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家们如刘易斯(Lewis,1955)、格申克龙(Gerschenkron,1962)等人都强调,政府应当在银行部门中拥有控制权。这一思想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各国政府纷纷效仿,实行银行的国有化。然而近几年,大量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有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如Barth等(Bart]h,Caprio和Levine,2001)、拉波塔等(Laporta、Lopez-de-silanes和Shleifer,2002)学者,得出的结论却基本都是,国有银行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因而支持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这使得国有银行的地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此背景卞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如转轨国家、一些亚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都选择了大规模的银行私有化,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私有化改变原来的银行所有权结构,通过降低政府对银行的控制来提高经济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真正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r> 支持银行进行私有化的研究表明,通过私有化改革,引进外资银行或外国战略投资人参与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降低政府对银行的控制,会提高银行整体的经营效率(Otchere,2005;Beck等,200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私有化未必能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私有化是否可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是不确定的,还需要许多约束条件的限制(Clarke George N.G.等,2005)。<br>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5年,中国金融业承诺的全面开放已逐步在实现。开放后外资将开始更深层次、更加自由地参与竞争。因此,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㈨,加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股改与上市步伐,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以利其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我们银行改革的目标。至此,通过对已经进行大规模银行私有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的实证进行研究,找出其成功的经验与发展路径,为中国的国有银行产权改革提出有意的政策建议是本书研究的目的所在。<br> 本书的研究逻辑也始终围绕着银行私有化的发展路径展开,沿着私有化前、私有化中以及私有化后的时间顺序展开论述,以期得到其促进效率提高的最优路径。<br> 第1章是绪论部分,第2章是关于私有化的理论论述,主要关注银行私有化与银行效率提高的理论基础,即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通过选择银行私有化,放弃或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权。<br> 第3章是银行的私有化路径选择与银行体系效率的关系。首先是从理论角度论证,银行的私有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私有化改革是对原有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的分配,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需要政府来权衡和平衡各利益集团,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保证私有化的路径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其次,私有化的路径会影响到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作用于市场的外部治理环境,而这些因素又会反过来影响私有化的效率。本章通过论证路径与效率的关系,强调依靠政府作用发挥,选择适合的银行私有化路径是至关重要的。<br> 第4章到第6章是具体的案例分析,分别针对发达国家、转轨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其不同的经济体所具有的不同的银行私有化路径,分析私有化对银行效率乃至整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发达国家与转轨国家的银行私有化,验证了如果重视初始条件并选择正确的私有化路径,确实可以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实践,似乎论证了私有讹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银行竞争所处的市场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监管水平等因素,仅仅依靠银行的私有化并不能解决银行经营的所有问题。<br> 第7章,关注在银行私有化过程中,外资银行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力军,在一国的银行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是控制地位。本章则旨在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论证外资银行与发展中国家银行私有化改革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是外资银行进人对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作用是有限的。第8章是本书的结论部分,关注的是我国的银行民营化改革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总结前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银行的民营化改革中,既需要初始经济条件的配合,也需要重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过度干预,而不是完全放弃政府的干预。<br> 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其次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先是分组进行具体的案例讨论(发达国家、转轨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然后再选择数理统计的方法,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br> 另外本书还选择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发展中国家的银行私有化是一个“两难”,既要有私有化的改革,实现产权结构的多样性,又要关注政府对银行所有权的适度控制,这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轻易放弃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中国的银行民营化道路的选择,即“路径”选择,要充分重视我国初始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禀赋,选择渐进的改革之路,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更要采取谨慎和关注的态度。在银行所有权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监管与控制的作用,并为银行经营提供合理的竞争环境,这是我国国有银行改革问题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政府对银行的所有权控制将逐步从高度控制到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银行业进行必要的监管与服务。
展开