第4章  发达国家银行私有化的经验<br>4.1  银行私有化的初始禀赋条件分析<br>4.2  政府对银行私有化方式的选择<br>4.3  私有化的效率分析<br>4.4  法国与德国的银行效率分析<br>第5章  转轨国家银行私有化的经验<br>5.1  中东欧国家银行私有化的初始条件分析<br>5.2  波兰与匈牙利银行私有化的方式策略分析<br>5.3  波兰与匈牙利银行私有化的效率分析<br>第6章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银行私有化的经验<br>6.1  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银行私有化概览<br>6.2  新兴拉丁美洲国家的银行私有化<br>6.3  新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私有化<br>第7章  外资银行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银行私有化中的作用<br>7.1  外资银行与中东欧国家的银行私有化<br>7.2  外资银行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私有化<br>7.3  外资银行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私有化的实证研究<br>第8章  中国的银行民营化进程之借鉴<br>8.1  银行私有化改革的模式总结<br>8.2  银行私有化与政府作用的发挥<br>8.3  中国渐进的银行民营化进程<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